“一支粉笔一本书”
——浅议传统课堂教学评比策略
2020-12-07
过去,在参加各类教学比赛的时候,我们常常都是提前知晓课题。因此执教老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集全组老师的智慧,对课题进行深度解读。执教老师上网广泛搜索优秀课件和资料,精心构思,多次试课。课后大家对教学环节反复推敲,集思广益,大刀阔斧的修改、润色,有时间争取再试上,通过反复打磨,力求“磨”出一节好课。一个学校教研组力量的强大与否对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执教者本身的素质高低反倒未可知。构思精巧,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上下衔接紧密;教学资料新颖独到,紧跟时政热点;教学手段多样,音乐视频文字图片轮番上阵;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运用娴熟……这些都是评课时的关注点。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是一节好课的重要考察指标。
教师积极开展“磨课”教研活动,通过磨理念、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教法、磨学法、磨细节,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艺术。好课靠磨,磨出的好课能展示执教老师的真功夫吗?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多样化的呈现方式真的是必须的吗?我觉得大力提倡磨课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改变过去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并不一定能体现教师真正的素养,而回归传统的教学,让课堂洗尽铅华呈素姿,才能让选手们返璞归真现功夫。
一、自带教材,检测平时备课情况
在封闭的环境中,少了智囊团,没有教辅资料,无法上网搜索资料,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平时的积淀,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和把握,教师的个人备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考验。若你平时用心备课,这个时候优势自然显现,这何尝不是一种公平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评委们没法直接检查教师过去几年的备课情况,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检测参赛教师的备课情况。
二、独立备课,体现教师个人素质
其实执教者对教学内容进行第一次备课最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磨课之于执教者最大的痛苦就是反复地试上修改,最初的想法一个个被否定、推倒重来,往往几次下来课改得面目全非。大刀阔斧的修改和细节打磨是两个概念。磨得越痛苦,改动幅度越大,越体现教师在一次备课当中能力的欠缺。在课的重新建构过程中,教师个体的思维含金量下降,集体的力量凸显,难以展现教师个人的素质。现在排除外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单独遛,这课也许没有磨过的亮,但尽显执教者的真水平。
三、盘活课堂,教师搭台学生表现
一枝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当教学活动重新回归到依赖教师的一张嘴一双手,更考验教师的教学策略和理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困难,设计有效的活动策略,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的情况下,褪去了各种华丽的包装,怎么立足于学生盘活课堂,最是考验参赛教师的智慧。
四、返璞归真,展示才艺各显神通
近期央视主持人董卿凭借其在诗词大会上的出彩表现,不仅让自己又火了一把,而且为这档节目锦上添花。教师和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搭建好平台,也要在平台上充分展示教师自己的能力,让学生爱上你,提升课堂魅力。直观形象的图片、制作精美的课件、生动活泼的视频动画大家都能找到一模一样的,没什么稀奇。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善诵者可以为学生来一段动情的诗朗诵,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感受韵律的美感;善歌者可以一展歌喉,唱一首应景的小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歌者的美好;善书者可以凭借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学生在一撇一捺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善绘者,可以借助深厚的功底玩转几何;善言者,可以借助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让学生通过你的生动描述展开无尽想象。教师要想出彩,必须有才。教师有才,自然能收获学生的满堂彩,这样的课堂自然精彩,这样的优秀教师才能真正收获大家的认可。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教必有方,回归初心,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园地里一枝独秀,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