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的高效构建途径探究

2020-12-06吕靖雅张伟伟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音准音乐评价

吕靖雅 张伟伟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15;阜阳市北城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0)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习的基石,对学生们今后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音乐百科词典》中有着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的叙述。该课程自上世纪20年代从西方引进,经历的漫长的发展,于1980年3月被教育部列为专业必修课程。在近年来新课改推行后,该课程又被赋予新的意义,需要教师群体转变授课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能更好地掌握视听练耳的精髓,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构建意义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理念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理念建立在课程生态观之上,强调教、学的生态特点,将课堂环境、行为、评估及其社会性相互关联。不同于传统教学对“唱”“听”两种能力进行强化训练的片面性和工具性,现代视唱练耳课程的生态观则注重于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教育目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中,视唱练耳课程摈弃传统狭隘、单一的机械化训练,主张在与相关课程相互渗透、借鉴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更重视人文素养,比传统教学更为开放。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视唱练耳课程更注重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技能、发展和审美三个目标的递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个体需要和社会需求的相统一性。在师生关系中,倡导平等对话,鼓励学生们加强自主与合作学习,为学生艺术修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和谐共生的环境。

(二)视唱练耳课程的构建意义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通过和弦、节奏、曲调视唱、听写音程等内容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节奏、音准、辨识能力。这一课程也贯穿于音乐艺术专业各类课程学习的始终。一般来说,声乐的基础是音准和节奏,演唱过程中需要依赖听觉来调控,即根据自己发声的音量、音色、音准、音长短以及每一个词句发声时所体现的感情来不断自行调整,使自己的歌唱最终达到预期效果。乐器演奏也需要表演者对乐器发出的音响、音色、音准、音量等内容有精准的辨别,提高听、唱、读、写等音乐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乐器演奏技能。舞蹈学习,虽然似乎主要运用肢体表达,而非声音,但也需要舞者认真聆听音乐,通过各种动作来体现她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出音乐作品的主题。因此,对于音乐专业学习来说,视唱练耳是基础,更是基石。

二、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现状

视唱练耳课程,以培养视谱即唱及掌握音准、节奏感为目的,最早兴起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我国的教学和引进,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国立音专,并于解放后逐渐普及于各个高等艺术院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取得巨大进步,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近年来,艺术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使得社会上报考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随着高师扩招,生源数量扩大,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学校多采取班级授课制,对不同音乐素养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手段,推行同样的教学进度,这就可能导致一些音乐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音乐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进度太慢,均可能会损伤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模式上,多数教师会更注重考虑自己如何教学,对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却很少会兼顾,课堂上互动较少,形式单一,又以填鸭式的机械教学为主,可能会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会更注重单声部练习,在这方面的教学时间和实践上会安排较多,但对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训练则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练习时间也会安排的较少。由于音乐种类繁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讲究各个国家、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虽然就我国音乐而言,线性旋律思维明显,但欧洲的音乐却是更强调调式体系及和声体系,有明显的立体美。所以,在具体教学时,可能会存在不能兼顾多声部练习、辅助乐器音色功能单一等情况,也不利于学生们在音乐审美方面能力的培养。总体来说,我国视唱练耳课程发展良好,但在具体教学现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阻碍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三、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专业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对其理念、模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调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教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教学定位模糊,无法形成专业化体系

多数高师院校在开展视唱练耳课程时,并没有明确在本院校开展这一课程的目的,也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往往只是单纯地照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模式,却没有花心思对本院校的实际进行考察和分析,导致教学定位模糊,培养方式也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和本院校教学实际不符,使得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存在较大偏差,另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可能和其他相关课程严重脱钩,其所教学的知识点也不能和相应课程有效结合,教学时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化体系。上述情况都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在今后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也难以产生努力学习后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即使教师不断强调这门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学生也会逐渐降低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转而投入更让他们感兴趣、重应用的课程中去。

