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0-12-06刘子睿江苏模特艺术学校
□刘子睿 江苏模特艺术学校
在我国,服装设计师的主要培训机构是中职院校,但就目前而言,中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依旧延续传统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多在教室内开展,较少组织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创作思想。
一、服装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征
(一)敏锐性
在服装设计方面,敏锐性是指服装设计师对服装的一种灵感、审美及观察力,是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独特能力。服装设计师应用精准、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并把控服装的流行趋势,为自己的设计碰撞出设计灵感的“火花”。
(二)独特性
服装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服饰设计过程中的推陈出新及首创。通俗来讲,一件具有创新性的优秀设计作品,要与他人的设计存在不同之处,要有独特的性质及区别性。例如,国外服装设计大师夏奈尔,其设计作品充分应用了黑白犬齿图案、金属纽扣、长项链,以及金属材料与珍珠有机结合的腰带设计风格,形成了她独特的设计风格,也为服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变通性
服装设计的变通性,通常是指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摆脱对于传统设计经验的束缚,敢于创新,勇于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例如,设计师应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将自身创新设计理念与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摆脱传统服装设计的用料与搭配模式。
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强化实践操作
在我国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中职院校教学在服装设计方面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针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创新教学模式,投入更多精力探究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次,在实践环节,教师应加强有关服装设计的案例解析及项目引导等。教师应注意,项目要与教材理论相结合,以提高实践性,使项目教学及教材的互动相辅相成。同时,项目还需要具备时效性,教师应让项目设计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出现无价值的项目。在实践环节,中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设备及人员的投入,逐步完善服装设计教学软、硬件,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亲身体验。最后,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采用校内合作与校外合作双管齐下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二)创新思维,弘扬民族特色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度,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居住特色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造就了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要远比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丰富得多。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为我国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提供了更多教学素材及创作灵感。中职院校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注重民族元素的应用,将具有民族特色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服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充分应用不同民族文化时,服装设计师不能一味全套照搬。服饰与每个时期的生活特点息息相关,现代服装的设计也要与现代生活习惯相符。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文化底蕴与内涵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代化服装设计相结合,并进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强化市场意识
服饰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紧密相连,只有加强对市场的认知,充分了解与认识市场,并在教学中渗透服装设计理念,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生活、工作需求的服饰。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市场紧密相连,采用企业走访、企业实践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服装设计大赛,进而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及服装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只有进一步了解市场的发展特点,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服装作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整体而言,我国服装设计的发展与西方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职院校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服装设计交流会,了解更多国际服装设计的先进知识与内容。在为学生讲解国外服装发展历史时,学校可以邀请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师来到学校讲学,帮助学生接触更前沿的国际服装设计理念,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行业的创新认知,开阔学生视野。
总而言之,优秀的创新意识对于服装设计人才而言至关重要,这也是服装设计师永恒的追求。创造力并非完全来自天生,更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因此,我国中职服装设计院校应肩负起此项重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