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6张莉欧阳胜权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问题

张莉 欧阳胜权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有待提高、传承和创新能力不足、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还需进一步发挥等问题,提出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的内容建设、创新校园网络文化育人途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17-02

校园文化发挥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本课题组以广西77所高校为例,通过线上问卷收集、线下实地调研等形式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进行调研,探寻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强。调研显示,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没有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数据显示,调研的77所广西高校中,有61.19%的学校设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32.84%的学校仍在筹备当中,5.97%的学校尚未设立。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中,有82.09%的学校党委书记和73.13%的学校校长是领导小组成员。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督查方面,“无督查”的占13.43%,“每季度一次”的占10.45%,“半年一次”的占34.33%,“一年一次”的占41.7%,“其他”的占0.09%。可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校园文化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此外,各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这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学校正处于发展建设期,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还远远不够,人员配备不齐,活动场地不足,人文景观欠缺,文化产品比较稀缺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调研显示,有80.6%的院校有校园文化建设专项预算,19.4%的院校没有校园文化建设专项预算。调研还发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部合力有待形成。主要表现在个别教学单位对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事,与二级学院、教学单位关系不大,参与度不够,各部门联动合作发挥的效益不够明显,没有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全面发展格局。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有待提高。调研显示,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尚未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规范性文件,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档案资料还没有进行系统性、对标性的整理。部分高校多校区办学,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情况和特点,各方面的建设都在梳理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还在实践中摸索,制度的不健全、不规范、不完善,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数据显示,调研的77所广西高校中,有47.76%的学校有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性文件,49.25%的学校目前正在筹备当中,2.99%的学校无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性文件。对于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政策方面,只有35.82%的学校有扶持政策,10.45%的学校没有扶持政策,其余的学校正在筹备谋划。制度建设不完善也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之一。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不足。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意识不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项目偏少。在校园文化的构成上,还存在节日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常规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多、深层次的科技艺术文化活动少等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数据显示,调研的77所广西高校中,有22.38%的学校尚未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精神文化。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合不够,对地域特色文化、地方红色资源挖掘不足。在问及“校史馆或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时,有73.13%的学校认为主要功能是文化传承,20.9%的学校认为主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5.97%的学校认为主要功能是教学辅助。此外,有8.9%的学校未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和蕴含红色革命文化的活动。

(四)高校校园文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水平有待提升。调研显示,部分高校的校园人文景观单调,校园文化气息不浓,缺乏系统有个性的校园宣传标语,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与校内文化设施建设、校园景观建设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数据显示,调研的77所广西高校中,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非常完善的学校只有16.42%,基本完善的学校有76.12%,比较欠缺的学校有7.46%,校园环境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此外,调研显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队伍每年没有参加过外出学习培训的占10.45%,只有1次的占34.33%,2次的占16.42%,3次及以上的占38.8%。调研还发现,77所广西高校中只有50.75%的学校每年都会表彰校园文化先进集体和个人,31.34%的学校还在筹划当中,17.91%的学校无此计划,部分高校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需进一步发挥。调研发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平台不够完善,部分高校依然以线下教育和校园网、主题网站等传统网络平台为主要教育手段,网络媒体、平台建设还有可以挖掘的空间。数据显示,调研的77所广西高校中,校园媒体、平台建设方面,非常完善的学校只有29.85%,基本完善的学校有65.67%,比较欠缺的学校有4.48%。有94.03%的高校经常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4.48%的学校偶尔使用,1.49%的学校没有使用,校园文化网络平台建设和使用有待加强。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分工协作,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大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编制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校党委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各部门合力、全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细则,督促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学校每个部门都清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群策群力,打造人文校园。

(二)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的制度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开展的基础条件,根本上反映的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效应。完善制度,一是要健全优化面向师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鲜明的原则导向保障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发展。二是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标准。学校怎么建设、二级单位怎样参与,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通过目标管理,明确各个部门、各级系院、班级、各个学生团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标,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量化考核。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质量效果监控保障体系,以评促建,及时解决和纠偏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证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留有空间。

(三)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建设。高校要精心组织谋划校园文化活动,以學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校园文化内容建设与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德、智、体、美、劳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党团组织、文化艺术、学业指导、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一活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部署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弘扬劳动精神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等,增强学生对本校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创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途径。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针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实际、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立校园文化主题网站、主题网群,用好“两微一端”网络平台,抢占网络主阵地,建立微信和微博网络思政平台,唱响网上主旋律。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开发应用软件APP网络产品,大力支持师生自觉创作优秀网文、优秀“微视频”,助推师生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好声音,服务师生群体,促进新媒体与校园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谋划校园文化育人途径。

(五)全面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校园的环境对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激励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习惯形成、个人和集体荣誉感的培育都会受到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校园环境建设要结合本校自身特点,重点突出办学特色、彰显大学精神,要从整体发展的高度规划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建设成果,认真规划校园景观,科学设计校史展览馆,美化教学楼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广大师生在充满艺术情趣的温馨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启迪智慧、激励人生的教育作用。此外,还要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人、财、物投入,以全面规划为基础,以满足师生需求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各项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办学环境,满足师生追求身心健康和审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的逻辑、张力与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4).

[2]蒋兴春,韦冬余.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样态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0(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9年度委托重点课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DSZ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 莉(1984— ),女,贵州雷山人,广西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欧阳胜权(1979— ),男,通讯作者,安徽安庆人,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