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2020-12-07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着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其中“如时雨化之者”即文化育人排在首位。无棣县棣州希贤学校立足无棣古城文化资源优势,既接续清代“希贤书院”古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以君子文化立根,培养君子人格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君子人格的精神支撑。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启蒙阶段,用君子文化做他们的生命底色,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为此,学校秉持“弘扬君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教育理念,创建系列君子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开展了建筑景观用名征集活动,楼名、路名、广场名等从《论语》等国学经典名句中凝练而出。从学校南大门而入,首先踏入君子广场,再是敏学楼、思齐广场,然后是立人楼、闻道楼等。敏学楼一楼中间是一中空大厅,东西墙壁上装饰了理念文化墙、君子八德(仁、义、礼、信、忠、孝、廉、耻)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校徽校歌墙,墙面设计质朴典雅,大气庄重,内涵丰富。敏学楼四个楼层分别以“君子有礼、君子好学、君子怀德、君子远志”为主题设置文化长廊,每个长廊有20 多个版面。立人楼三楼是君子品格杰出人物长廊,精选了孔子、孟子、文天祥、谭嗣同等杰出人物,通过对谦谦君子的介绍,旨在鼓励学生追寻君子的足迹,倾听圣人的教诲,用他们温润如玉、高尚情操、精深造诣润泽学生心灵,以期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学校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学校开发了《君子有礼》《君子怀德》《君子远志》《君子好学》等校本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辅助材料,使学生从经典学习中,汲取国学精华,涵养学生人格,滋养人文情怀,培养君子风范。
二、以红色文化树魂,积淀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校大力推进“红色教育”,以积淀学生红色基因。
创建浓厚的红色教育文化氛围。学校在立人楼四楼装备了党建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党史国史队史教育。在该楼层创建了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长廊”,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红色图书角、行动指南”,红色人物板块包括李大钊、焦裕禄、董存瑞、王二小等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让孩子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红色精神板块包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航天精神”等,让学生们受到蓬勃向上的精神熏陶。
开展红色教育大讲堂。邀请“五老”、专家、优秀家长等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讲述红色人物故事,传播红色精神,让学生切实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2019年11月,无棣县教体局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办“情系祖国,筑梦航天”爱国主义报告会,学生聆听了原酒泉发射中心总指挥崔吉俊将军的报告,对“航天精神”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开展红色教育进课堂,抓好学科渗透。学校注重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红色精神。学校开设《红色记忆》红色教育课,利用班会课、综合实践课进行红色文化的有机渗透,使红色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红心闪闪亮,红心永向党,树立永做红色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三、以本土文化立行,体悟道德能量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德行。学校将每周一定为“亲子共读日”,周末为“孝亲日”,融洽亲子关系,弘扬传统美德。学校充分利用深厚的古城文化地域优势,创建多个德育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德育的无形力量。如到传统文化阵地——吴式芬故居,领略金石文化;到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抗日英烈冯安邦纪念馆,瞻仰革命英烈;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祭奠革命烈士活动;重阳节,组织学生到“博爱乐苑”老年公寓,帮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话家常,表演文艺节目等,培养感恩情怀。
借助地域优势,在“五一”“十一”举办的“古城文化休闲会”期间,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到大觉寺当“义工”,有的到海丰塔、荷花湾当“导游”,有的开展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调查。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文化的浸染,了解了本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到文明礼仪、公民意识、生态文明等道德认知,树立并传递了道德正能量。
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学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先进红色文化,通过文化引领、精神激励、气韵感染、情境熏陶等,滋养学生心灵,涵养君子品行,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