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抵制诱惑
2020-12-06马力
马力
笔者以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五年级第十二课《经住诱惑的考验》为载体,综合运用在线调查、案例呈现、实验探究、方法梳理、活动参与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放纵自己带来的危害,学习和掌握培养良好自控力的方法,效果很好。
在线调查,情感共鸣。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学习体验和情绪状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课前,笔者设计了五个问题,做了一个简易的在线调查:①上课是否专心致志听讲;②每天是否早起不赖床;③空闲时间是否合理安排;④是否先做作业再去玩;⑤是否无人督促仍然认真学习。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学生在疫情期间自觉性明显下降,需要在父母的不断催促下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上,笔者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斗图”方式,呈现了他们经不住诱惑的常见情况:①爸爸妈妈在办公,“我”假装在旁边学习;②早上的被窝实在太暖和了,连老师都叫不醒“我”;③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我”终于可以玩会儿手机啦。学生在笑过之后,回想自己在家的几个月的情况,一定会或多或少找到那个有时不太自觉的自己。笔者还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分享了读书时放纵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很快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原来大家都差不多,连老师也不是时时刻刻能做到自律。这样教学引发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卸下了由于自责和内疚带来的思想包袱,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实验探究,科学认知。对于自律的重要性,小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了解。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经验和感觉上,对于其中内在的机制并不清楚。因此在本环节笔者采用实验法,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自律对人成长起到的关键作用。笔者先引用一位颇具代表性的学生发言:“放假在家学习管那么多干啥,反正我该听的课都听了,该写的作业也都写了,剩下的时间想干什么都行,这是我的自由。”教师没有给出回答,而是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一段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边看边猜测:最终有多少人能够抵制住棉花糖的诱惑。结果公布以后,笔者乘胜追击,继续介绍这个实验最值得让人铭记的地方:这些实验人员对这些孩子做了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坚持到底的孩子长大以后在问题解决、压力面对、身体素质和学业成就等方面都要显著优于那些中途放弃的人。至此,得出结论:我们要学会抵制诱惑,就必须锻炼自制力,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講授方法,落实行动。经过前两部分的学习后,学生对自制力不足的表现、自制力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自制力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向那些经不住诱惑的行为发起挑战。笔者紧扣自制力的三种工作模式,从明确目标(我想要)、列出计划(我要做)、抵制诱惑(我不要)三个方面,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共性情况,为他们讲授了一些操作性强的妙招。在“明确目标”中将目标进行可视化、可量化设计,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为每件事情设立最后的截止时间;在“列出计划”中建议学生制作每日计划表,完成一个就打一个“√”,计划制订不贪多、不求快,并留出空白应对突发事件;每晚任务完成以后,花5分钟进行复盘,不好的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抵制诱惑”方面,明确告诉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在想放纵自己时思考一下会发生怎样的后果,警醒自己;在遇到感觉难度特别大时,及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着将“我不行”换成“我试试”,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