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06罗恒
罗恒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医学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针对医学人才供给与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的紧密度有待提升、临床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等问题,提出深化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加大临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医科”建设等对策,进一步加强广西医学人才培养。
【关键词】广西 医学人才培养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51-03
健康中國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医学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医学人才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的供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广西医学教育发展情况,探索如何进一步深化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医学教育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支撑能力。
一、广西医学人才培养现状
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广西医学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医学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包括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连续统一体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一)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
目前广西医学人才培养层次涵盖研究生、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等层次。有4所医学院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2所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6所高校培养本科层次医学人才,17所高校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医学人才,16所中职学校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医药卫生类人才。
从学位点布局情况来看,4所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医学院校共有博士学位点9个,涵盖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点3个;硕士学位点39个,涵盖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5个。
从各层次医学教育专业布点情况来看,广西本科层次共有医学类专业34种,涉及布点86个,涵盖除基础医学外医学门类下设的所有二级专业类。自2016年以来,医学专业布点增长迅速,共增设了26个医学类本科专业,占现有医学本科专业布点数的30%,其中包括儿科学、法医学、精神医学、康复物理治疗、药物分析、医学实验技术、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助产学等一批填补广西布点空白的专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西相关领域医学人才的供给缺口。具体见表1。
高等职业教育层面共有医药卫生大类专业25种,布点数84个,包括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各类专业。具体见表2。
中等职业教育层面共有医药卫生类专业16种,涉及布点104个,涉及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依次为药剂类专业(布点占比17.31%)、护理类专业(布点占比16.35%)、助产和农村医学类专业(布点占比均为13.46%)。
综合来看,广西医学教育已初步建立涵盖各个层次、学科专业体系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医学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
在本科教育层面,自2016年以来,广西医学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扩大,在校生数从2016年的35176人增长至2019年的49514人,增幅超过40%,为满足广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分专业来看,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生数从10257人增长至15305人,增幅近5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在校生数从1127人增长至2280人,规模翻倍;口腔医学专业的在校生数从706人增长至1080人,增幅近53%;护理学专业的在校生数从4056人增长至6978人,增幅超过72%。
(三)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改善
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生源情况看,2018年,在广西医科大学已经实行一本招生的基础上,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实行一本招生,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生源最低分数高出一本线约50分,“5+3”一体化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生源分数在一本线上约70分以上。
从毕业生质量情况来看,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近两年广西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在75.9%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西医科大学通过率超出国家平均通过率20个点左右,位居全国前列。
(四)医学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2018—2020年,自治区投入2.28亿元支持4所公办医学院校建设28个医学专业,以提升医学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建设水平。2019年,共有9个医学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医学专业进入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年,7个医学相关学科进入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医学相关学科进入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名单。目前,共有4个临床医学专业点、2个护理学专业点,以及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点各1个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医学专业认证。
(五)面向基层培养全科医生取得成效
广西自2010年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19年,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共招收3000名全科医学方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广西中医药大学共招收760名中医学本科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共招收2500名临床医学高职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专科生,广西中医药大学共招收500名针灸推拿高职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专科生,累计共培养6760名定向医学生。毕业学生全数参加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5、2016、2017三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平均通过率为98.83%。其中,广西医科大学2015届农村免费订单医学生参加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合格证96名,全部回到签约乡镇医院服务。
(六)结合岗位需求深化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加强与医院的紧密协同,医学院校积极与区域内三级甲等医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药企业合作建设医教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了“学校本部医学基础教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的医教协同模式,共同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广西医科大学实施的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引入“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培训体系”,积极推进“三早”教育(早临床、早科研、早社会),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从大一开始临床技能培训五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
桂林医学院的护理学专业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计划,以人的生命周期、系统和功能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整合原有的内、外、妇、儿科及五官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群,构建成人护理学模块、母婴护理和儿童护理模块、老年护理学模块,使课程体系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培养了学生全周期护理的整体观念。
