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审三校”制度 提高高校校报质量
2020-12-07高子愉
高子愉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一、“三审三校”制度
“三审制”是国家规定的内部审稿制度,即责编初审、主任编辑复审、总编辑终审的审稿制度,“三校制”是指从稿件编辑到最后签发,最少要经过专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
(一)严格履行“三审”程序
1.初审。由各版责任编辑负责,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等方面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形成初审报告,同时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
2.复审。由新闻中心主任负责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作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
3.终审。校报总编根据初审、复审意见,对稿件的内容,包括新闻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作出评价。校报在“三审”程序中不允许存在一人担任两个环节审稿工作的情况。
(二)严格履行“三校”程序
1.一校。责任编辑、校对人员对撰稿人原稿进行逐字逐句校对。责任编辑、校对人员必须在校对表上签上校对意见。一校完成后,责任编辑、校对人员清点校样,提供署名和日期给总编,经总编签发后由印刷厂进行排版。
2.二校。由新闻中心主任负责,对大样进行文字、标题、图片说明、版式的逐一校对,并与原稿对照对红,并根据二校样(大样)的版面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调整版面,定下当期版面并清点校样,签字后交总编审核。
3.三校。由校报总编负责。校报总编通读清样,同时对稿件重要内容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签批下场印刷。
同时制定报纸审读制度,聘请资深编辑为审读专家。发排后印出的清样由审读专家及时进行审读,并写出修改意见。责任编辑根据审读意见修改后交由总编签发排版印刷。
二、“三审三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方式相对单一,传播效果不强
本校校报一直以来均是通过校际间邮寄和学生记者发放的方式进行发行,虽然已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但是与新媒体相比,传播速度较慢,时效性不强,受众面不广,传播效果较弱。
(二)内容新颖度有待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有待提高
校报是高校的党报,这一性质决定着校报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很多新闻报道尤其是头版,反映学校重大事件的新闻较多,而关注学生切身学习生活的事件相对较少。
(三)办报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需进一步加强
办报人员虽然熟悉传统媒体的传播规律,具有较强的采访、编辑能力,但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对各种现代化编辑设备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处理和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编辑,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制作整合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四)审稿机制不合理
大多数校报是初审责编人员比较多,审稿比较认真,而复审终审人数少,把关不严。有的高校只重视审稿进度,轻稿件质量。而且各环节之间有效沟通不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稿质量。同时,编辑人员考核机制不健全和自身要求不严也是影响校报“三审三校”制度的主要因素。
三、“三审三校”改进措施
(一)学校要提高政治意识,重视“三审三校”工作
校报作为高校的党报,必须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和理论成果,将其内化为高校办报育人、网络育人、媒体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继续秉承高校校报的办报宗旨,通过选题策划、打造精品栏目、深度访谈、走基层等报道形式传播学校好声音,讲好高校故事,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学校要高度重视“三审三校”工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宣传部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监督。
(二)制定合理完善的“三审三校”制度
学校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校报的“三审三校”制度进行全面排查,认真分析研究“三审三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并落实到位。
坚持“三审三校”审稿机制,严格执行审稿制度。审稿人严格把关,最大限度保障校报的质量。
1.初审由责任编辑承担。初审的工作重点是审查稿件是否符合要求,对稿件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判断稿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完成发稿齐、清、定所要求的事项后,填写《审稿意见单》。
2.复审对拟采用稿件严把政治导向关和学术水平关,提出审稿意见,对原则性的问题和初审过程中责编未能解决的问题表明观点、提出处理意见。
3.终审由编辑部主编和宣传部部长承担。终审主要负责稿件的全面审读,根据初审、复审意见,对稿件的内容作出整体评价。对重点选题或有疑问的稿件,提出修改建议并对稿件最终能否采用做出决定。
(三)提升编辑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校报采编人员要通过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邀请新闻专业人士进校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加强新时代业务素质和能力建设。借助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专家力量开展人才培养,注重编校队伍梯队建设。培养集采、写、编、评、图片拍摄、视频剪辑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尤其要做好新媒体技术开发维护、新媒体音频视频制作等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