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2020-12-06贺燕
贺燕
摘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健康与否,认真研究并探索方式方法,帮助个别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应对学习困惑和生活问题的能力,是一名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本次调研收获到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十分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困惑、自我管理、素质教育
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基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同辅导员接触最密切,辅导员老师有更多机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育大学生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调研意义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反映出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本次通过调研均已入选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的两所高校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为大学生心理调适增强了技能,为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提供了实效方法,进一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示了实践性意义。本文所提调研活动于近年来展开,调研对象为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要调研方式为查询、参观、观摩。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机构设置、师资队伍、软硬件建设、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情况、特色活动开展以及资料建档六个方面进行,重点调研两所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软硬件设施配备、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一)运行体制机制。两所高校均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处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党支部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以心理教师、辅导员为工作小组成员的机构组织,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组常规工作中。其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构建了以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典范体系。重庆师范大学建成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体系,通过自知自助、朋辈互助、医校联合、部门协作、家校联动、校校合作等六个维度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合力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硬件配置。两所高校都分别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挂靠学生处。并配置相应场地及设施设备,其中包括:预约接待室、心理测量室、个体咨询室、情绪宣泄室、团体心理活动室(案例督导室)、沙盘治疗室、放松治疗室、展览室等功能室。软硬件建设较齐全,两所高校都配置了团体活动桌椅及器材、放松治疗椅、智能宣泄仪以及沙盘治疗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危机干预评估与反馈系统、心理自助系统。此举为高校开展完整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三)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调研发现,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为配合,两所高校均组建了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中心教师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建设、心理知识宣传、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工作。预定时间内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大学生心理督导、朋辈心理督导工作。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主要职责为,在本学院所属学生范围内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动管理班级心理委员。学校设专项经费作为重要保障,为专兼职心理教师提供参加相关专题培训的机会,以提升教师心理学知识专业能力。两所高校都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对辅导员、相关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开展专业培训,以充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
(四)资金投入。两所高校都前后投入超过100万元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场地及软硬件设施建设。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保证专款专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询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学生工作干部以及咨询师业务培训、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大学生心理调研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
三、调研总结
本次调研收获颇多,两所高校的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值得借鉴与推广。
(一)架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指导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要建立由学院党支部(副)书记负责、辅导员参与的大学生心理辅导站,明确心理学专职人员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具体工作;根据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要求,在各班级设立大学生心理委员职位,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建设。依据科学的师生比,配齐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结构要合理,以心理学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结合,可有来自不同学识背景的教师,专业上互补,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要相对稳定。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或关联性课程,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核心功能所在。设置的课程应涵盖心理与心理健康、情绪与情感、人际交往、气质与性格、学习心理、潜能开发等多项内容。在教学上以体验-领悟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以及教学实践等环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体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网络构建.人生十六七.2018
[2] 王冬,崔月英.影响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林区教学.2014
[3] 马璇.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
[4] 唐笑,寇全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讨.民营科技.2009
[5] 朱春华,郎益君.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