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途径研究

2020-12-06孙宝丰陈则立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内涵建设

孙宝丰 陈则立

摘 要:提升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天津职业大学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为例,通过构建区域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链条优化模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内涵提升。

关键词:联合培养;高职本科;优化模型;内涵建设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指示,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最新文件的要求,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是各职业教育领域高校实现引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并取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天津職业大学认真领会天津市教委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联合培养本科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天津职业大学已同天津科技大学等四所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专业数达到7个,在校生达到1084人。

通过对近几年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在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特色和优势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索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的实施途径及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形成学校鲜明特色和服务区域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早日建立。

一、逐步形成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对接优化模型

树立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引导,以政府宏观层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向驱动地区所需人才培养方向为目标;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和典型工作岗位转变为基础提出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的新途径;加强政府教育部门与经济发展部门的紧密配合,进一步形成相互促进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从而通过教育部门具有指导性的近期和长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达到对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起到协调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就业质量。

在微观层面,逐渐形成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制定与高校专业结构指导“双向对接”的链条协调机制。首要任务就是,政府制定校企合作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或大型企业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促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激励机制,从而稳固形成“区域产业岗位群与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群”适时联动的对接机制。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规划,逐渐形成品牌和规模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加速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最终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企业发展为基础,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校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在注重专业数量和规模的同时,又要谋划高校专业内涵中品牌和质量的逐步形成,打响地方教育发展创新的精彩新篇章。逐步形成区域教育结构调整的体制和机制,形成天津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的“调整—优化—再调整—再优化”良性联动新模式。

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不同方面的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明确学校“双高计划”定位和技术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树立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加强思政教育,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实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实践项目,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与社会多维度评价机制,从而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在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下,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深化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职业教育改革为依托,与教育主管部门规划相一致,立足学校“双高计划”发展,把培养技术应用本科人才为目标,紧密联系本科高校和合作企业,增加信息沟通频率和效率,形成各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的结构与企业需要紧密对接,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与优势同企业相对接。

加强与社会调研机构合作,做好专业需求调研和企业满意度调研,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通过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等方式,形成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课堂,学生实习入企业,技能培训与道德培养相呼应,校企共赢局面逐渐巩固,应用型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突破。

(二)紧紧依托本科院校学科优势,服务技能应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紧跟企业和社会需求,为达到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倡导综合开发教学新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

1.根据社会需求构建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依托本科院校学科基础,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以学生为本,在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服务技能应用,围绕专业核心技术、能力等主要指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构建系统、完整的联合培养本科课程体系。紧跟学科前沿发展,明确知识结构,不断摸清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人员变化情况、人才结构、人才长期和近期需求状况等内容。最终形成企业项目、工作过程入课程,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连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

2.加强教师队伍和实训室建设

教师队伍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关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因素,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对于不断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进步的技术革新内容,需要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有与行业企业长期合作的实践项目研究。因此,职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卓越匠人精神,发挥教师传帮带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学校新教师招聘计划和下企业实践环节,逐渐形成结构合理,技能过硬的教学团队。

实训室是学生完成课内实训环节和提高动手技能的练兵场,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因素。首先,做好各专业基础共享实验室建设,奠定专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投入与学生技能提升的良性发展途径,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最后,每个专业修建一间“匠人工厂”,可以供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揣摩提高,早日达到匠人水平。

3.建立教学标准和加快教材建设

联合培养高职本科教育自2012年开办以来,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然而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师资条件等均有较大差异,联合培养本科课程无统一教学标准;为了早日建立并尽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关制度,各联培高职院校需加强联系,取长补短,尽早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联合培养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教学标准。从而使得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教育走入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

教材建设是专业趋于成熟,课程趋于稳定后,急需加强的重要内容。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全国规模还不大,给教材出版带来很大困难。但教学需要联合培养高职本科必须抓紧确定发展方向,需要具有特色鲜明和突出实践的优秀教材,所以各专业优先规划专业核心课的教材建设,通过与相同专业的合作,逐渐完善专业课教材体系。

4.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对于基础必修课程,建议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评定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试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基础选修课成绩以组织活动、完成任务、论文、无纸化考试等形式完成对知识点的评价。

对于关键的职业能力训练核心课程,务求加强培养学生匠心,不断提升学生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打牢专业核心能力。

对于素质拓展课程,以考核素质为中心,通过活动开展、活动组织、活动报告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素质状况。

针对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学生,应加强高等教育,对于有能力发表论文、参加教师科研、学科竞赛、专业类技能竞赛获奖、大学生创业竞赛、撰写专题报告等情况,发放对应的奖状和奖励。

对于学生整体评价,形成以课程成绩为基础,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家长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

5.建立并抓紧完善联合培养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社会评价机制

联合培养高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主要采取本科院校指导下的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模式。作为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建立与联合培养本科培养层次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社会评价机制,是需要各职业院校马上解决和抓紧完善的重要任务,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规格、高标准、高产出。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校联系制度,以最初协商管理模式为基础,把握准确的培养定位,制定可实行、有突破、保运行的各项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相关制度规范。

其次,建立教务、督导专门质量监控队伍,以抓教学质量监控为重点,逐步完善校级、院级、班级的信息沟通机制和问题解决办法,真正实现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约束效果,达到教学秩序良好的运行效果。

最后,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需求的社会评价反馈机制。随着社会技术更新,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提高,加速信息流通和反馈时效性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实力的重要抓手。所以,建立高效的人才评价信息反馈流系统是必然选择,主要包括与学生相关的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教师、学校整体培养环境、家长等直接信息反馈连线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间接反馈连线。高职院校要每学期末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形成对专业有指导意见的反馈文件,召开相关专业的研讨会议,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和学校规章修改方案,保证学校大环境外部力量与专业小环境内部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确实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最终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发展。

三、结语

(一)随着区域产业结构变化,高校专业结构对接优化模型逐步形成。宏观层面驱动人才培养方向;微观层面,形成产业调整与高校专业“双向对接”的链条协调机制。

(二)依托本科院校学科基础,坚定学生至上理念,在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构建系统、完整的联合培养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三)利用优势资源打造合理、优秀的教师团队和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的实训室;积极稳妥开展联合培养经验交流,为更快更好地发展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补足短板,奋勇前进。

(四)为了早日建立并抓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开办联合培养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抓紧建立教学标准。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优先规划专业核心課教材建设,逐渐完善教材体系。

(五)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整体评价,形成以课程成绩为基础,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家长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

(六)建立适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社会评价机制,制定各项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相关制度规范;建立和加强教务、督导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社会评价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有朋,张薛梅.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68-73.

[2] 马香.高职高水平专业内涵建设策略研究[J].广东蚕业,2018(5):98-99.

[3] 吴睿.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与探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98-100.

[4] 倪焕敏,徐黎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1-3.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内涵建设
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