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探索研究
2020-12-06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王 浩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代“工匠精神”内涵
我国历史上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如历史上的庖丁解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等,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指在高超的技术技能基础上,追求细节完美的职业精神,体现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为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执着不懈、团结协作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高职课程思政改革中的重要元素。
二、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困境及问题根源
(一)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困境
第一,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有较强的专业倾向和较广的覆盖面。第二,大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建筑室内设计及相近的设计类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第三,在现有的学历体系和社会认知上,高职教育普遍受到歧视,而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偏低,也影响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第四,随着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学生接受外来信息渠道增多,在制定一个空间设计方案时,不愿花精力对方案进行精雕细琢,功利主义和投机现象严重,这非常不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第五,高职院校软件硬件实力均不如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与社会脱节严重,加上多数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根源
第一,技术岗位工种被社会定义为蓝领,在我国“劳心者于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数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蓝领。第二,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多为高考失败或高考无望的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第三,“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的专注程度和韧性是极大的考验,在大环境影响下,“工匠精神”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第四,受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改革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等德育培养严重欠缺。
三、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索
(一)树典范、立匠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土建大类专业,也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人文素养类艺术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名师空间,通过名师引领传承“工匠精神”,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邀请行业名师兼职讲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大师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匠心。
(二)创新课程思政改革,育匠人
首先,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炼课程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项目教学模式,通过较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应引入行业真实项目,改变传统评价体系,加大“工匠精神”内涵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等课程思政项目权重比例。最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现场直观感受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精益求精、施工管理的严谨认真及各工种的团结协作等“工匠精神”内涵。
(三)注重课程作业的精品打造
出精品是践行工匠精神的目的,在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少数有潜力学生或团队的打磨,通过宣传,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实现以点带面的效应;其次,鼓励学生和团队积极参与行业竞赛,通过竞赛全方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总之,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全过程,能激发学生执着不懈、耐心坚持的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
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规范和价值取向。“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课程思政改革一样,是现代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条件,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该课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社会、学校各方应协调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对高职院校发展,企业生存与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