各高校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多次修订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吸收用人单位意见,针对全科医生岗位需求,开设全科医学、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重组,更适应农村卫生机构服务的特点。
二、广西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学人才供给与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
第一,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前,广西仅广西医科大学具备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19年,广西医学院校全日制博士在校生数仅455人,全日制硕士在校生数为6980人,分别占本科医学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0.66%、10.16%,和2016年相比增幅分别为0.05%、0.24%,中间年度这两个比例还出现下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西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规模增长速度和整体医学人才培养规模的增长速度相比,相对较慢,还不能满足广西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具体见表3。
第二,面向基层医疗的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广西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尤为缺乏。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虽然有效缓解了基层医学人才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但是部分医学院校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录取分数偏低,生源的综合素质较差,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明显,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部分领域的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存在差距。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凸显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的重要性和紧缺性。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短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从本科层次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虽然总体培养规模在增长,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且2019年招生人数低于2018年,培养规模出现回落趋势。为缓解儿科领域医学人才的缺乏,国家已启动本科层次儿科人才培养,目前广西仅2所高校开设儿科学本科专业,年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还不能快速满足广西对儿科领域医学人才的需求。麻醉学、精神医学、法医学、妇幼保健医学等培养特殊领域医学人才的专业还只有广西医科大学开设,这些领域的医学人才供给能力不足。具体见表4。
(二)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的紧密度有待提升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我国一贯以来对培养医学人才的总体要求。医学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应以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人才需求规划作为参考依据。但是,高校了解到的人才需求信息通常存在滞后、人才需求数量不精准、政策理解不透彻等问题。目前,广西各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来自卫生健康部门的具体指导,教育系统和卫生健康系统的联动性较弱,导致医学人才培养在专业、结构、质量上与广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足。医教协同育人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停留在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人员互聘等层面,行业、企业尚未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临床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医学人才培养的高度实践性要求医学院校须具备数量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随着广西医学人才培养规模的逐步扩大,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制约广西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目前广西所有的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数量均不足,1所学校仅有1~3综合性附属医院,医学类学生数与床位比不达标,有的医学院校连1家直属附属医院都没有,临床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广西的传染病、精神病专科医院较少,学校在实施传染病、精神病的课程授课中受到较大影响。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基本设施简陋,学生住宿条件比较差,加大了医学生的实习成本,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广西医学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深化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自治区政府应大力支持医学院校提升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能力,支持已有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高校扩大博士、硕士招生规模,支持桂林医学院等高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快缩减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办学规模,合理配置医学教育资源,提升中等卫生学校的办学层次。鼓励医学院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相关人才的培养规模,增设麻醉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儿科学等广西布点少或者空白的专业,加快布局与康养产业相关专业,加强相关领域紧缺人才培养。
(二)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定期发布、及时更新人才需求规划,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服务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目录,对医学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规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部已于2020年启动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广西应以建设大健康产业相关的現代产业学院为抓手,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联合指导,由医学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深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
(三)加大临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各级政府应支持医学院校建设更多的附属医院,支持没有直属附属医院的医学院校建设直属附属医院,为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提供必要保障。目前,广西仅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设立了准入制度,还未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应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的考核与退出机制,对已经挂牌的各类临床教学基地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建设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地启动退出机制,确保临床教学基地充分履行教学职能。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模拟临床教学,开发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临床教学的补充。
(四)大力推进“新医科”建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医学教育需要适应从重治疗到向预防、康养延伸,突出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理念的转变,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一方面,要加快现有医学专业的升级改造,将医学教育新理念、医学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推动医学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紧跟医疗技术的新发展,着力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这要求高校突破内部管理体制壁垒,有效整合、配置校内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跨院系、跨部门协同能力,共同探索“新医科”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2017-07-03.
[2]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Z].2018-09-17.
【作者简介】罗 恒(1985— ),女,湖南人,广西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