(二)教学内容陈旧,模式过于单一

视唱练耳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包括单、多声部及带伴奏的视唱,节奏读谱等内容的视谱即唱,和包括对音乐、节奏听写及旋律听记等内容的听觉训练。我国高师院校在视唱部分所选用的曲目多为18——19世纪的西方古典音乐,对其他风格的现代音乐选用较少,音乐元素不够丰富。对于生活在多元化音乐时代的学生们来说,当代的摇滚、流行、爵士、说唱等风格的音乐,以及广告、影视音乐,古今结合,风格多变,都会给他们的视听审美带来较大冲击。当今时代变革,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和古典音乐时期的思想封建、信息闭塞时代相隔较远,很难找到和古典音乐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听觉练习部分,教学模式更为单一,往往只是进行枯燥的听音训练。虽然在经历反复而严格的训练后,学生们的听觉能力可得到提高,但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让学生只注重音准、节奏,无视音调的强弱,使他们在之后的表演实践中很难自觉运用听觉训练的结果,导致与艺术实践相脱节。而且,多数听觉练习过程中,老师会选择钢琴伴奏,学生们在习惯于钢琴声后,会习惯于将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作为听辨标准,当变换为其他乐器的声音时,可能会影响到对音准的判断,从而阻碍了整体听觉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视听,没能对相关音乐知识作出深层次分析、渗透、归纳及综合,缺乏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难以激发学习积极性

高师院校在对该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时,将纸笔考试放在首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成为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最重要量化指标,过于注重知识点的强化,在具体运用及能力评价方面有较大的缺失,在对知识及技能的内化上关注度不够。教师同时处于教学和评价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即使也开展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整体效果不佳,学生态度也不够积极。而且,教师过于注重每学期期末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群体对于本学期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也难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下一步教学的改进。在具体评价指标上,过于关注一些共性的内容,标准过于统一化,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关注甚少。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机制,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倦怠感,不愿意在课后主动继续进行听觉练习,而视唱练耳本该经过长期反复、刻苦的训练,才能显出成效,在课后缺乏训练,仅靠课堂短短数十分钟间断训练的情况下,学生的相关技能也难以得到提高。

四、视唱练耳高效课程的构建途径探讨

(一)定位教学目标,注重课程融合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先行根据本院校情况、适合开展哪些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等作详细考察,结合该课程性质、目的,确认教学和培养目标。编写教案前,需对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深度解读,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课程计划,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提高音乐记忆作为重点来抓。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视唱练耳课程中,不仅仅单纯地进行视唱和练耳方面的训练,还可以结合乐器演奏,让学生看着谱自主进行弹奏,在弹奏过程中不仅关注音准、节拍、节奏等,也同时体会到调式的千变万化,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二)变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类艺术形式百花齐放,音乐教育也应顺应形势,脱离以往纯粹的理论,而是和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博采众长,摒弃传统教材选曲的单一性,纳入多种音乐元素,以贴合现代的音乐审美。需注意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听辨能力,推行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承。在此基础上,注重和其他各国音乐文化的融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辨别和运用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可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其中运用了哪几种乐器、调式等,避免钢琴演奏锻炼听觉的单一性。除了单纯的训练听觉和视唱外,还可以加入流行音乐,在听辨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歌曲进行分析,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更好的审美境界。运用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方式,对学生展开不同声部旋律及复调音乐的训练,对其中的时代背景、艺术形象、旋律的结构特征等详细分析,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能做到完整理解和表达其中蕴涵的音乐情绪。也可以针对高师教育培养教师的目标,让学生扮演幼儿教师,提前体验音乐授课,在准备的过程中,进一步扎实音乐基础,或者组织班内音乐会,让学生自行结组、选择曲目,在表演中感受调式变化,展现和声的魅力。

(三)创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可以将学习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学活动计划的依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目的地继续下一步学习。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以求真实反映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好形成性评价工资,摒弃既往的“考试决定论”和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注重动态性评价及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及时对其进行正性的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加强对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扎实视唱、听觉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音乐构成风格的了解,不断激发音乐兴趣。在保证评价模式、指标公正、合理的情况下,学生们较容易端正学习态度,更有学习动力,愿意自主自觉地强化相关技能的训练。

总之,视唱练耳课程是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对音乐专业各相关课程的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教师们应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授课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定位,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完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们提高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扎实基本功,提高音乐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音准音乐评价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音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