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平调《小包公》的艺术特色

2020-12-07迟琳玉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拜金包公二嫂

□迟琳玉 山东艺术学院

四平调作品《小包公》的众多演出版本中,尤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金荣大师扮演小包公、高玉民扮演大嫂王凤英、庞明珠扮演二嫂白翠屏、贾庆楼扮演老父包忠、李林祥扮演包兴的演出脍炙人口。该剧目由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演出、出品,颇具地方戏特色。

一、四平调《小包公》故事情节线与人物性格特色

《小包公》讲述的是少年包拯由顽劣转向勤奋,最终有所成就的故事,故事主线突出包拯与长嫂之间深厚的亲情。包公生下来就面皮黝黑,父亲和二嫂看到后十分嫌弃,由宅心仁厚的大嫂担负起养育他的担子。开场,包公仍是一位顽劣童子,夜不归宿,第二天返回家中担心大嫂的盘问心中七上八下。年少的包公独自站在家门口盘算。接下来长嫂劝学、二嫂暗地挖苦包公、父嫂呵斥、父嫂阻拦赶考、二嫂设计陷害、家仆禀告包公等一系列故事都围绕包公所在的员外家庭进行铺陈。

整部作品并不以少年包公赶考作为着墨重点,而是以赶考前与赶考后包员外家庭中的人物关系变迁作为编排核心。在赶考前,长嫂与小叔子之间情深义重,父亲和二嫂认为小包公生来面相黝黑、额头突出,并无做官的迹象,不如早日接过放牛的工作为家里挣钱。长嫂谆谆教导,勉励包公多读诗书。父亲和二嫂不愿年仅14 岁的包公离家进京,更不愿意出盘缠为包公进京做资财上的支持,只想包公留在家中干活。长嫂则据理力争,并对公公、弟媳立下誓约,包公若是进京无果,未得功名,就再也不能出门赶考。同时,大嫂资助了少年包公所有的盘缠,派仆人包兴一路随从。

四平调《小包公》对包公赶考的过程借鉴了古典小说常见的一种叙事方式——以定场诗的方式寥寥几笔交代日行夜宿,转而故事进入京城。包公急于赶考却身患疾病,错过了三次考试时间,生病住店一个月,加上之前路遇歹徒劫走盘缠包,身无分文的他处境艰难,遂向店家借来纸笔上街卖文挣钱还债。恰好遇到宰相王延龄,士农工商都要回避,小包公不服,向宰相反驳,其文采得到赏识。包拯被宰相王延龄带到朝堂之上,获得任用。在这些针对包公求取金榜题名获得官职的内容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不明显,带有脸谱化特征。这些恰恰与故事的轻重缓急、布局安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然,即使在这一段观众都能猜到结果的故事环节中,剧作也具有一定的巧思。少年包公在辞别长嫂进京城赶考的时候,大部分观众出于对戏曲知识的了解,会认为包公一定会在考场一鸣惊人,做出一手漂亮文章拔得头筹。编剧在写作剧本的时候,给小包公的考试之路设计了难题——因为生病错过了三次考试机会,并没有真正应考,颇为遗憾。这种安排方式破除了观众的期待心理,但剧作中惩恶扬善、宣扬孝悌的精神实质没有改变。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布局谋篇可见一斑。

在故事结束之前,四平调《小包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小包公回到家,佯装失败,父亲、二嫂对他呵斥有加,只有长嫂知道他已经获得官职的真相。官差们到家宣布任命之前,父亲和二嫂极尽挖苦,让小包公气愤至极。官差来到包员外家之后,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喃喃自语道:“我儿生来长相不凡,早就料到以后会成大事。”这种时候父亲的行为,可笑又非常生活化。

傲慢的二嫂在剧作开始的时候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还在包员外面前搬弄是非,诋毁少年包公。二嫂在包拯临行前偷偷找到仆人包兴,以田地、资财诱惑,逼包兴在陪伴包拯考试的路途中毒杀他。作为剧作中最为典型的反面人物,其蛇蝎心肠可见一斑。包公在金銮殿上成名后,她连忙跪地求饶,这种见风使舵的转变,和老员外的变化一样,让观众看到正义在社会中的力量。她的下场令观众的正义必胜信念得到强化。

二、四平调《小包公》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

在演员调度、人物形象表演塑造方面,四平调《小包公》可圈可点、趣味无穷。主要角色小包公既是剧名,也是整场演出中最为出彩的两个人物之一。小包公从顽劣到历经磨难成熟,其中包含了他从少年到成年的生活轨迹,在短短140分钟的剧目中,拜金荣大师在表演上设计了众多细节撑起包公这一人物。开场之时,小包公的出场动作以跳跃加之翻转,脚上的步伐欢快,手臂来回摆动,灵动活泼,颇有闹世魔王哪吒的风采。即使即将停下动作,定场进行表演,小碎步的步伐依旧快速,少年的顽劣、没有心性定力的特点明显而富有特色[1]。

在着装上,小包公以绿色、粉色作为戏服的主要颜色,妆面额头附近白色区域较多。拜金荣大师在声音运用上也以偏向女性嗓音本色的声音进行表演,接近儿童的清亮音色,儿童特征明显。开场之后,拜金荣大师并未停下脚步,在念出独白的时候,脚下、手臂处舒展,有节奏地在台口处左右移动,小孩子的活泼性格展露无遗。而在进京赶考的戏中,小包公面容上代表丑角意味的白色妆容不再出现,包公的脸以黢黑为特征,服装上也显得更加成熟,换上了纯黑色的衣服,直到最后换上官服,包公所着衣物都显得稳重得体。

作为地方戏的四平调,在河南演出的过程中也免不了受到当地方言左右,小包公的开场念白全部以河南地区方言演绎,以俚语轻松幽默地交代出故事开场的情势:小包公贪玩夜不归宿,第二天清晨包拯意犹未尽地回到包府,他既对昨夜的疯狂嬉戏感到不尽兴,又为长嫂王凤英的问询感到羞愧担心。念白结束,进入唱词部分,又可以看到四平调与京剧演出的一些相似之处,在唱腔上悠扬婉转、文辞上凝练精致。

长嫂王凤英的表演者高玉民是男性,在剧中承担着重要旦角的演出。男旦在京剧演出中也较为常见。男性在扮演角色时往往需要借助体验和表现两种方法达到演技的至臻成熟。明代戏曲表演理论家潘之恒提出了以情写情,“能痴者,而后能情;能情者,而后能写其情”。演员对角色的体验要达到痴迷的程度,才能产生与角色的设想类似的感情。另外,演员只有产生了这种感情,才能将其表达出来。高玉民的表演中存在明显的女性角色的程式,在脚步上的体现尤为明显,走台步伐舒缓而起伏少。在和拜金荣大师所饰演的包公进行交流时,则存在一些写实派表演特征。

针对戏曲演员和其表演,元代时就提出了“九美”的要求:要资质浓粹、光彩动人;举止娴雅,无尘俗态;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语言辨利,字句真明;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分付顾盼,使人解悟;一唱一说,轻重疾徐中节合度;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功业;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因此,戏曲演员要深入体验生活,了解事物的状况,才能通过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结 语

作为四平调的代表作品之一,《小包公》中的嬉、笑、怒、骂皆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中国古典剧论的审美理想是言及教化与思想融汇其中。因此,伦理教育可以借助戏趣美的力量,使审美兴趣绽放光彩,这远远超过理性认知的力量。

猜你喜欢

拜金包公二嫂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公吃鱼
“女包公”
老伴
包公与魔镜
时代漩涡中的罪与罚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拜金胜手
“喇叭”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