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0-12-06陆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证证书工业

陆伟

【摘 要】本文基于区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能力需求分析,针对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构建“校企合作、课证融通、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为主、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涵括职业技能考核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论述“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 工业机器人技术 “1+X证书”制度 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15-02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工业机器人产业纳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技术的突破,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同时也面临相关技术人员及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能有效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积极构建符合区域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缓解人才缺口、提高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一)区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以江苏省为例

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一种融合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诸多现代化技术的学科,被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对于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江苏省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已经超过70家,安川电机、发那科、埃斯顿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器人品牌和生产基地陆续出现,而且江苏省成功研制了高速机器人智能化包装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重大设备,填补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空白。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已经或正在推动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中的应用,促进企业生产智能化、规模化的发展。在这一形势下,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需求快速增长,而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缺口将会逐年增加。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职业方向及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和企业调研,可以了解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机械加工、汽车、新能源、医疗、食品等行业,掌握工业机器人开发、编程、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维护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现场编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管理、售后维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根据区域工业机器人生产和应用型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的岗位主要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师,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工业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的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机器人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业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的销售服务工程师,主要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设备的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等等。从事这些岗位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PLC电气与编程、机器人编程能力,并能熟练地进行机器人安装、操作与维修。

二、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生能力难以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涵盖自动化控制、机械制造、计算机编程等多个领域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但当前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而言,过度地关注理论知识学习,难以在短时间内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之目前学校提供的设备的局限性,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系统测试、编程等操作,其能力远远达不到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岗位要求。

(二)课证分离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知识学习主要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其中,公共课主要包括基础课和选修课,通过考试和考查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学习完课程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专业课主要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针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未纳入课程体系,导致课证分离,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没有相互融通。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校企合作、课证融通、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依托区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课证融通、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校企合作”即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及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促进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具体可以以工业机器人“1+X证书”为切入点,携手行业专家、企业高工积极打造工业机器人教学教研基地,加强机器人领域的校企项目合作,充分利用校企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运行的有效途径,即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与内容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通。“项目引领”是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一方面将其吸收和內化为课程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师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工作对能力的要求,熟悉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确保学生能通过真实的工业机器人项目掌握系统开发流程、编程设计、安装操作等,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实践为主、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应用分析,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和学生特点,构建“实践为主、课证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应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器人专业通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借助一体化教室培养学生识读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工艺指导文件和仪器仪表等基本能力,以及C语言编程、PLC技术、电动机控制等专业基础能力。学生通过该阶段的课程学习,应取得维修电工、机器人操作、CAD绘图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阶段:机器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企业项目、车间仿真、企业实践等形式,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机器人系统现场编程、仿真设计、故障检测、人机界面开发等专业专项能力。学生通过该阶段的课程学习,通过课程考核后,可以申请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工业机器人编程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从而实现课证融合。

第三阶段: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机器人行业岗位工作要求,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岗位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构建涵盖职业技能考核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学生在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的笔试或课程论文考核即可,未能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充分联系起来。在“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课程教学与证书的获得融合起来,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必须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促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应将职业技能考核纳入专业课程考核中,建立涵括职业技能考核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确定通过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的学生即可申请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构建符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1.完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在“1+X证书”制度下,应积极完善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机制,搭建工业机器人技术科研合作平台,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形成社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及生产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養质量。

2.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和企业项目,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项目化教材。在“1+X证书”制度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及企业真实项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社会服务资源库、核心课程资源库等资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课程和项目化教材,为课证融合的顺利实施奠定有利基础。

3.积极建设创新服务型产学研基地。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服务型产学研基地,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及学生的实践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在“1+X证书”制度和教育部政策的支持下,从区域经济产业特色需求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应构建“课证融通”的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将工业机器人专业打造成高职院校具有显著特色的名牌专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及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庚兴,李大成.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6(8).

[2]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

[3]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X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7).

[4]邓华健.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陆 伟(1988— ),男,江苏南通人,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机电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课证证书工业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