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12-06刘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摘 要】本文论述“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是人才培养中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提出该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强学”上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差异化并重,在“实践促学”上强调建设多地域多层次的教学基地,在“双创训练”上强调搭建更为灵活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

【关键词】理论强学 实践促学 双创训练 创新创业 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41-03

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性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宏观层面而言,国家教育工作的目的、要求及方法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具体来说,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工作的方法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構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微观层面而言,要将国家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要打造符合各类专业、各类行业、各类领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一思路和高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创新创业大背景,本文提出构建“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和构建思路

(一)“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

“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有三个:一是高等学校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二是高等学校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三是高等学校所培养学生质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三个逻辑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学历层次的学生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可以明确看出:首先,高等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应该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这里姑且统称为“理论知识”;其次,高等学校要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在这里姑且统称为“实践能力”。而关于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见仁见智,本文认为用创业和创新能力即“双创能力”这一指标较为贴切。

(二)“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按照“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这三大逻辑起点,对应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对应“理论强学”,将“实践能力”对应“实践教学”,将“双创能力”对应“双创训练”。一定程度上来说,“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其中,“理论强学”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基础理论”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不仅包括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还包括一些常识性、通识性的基础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也应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专业实践能力,也包括非专业实践能力,如通常所指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同样也包括创业和创新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反促“理论强学”的发展。“双创训练”与“理论强学”“实践教学”并列,旨在强调无论是“理论强学”,还是“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要作为二者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总体来说,要通过“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强学、实践促学、双创训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一)在“理论强学”上,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差异化并重

1.当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逻辑误区。目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关于理论知识重要还是实践能力重要的争论一直不断,综合当前主流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派。第一派是理论派(也可以称之为“学院派”),其主要观点即理论知识比实践能力重要,他们认为高等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第二派是实践派(也可以称之为“务实派”),其主要观点即实践能力比理论知识重要,他们认为高等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更为重要。第三派是综合派,其主要观点即学历层次越高,越重视理论知识;相反,学历层次越低,越重视实践能力。具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更高学历层次的高等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本文认为,无论是理论派,还是实践派,抑或是综合派,三者在基本教学理论上存在一个逻辑误区,即单方面认为理论知识或实践能力更为重要,或者从相对视角认为理论知识或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尤其是认为不同高等教育学历层次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从而认为不同高等教育学历层次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重要度不同。其实,从当前我国高等学历层次划分来看,无论是专科教育,或者是本科教育,抑或是研究生教育,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同等重要的。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业标准的规定可以明显体现。只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关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以实际操作中侧重点的不同从而简单地认为某一学历层次的教育应重理论知识培养和轻实践能力培养,而另一学历层次的教育应重实践能力培养和轻理论知识培养。

2.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差异化并重。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二者本身关系来说,理论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实践能力的高低,实践能力的高低其实也反过来影响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为了解释不同高等学历层次教育实际操作中关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侧重点的不同,本文将此称之为“差异化”并重。具体来说,在专科学历层次教育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专科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应加强实践锻炼,以此提高综合竞争力。本文认为,正是因为专科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所以更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提升,尤其要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补”起来。当然,专科层次的学生实践能力也重要,因为该学历层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其重要的优势所在,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起来。因此,专科层次的学生既要“补”理论知识,也要“强”实践能力。而在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注重研究素养的提高。本文认为,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学生相比专科和本科教育层次的学生理论知识要丰富得多,因此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学生要强调实践能力,其实研究能力就是实践能力的一种。当然,这并不是否认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学生要轻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既要“稳”理论知识,也要“重”实践能力。相比专科和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而言,本科学历层次的教育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度相对均衡。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逐步发展,虽强调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实际上该模式的发展同样要基于学生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在“实践促学”上,强调建设多地域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

1.建立多地域的教学实践基地。从学生的生源结构来说,越是综合实力强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其学生来源地域越是多样化。从学生的就业区域结构来说,越是综合实力强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其学生的就业流动力就越强,就业区域越是广泛化。例如,广西警察学院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生源主要来源于广西,尤其公安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区域主要为广西。为此,学校为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先后在广西区内14个设区市与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而且学校还与区外如深圳市公安局、广州市公安局等单位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多地域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学校为广大学生搭建了有利的实践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就业流动。可见,多地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决定于学校的办学定位、综合实力、生源结构等因素。

