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图书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06陈魏魏郭锦海
陈魏魏 郭锦海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阅读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成就,全面展现了科技创新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加强图书馆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为提高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科技;信息资源;阅读形式;服务手段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2019年,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应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用先进科技手段,助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服务模式创新。“文化+科技”已成当前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可以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科学技术进步史息息相关,科技创新成果在图书馆的转化与应用不断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资源建设、阅读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当前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家图书馆在闭馆的情况下提出“服务不打烊,在家免费看”,推出了移动阅读、国图公开课、科研数据库等形式多样的远程在线服务,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在图书馆领域的一次集中体现。
1 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依赖更加明显,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更是图书馆在新时代立足的根本。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迁,图书馆信息资源在载体、内容等方面不断变化,更加丰富,也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1.1 存储载体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记载为目的文字的出现成为图书馆出现的前提,随着文字的出现,文字记录的载体应运而生,图书馆也成为了保存和传播文字载体的重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的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早期的陶器、动物甲骨、青铜器、竹简、木牍、缣帛到后来的纸[1],无不是随着人类掌握的新技术不断发展演变的。纸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也使得纸质文献成为图书馆最初的信息资源形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各种存储技术的不断出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更为丰富。19世纪初出现了以储存量大、体积小、保存时间长等特点的缩微品,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等的磁记录材料—磁带,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光信息为存储载体的光盘等,目前应用更多的是硬盘存储,当然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云存储也被广泛应用。
1.2 资源内容
科技的发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均产生深远影响。在供给端,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载体的不断发展,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资源类型更加丰富。在需求端,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开始到来,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助推了网络、电脑、智能手机、自助阅览设备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加速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号以及其他媒体的信息推广与传播,使公共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逐步融入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检索,实现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2]。读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也促使了馆藏资源构成方面除了图书、报纸、杂志等传统文献资源,还包含有声读物、音乐、电影、网络信息、VR资源等内容。
2 阅读形式更加创新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在传统阅读模式的基础上也产生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读者带来全新体验的新阅读模式。从读书到读屏,从看书到听书,科技的创新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2.1 新式“阅”读
屏阅读。触屏体验系统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产生,它利用触摸屏技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读者无需键盘和鼠标,只需轻轻点击触摸屏,即可随意翻看、移动、放大、缩小里面的资料内容,操作十分简单便捷,尤其是方便眼花读者的使用。触屏系统包含非常丰富的期刊、报纸、图书资料等资源,展现了文献的原文原貌且画面清晰,并实时在线更新,方便读者即时获取信息,它就像是一个移动小图书馆,给读者更轻松方便的阅读体验[3]。
扫码看书。近几年,各级图书馆都推出了“扫码看书”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读者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二维码,即可在线阅览电子图书全文,或者通过移动端APP下载图书全文阅读。多方位的阅读推广,新型快速便捷的阅读方式,让读者能很容易地获得阅读资源,拓展了读者的阅读空间,随时随地随身随心阅读,服务全民阅读。
AR/VR阅读。AR/VR等新兴技术的出现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带来了阅读新变革。AR技术的运用把传统的图书以立体化的形态展现,提高了传统阅读的互动体验性,增强了读者阅读的趣味性易读性,缩短了大众与专业领域的距离,AR技术在少儿读物等类型中应用得比较多。VR技术则是通过VR眼镜或VR设备,让读者穿越古今,感受虚拟现实的阅读空間,探索更广阔的大千世界。
2.2 新式阅“读”
有声图书馆。有声图书馆以“一本实体书+一个二维码”的形式,读者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书籍上的二维码,便可免费收听万卷书。用声音的魅力将书籍内容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全新的感受,尤其给视障等读者群体带来了福音,使得听读完美结合。
朗读亭。在多媒体时代,朗读亭带给大家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全新阅读体验,给“读”者打造了一个私密个人朗读空间,深受读者欢迎。朗读亭一般采用高强度全隔音钢化玻璃,配置专业的录音设备,如耳机、话筒等,还有丰富的线上朗读资源,所录制的作品可以通过微信试听、下载、分享。朗读亭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朗读空间和分享平台,激发了全民的阅读兴趣和热情[4]。
3 服务手段更加智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都大大促进了图书馆工作服务手段的变革,给图书馆带来了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服务效能的提升。
3.1 智能機器人
咨询机器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读者对信息获取的即时性需求越来越高。智能咨询机器人的出现,给咨询服务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智能机器人可实现快捷接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QQ等多样化渠道,让读者得到即时咨询,实现了图书馆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智能咨询机器人的出现减轻了人工咨询的压力,提升了参考咨询工作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智能分拣及盘点机器人。分拣及盘点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础,人工分拣盘点费时费力且效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相关的智能分拣及盘点系统应运而生,系统可使归还的书籍快速整理分拣上架,也让图书管理员实时掌握图书馆在架情况,方便后续读者能及时精准地找到所需书籍,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深圳宝安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分拣还书系统“慧还书”是国内首个将物流分拣运用于图书分拣的“黑科技”,首次把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到图书馆业务中[5]。
