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思想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研究
2020-12-06王谷龙廖伏树胡望明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王谷龙 廖伏树 胡望明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贫困问题困扰着全球,是全人类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从1980 年开始向西部贫困地区实施政策扶持,并颁布相应的脱贫政策,之后不断向纵深推进,由重点扶贫到现如今的精准扶贫。从一系列扶贫的名称变化也可以见证我国扶贫发展艰辛而伟大的历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扶贫工作气势如虹。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贯彻与落实,各大高职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办学规模和专业的开设种类。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专业时并没有考虑到专业特色、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只是一味地追求大规模的办学和招生。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进步。因此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把时代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专业学科教学中,凸显专业的特色,参与市场竞争,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注入新鲜活力[1]。
二、精准扶贫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要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诞生的。虽然该专业是新兴事物,但是由于市场需求量较大,人们的审美观念增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高校开设并发展。在高速发展的背后,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时常反思如何赋予该专业更多的特色,让培养出的学生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二)精准扶贫下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想的贫困。”而这一点首先依赖于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贯彻,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进行精准扶贫的主要辅助手段,在多角度扶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准扶贫思想巧妙融入进去,不仅能够成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还能将精准扶贫更广泛地推广,实现其更大的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把人文居住环境结合其地域特点进行设计改造,呈现出更加和谐、具有本土风情的面貌,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同时改善人文居住环境的质量。此外,居住环境的改善能够吸引部分城市居民转移到农村,以此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教学课程要更加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农村居住习惯,能够吸引城镇居民转移到农村进行居住和生活。
三、精准扶贫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办学
(一)创建特色专业课程
要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精准定位发展目标,培养专业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将艺术和设计相融合的专业,学生在学习艺术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设计方案的制订和材料的选取。教师仅靠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尽可能让高年级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了解相关市场需求和突破点,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本专业的特色教学。
(二)授课要贴近生活实际
要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精准扶贫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实际案例的讲述。精准扶贫面向的是全国广大人民,所以在案例的选取上既要视野宽广,又要贴近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真实性、普遍性。根据专业特色,教师可以编写相关的精品教材作为参考,为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进行人文居住环境的设计与保护积累经验。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可以与其他专业进行合作,以实现学科融合。例如,教师可以进行项目模拟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自行组队参与相关商业设计,寻找课题。学校也可以举办设计比赛,设置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最终落实等比赛步骤,使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高校应当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在设计比赛和立项时,要偏重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建设与改造,更加突出专业特色。
(三)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不能保证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能有立足之地。因此,高职院校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建设时,不仅要加强和督促校内教师的科研、教研,更要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去实习,使学生经过企业的培训,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学以致用。在进入企业实习后,学校和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面向实习学生,也可以考核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让教师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地引进优秀设计师到校任教,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践行精准扶贫思想,必然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要亲历对各种人文居住环境进行设计和改造。是否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的一项考验。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让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提高实践教学在最终成绩中的所占比例。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多,灵感得到激发,就能设计出更多优秀作品。高职院校教师也应加大教研力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精准扶贫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启示
(一)融入精准扶贫思想,落实党的决策部署
近些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文化扶贫的政策,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相关专业融入精准扶贫思想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想得到更持久的发展,就必须面向社会,融入社会。由于改革开放的带动,城市化的浪潮愈演愈烈,很多农民进城务工,但有些人在思想精神层面仍有一些落后。在精准扶贫思想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是要强化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千方百计拉近城市与农村间的距离,在技术上和文化上给予农民帮助,并通过对乡村的改造和开创,吸引部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走进乡村,根据乡村地域特点积极创业,发家致富。
(二)因地制宜,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在对农村地区进行设计改造时,应该重视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环保方案与设计提升到同一高度。农村地区的脱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消费,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最佳路径就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基于原有的资源创造出新的生产价值,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在进行改造设计发展这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基本底线,合理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价值。
(三)利用互联网,增大影响力开拓市场
环境艺术设计将重点放在对农村地区的风貌进行开发与挖掘上,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挖掘农村乡土文化价值。如何使这一品牌走出去,面对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是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让农村风貌和农村手工艺得到推广,在进行农村风貌设计和文创产品研发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喜好,以新的生活方式为基础,选取恰当的设计方式和材料,让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和场所与时代接轨,是必然的选择。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深入农村,寻找和发现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使旅游场所和技术设计产品更具有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追源溯本,教育扶贫是治本之计
扶贫先扶智,要想精准扶贫能够落实到位,文化与教育扶贫也应该同步进行。虽然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特色,不能满足精准扶贫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此外,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教学实践和多学科融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没有围绕精准扶贫思想来开展。学校在师资水平、人才培养上投资力度明显缺乏,毕业生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加快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扶贫工作开展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身实践,让环境设计学科的现实应用与区域市场的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结 语
虽然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要重视在建设和后续发展过程中凸显专业特色,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要围绕精准扶贫思想创新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精准扶贫涉及的范围较广,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只有将教育扶贫落实到位,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生态、文化、产业等区域板块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