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2020-12-06陈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4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陈悦

【摘要】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调研时指出:“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隐忧再次提醒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坚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培养和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对达成上述目标尤为重要。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从全国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小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学生体质明显减弱,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导致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体育课堂教学因素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上体育课有着极高的热情,但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课堂教学组织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的训练,造成学生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我们以课堂为载体进行研究,从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时间的管理、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一、良好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对有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必须是有效的体育课。但如能够上好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呢?应着重做好以下的几项工作。

1.把握方向,制定目标

良好的教学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一节体育课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认真负责、科学有效的组织教学,也需要学生勤奋刻苦、科学有效的学习。运动技能项目的教学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的特点,通常一个运动技能的教学往往要用多个教学课时才可以完成。所以,体育教师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制定单个运动技能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并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掌握水平的高低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2.分析学情,精心设计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是系统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学情分析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才能度身订做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3.上课器材,提前准备

体育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各种不同的体育器材,课堂上分发器材容易造成学生哄抢导致课堂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既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又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时间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应在课前就把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按照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序地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节约学生领取器材的时间,提高学生练习的时间和密度。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衡量一节课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堂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常规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好的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置条件。抓好课堂常规,低年级是关键,而队列是最有效的内容。在新学期开学初期,教师利用四到六个课时对实验班加强进行集合、解散、原地踏步、齐步走、齐步跑、队形变换、报数等队形队列的训练,并在每一节体育课中利用3到5分钟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練习形式以游戏竞赛为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这3个实验班的体育课堂组织明显要比非试验班的纪律要好,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注意力得到显著提高,课堂中队伍的调度更加迅速有效,课堂教学效率高。

2.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的核心

第一,教学方法趣味化。为把学生机械式地被动学习变为愉快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在低年级3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完原地摆臂动作和原地高抬腿等专项辅助训练后,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切割好的旧报纸,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样才可以在运动中不借助手及其他外力辅助的情况下,把这张旧报纸放在腹部而不会掉下来。通过一张旧报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欢声笑语的课堂气氛中兴致盎然地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二,教学方法游戏化。如:进行下肢力量练习时,运用“兔子跳接力”“划龙舟”等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耐力跑训练常常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就采用“接力跑”“追逐跑”“排尾计时跑”等游戏,提高练习趣味。

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如:在小学水平二拱桥的教学中,教师放弃了传统的四列横队及常规自然小组集体练习的组织形式,而是用一张张体操垫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站在圆心位置,学生自己找搭档进行友伴型分组围绕圆心分别站在体操垫的旁边,学生无论站在什么位置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听到教师做的示范动作和讲解动作要领,提高了学习效果。

3.讲解示范是技能教学的重点

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讲解与示范是学习技术动作的重点。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体育教师在讲解动作的时应尽量要精炼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体育专用术语转化成学生所能理解的且通俗易懂的具有童趣的语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轻松地领悟技术要点。此外,在讲解技术要领的同时最好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注重示范动作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树立技术动作的表象,为下一步学生自己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分析学情、做好教学设计,课堂上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师讲解示范的准确性、规范性,才能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熟悉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2]吕涛.生命教学-体育教学之本[J].学问,2009(4).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