2.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主要基于实践教学时间序列上的层次性,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上的层次性。实践教学时间序列上的层次性主要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毕业实践、寒暑假实践、实验室实践、课堂实践,本文认为还包括课程实践、入学前实践等内容。看似繁杂的各类实践,实际上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入学前实践、课堂实践、课程实践、实验室实践、寒暑假实践、毕业实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前、学习中和毕业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入学前实践,第二阶段对应课程实践、课程实践、实验室实践和寒暑假实践,第三阶段对应毕业实践。实践教学实践序列上的层次性要求建立相应层次的实践基地。具体来说,入学前实践基地一般以学生生源地为主,目的是方便学生参加实践,提前体验专业乐趣。而课堂实践、课程实践和实验室实践面向的是某一门课,实践基地要与面向的课程相对应。寒暑假实践可以与专业相关,目的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也可以与专业无关,目的是提高非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寒暑假实践基地选择面最广。毕业实践一般应与专业相对应,也可以与就业方向相对应。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上的层次性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相关实践等内容。以广西警察学院禁毒学专业为例,其中侦查技术实践、戒毒工作实践等为专业基础实践,毒品检查实践、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实践等为专业核心实践,体能锻炼实践、艾滋病防护实践等为专业相关实践。专业核心实践需要专门的实践基地,如禁毒、刑侦等部门。而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相关实践则可以去相关的实践基地,如机场安检、防艾等部门。

(三)在“双创训练”上,强调搭建更为灵活的创新创业平台

1.多措并举打造双轨制校内双创平台。校内双创平台的打造要实行两个“轨道”发展:第一个“轨道”是“学校轨道”,即由学校出面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第二个“轨道”是“学生轨道”,即由学生自发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学校轨道”制校内“双创”平台的打造,第一,学校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直接平台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名下没有直接的学生,主要面向全校其他院系的学生,学院采取虚拟化运作方式。创新创业学院应发挥提供创新创业园区、举行创新创业训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创新创业指导站等功能。第二,学校要着力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平台。如制定学分转换政策,即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转化为相应的学分。再如制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高校在设定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目标时,要看重学生意识的养成、经验的获得以及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第三,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资金。提供的资金可以采取两种拨付形式:一种是“立项”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招标创新创业项目;另一种是“奖励”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评定相应等级,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第四,要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产业平台。可以采取多种注资方式,形成一批创新创业产业,吸纳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产业发展。第五,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创新创业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教学形式,反过来也有利于“理论强学”水平的提升。“学生轨道”制校内双创平台的打造,其一,要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平台。以学生团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并且要以协会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其二,要在学校支持下争取建立创新创业融资平台。经费投入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所在。创新创业经费保障的推动主要力量是学校,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和争取。其三,要建立包括家庭资源在内的资源聚集平台。国家、社会、高校为大学生搭建了很多创新创业平台,需要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但是最终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家庭。学生需要主动将诸多资源聚集起来。

2.多方合作搭建多样化校外双创平台。第一,学校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打造“学校—政府”类创新创业平台。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与政府及其对口部门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基地。如清华大学与上海市合作建立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直接促进清华大学与上海市的产学研合作。再如广西警察学院与广西公安厅禁毒总队合作,直接将广西毒品检验中心建设在学校,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具体的禁毒实践中来。第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造“学校—企业”类创新创业平台。企业本身就是创新创业的摇篮,承载着国家和社会创新创业的历史任务。学校有理论创新的优势,企业有实践创新的优势,二者的结合必然产生远大于“1+1”的效果。实践案例如北京大学与华为合作,共同培养具备数字化领导力的管理者、生态人才等。再如广西警察学院与南宁勇者体育和广西凤翼天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公共安全潜水和无人机防控与警务应用课程等。第三,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打造“学校—社会组织”类创新创业平台。实证研究发现,中关村行业性社会组织在区域自主创新、创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生态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广西警察学院与广西同心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宁市乐益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第四,学校应加强与个人的合作,打造“学校—个人”类创新创业平台。这里的“个人”主要指拥有一定资源的社会人士等,通过合理的方式,加强二者的合作。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戈登领导力课程项目,该校校友伯纳德·戈登(Bernard M.Gordon)为该项目捐赠了2000万美元,使它成为该校工程学院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本科生课程改革项目。第五,学校应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共同打造“学校—学校”类创新创业平台。这里主要指加强与其他名校、特色学校之间的合作。如广西警察学院与桂林航天工業学院合作,开展无人机领域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伟.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6(23).

[2]张雁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1).

[3]吴洁,牛彦飞.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23).

[4]郭芳,张立仁,郭郁.“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7).

[5]陈建国.行业性社会组织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思考——以中关村的经验为例[J].理论探索,2014(5).

[6]胡剑,张妍.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研究[J].高教探索,2019(12).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忠勇铸警魂:‘三全育人体系下公安铁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20JGZ161);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教学练战、多元协同、层级递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0JGA353);2016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城市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016SZ035);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 伟(1984— ),男,湖南邵阳人,广西警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