运书车机器人。运书车主要用于图书馆日常图书通还业务,运书车机器人采用无人驾驶智能技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最新科技成果与现代汽车工业相结合的产物,代替人工运送图书,大大节省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6]。
3.2 智能化立体书库
日渐增加的藏书量和馆舍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图书馆尤其是大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棘手问题,智能化立体书库的建设使用与传统书库相比,大大节约了存储空间,提高了书库的储存率和书籍的利用率,智能化存取使工作更高效,全自动化系统控制大大减轻了人工成本,从而提升文献服务质量,如苏州第二图书馆2019年底投入使用了国内首个大型智能化立体书库,立体书库采用全自动化存取,实现了图书的高密度储存和高效利用率[7],许多图书馆也已将立体书库的建设划入规划之中。
3.3 智能图书杀菌机
图书馆的图书因经常被翻阅或保存时间太久远而滋生细菌,流通中会导致病菌的传播,自助图书杀菌机的出现让读者感受阅读新体验。杀菌机利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的原理,一键式智能操作,采用气旋式逐翻动书页之功能,对图书的书面和内页进行全方位消毒杀菌,30秒即可完成操作,杀菌率高达99%以上,还能去除图书的灰尘和异味。目前,各大图书馆都已引入,如上海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等。自助图书杀菌机的出现,简化了图书馆消毒的流程,提高了图书的消毒效率,减轻了图书馆员对图书消毒的劳动强度[8]。
3.4 智能自助服务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自助服务逐步引入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服务中,如自助办证、自助查询、自助借还、自助复印等。尤其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集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9],全自助服务让阅读触手可及,让读者享受24小时不打烊服务。自助服务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看书,同时也使图书馆员的工作由前台向后台转移,使图书馆员从给读者办卡借书等简单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增值服务中,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4 图书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相关建议
4.1 加强图书馆员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
图书馆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馆员的科学素养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图书馆有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而图书馆员在传承与服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纽带”角色,馆员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和业务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图书馆应用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要不断开展针对图书馆员的科学素养教育,通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科普培训,新产品的现实体验,促使馆员了解基本的科技创新知识,尽快融入和适应信息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新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认知、分享和实践,自觉融入图书馆创新服务中。
4.2 加深图书馆与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
从文化与科技融合角度来看,图书馆是文化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阵地,而与图书馆业务相关的科技企业具有市场灵敏度高、服务理念超前、技术手段先进等特点,是文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加深二者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化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的重要环节。图书馆需要新技术新产品,企业需要新的市场新的应用场景,唯有打通二者之间的屏障,才能快速融合发展。国家图书馆在2019年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国家图书馆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新技术在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开启了加深图书馆与科技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探索。
4.3 加大对图书馆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图书馆开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如古籍保护科技这个概念从无到有,就是源于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作为文化领域的科技实验室,共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资助项目3项,资助金额达90万元,在文献纸张脱酸研究、文献用纸保存寿命评估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成为科技服务古籍保护的一项重要实践[10]。下一步,文化与科技部门应加强协作,通过直接资助和间接扶持,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可通过科研立项等方式资助图书馆开展技术开发实践,通过举办图书馆领域文化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需求挑战赛、展览展示等活动,形成众包、众创、众扶的良好创新氛围,加大科技成果在图书馆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全面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
5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既是对国图建馆110年来发挥积极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创新服务方式,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为图书馆开展文化科技融合,不断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的发展进步为文化事业,特别是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广大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保持对科技创新的高度敏感,不断开放思维,有序有效、科学合理地引入新技术、新产品,以更全的信息资源,更新的服务手段,更高的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 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6):98-102,120.
[2] 李黎.探析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与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0):40-42.
[3] 祝宁.新媒体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0):188-189.
[4] 惠州首台“朗读亭”亮相慈云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EB/OL].[2019-01-06].http://hz.wenming.cn/ecjj/201901/t20190106_5635099.htm.
[5] 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EB/OL].[2020-01-01].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20-01/01/content_370688.htm?div=0.
[6] 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还智能小车正式启用[EB/OL].[2018-04-29].https://www.sohu.com/a/229931158_295452.
[7] 苏州第二图书馆智能立体书库[EB/OL].http://www.szlib.com/Home/AboutLib2Content?articleId=45838.
[8] 为什么图书馆要用自助图书杀菌机?[EB/OL].[2017-07-28].https://www.caigou.com.cn/news/2017072846.shtml.
[9] 24小时自助图书馆[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24%E5%B0%8F%E6%97%B6%E8%87%AA%E5%8A%A9%E5%9B%BE%E4%B9%A6%E9%A6%86.
[10] 孟欣.文化科技融合书写华彩篇章[N].中国文化报,2018-12-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