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混合式舞蹈教学模式探究

2020-12-06汤舒夷华南师范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习者舞蹈教学模式

◎ 汤舒夷 (华南师范大学)

引 言

2019年末,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各省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各界都用自己的方式防疫抗疫。教育部发文通知各地高校适当延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并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开学不返校”的在线教学模式。从教育资源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手段,“互联网+教学”模式一再推进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它既可以改善传统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又可以促进个性化教育,还能在特殊时期让广大学子宅家不停学。而传统式的舞蹈教育也受到冲击,面临着短期的全面在线教学。

一、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特征

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在表演艺术、编导、理论、史学、教育等方面合格的舞蹈家及舞蹈工作组织领导者。[1]我国的高等舞蹈教育主要分为专业类和非专业类两个部分。专业类高校舞蹈教育中又有艺术院校、师范类和综合类等等。本文所提到的高校舞蹈教育主要指师范类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以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为目的,更强调舞蹈的专业性。

(一)传统式舞蹈教育特征

舞蹈是一门身体的艺术。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环境是分不开的,师生们在专业的舞蹈教室里,面对面的进行教与学。由古至今,“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一直在舞蹈教育行业占领着主流位置。教学者进行讲授、示范、纠错,学习者在课堂上听讲、模仿并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学者的点拨,纠正专业错误,快速提升个人的舞蹈表现力、综合能力。而这种教学模式虽适应专业初学者,但面对大学生却显得过于单一化,且“手把手”地教学不利于学习者进行主动思考,以及创新能力、批判思维的培养。

(二)在线式舞蹈教育特征

互联网兴起,数字化时代到来,教育技术、科教产品应运而生,在线教育、直播教学成为热门话题,这些都在不断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和教学策略。“开学不返校”期间,广大师生通过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等在线课堂平台进行教。对于专业理论课,在线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丰富化。但对于专业课的课堂质量而言却大打折扣,学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面对新的舞蹈在线课堂,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教师也无法从全方位的角度看到学生、了解学生。

(三)混合式舞蹈教育特征

随着校园网在大学校园内的全面覆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育技术的智能化,传统式教学的进度已跟不上信息更迭的速度。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相融合,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叠加,而是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整合,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方式、时间、空间灵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单一教学模式的缺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敏锐度,有利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高师生的相互了解程度、教学评价的信度。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互联网+教学”模式为传统课堂带来了巨大变化,课程学习更加灵活性、多样性、个性化,其中也给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空间,涌现出数字化、多元化的新舞蹈课堂。但对舞蹈专业课程来说,与科学技术的融合虽好,却不能盲目跟从。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中小学各科教师为目标,师范生的培养也影响着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师范生在学习者-教学者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与教师职业技能外,还需具有“互联网+教育”的前沿意识,并主动结合新媒体探索混合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让适当的学生形成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2]混合学习不仅是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的混合,同时也是学习者、教学者、辅导者、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相互作用下的混合。混合学习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3]笔者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围绕李逢庆在《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4]提出的三段式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适应高校舞蹈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

其一,课前线上导学。首先,教学者通过对学情的综合分析,进行课堂内容组织与设计,并在线上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视频、课件等相关学习资源,开启话题讨论;其次,学习者通过自学相关资源进行问题思考,并将问题带入下一学习阶段进行探究。其二,课中线下研学。首先,教学者对舞蹈专业或理论课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再者,学习者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课前与课中的学习疑问进行探究;最后,教学者通过学习者的反馈进行答疑和总结。其三,课后混合拓学。首先,学习者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在线上线下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与学习应用,并对学习内容、学习疑问进行总结与反思后,提交至在线学习平台;然后,教学者对学习质量进行反思与归因分析。

舞蹈专业的教学环境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三段式教学中,课中教学还是保留传统的教学环境。课前在线上进行浅层的知识学习,教学者通过学习者的导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后更容易融入课堂,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驱动力。课中进行知识的内化学习,达到精准化教学目的,促进学习者协作式学习和独立学习。课后则通过拓展学习、知识迁移进行知识的深化。

(二)混合式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一生的学习时间被无限拉长。在信息更新迭代如此快的时代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须从培养创新型教师开始。不论一线教师还是未来教师,必须保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然而学习资源的阻断、受限的认知面、传统的教学方法等都影响着教师创新力的提升。艺术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应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专家智库、舞蹈精品课程数据库、舞蹈学习者分析数据库等数字化舞蹈数据库,联手为未来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艺术类院校具有更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前沿的专业资讯,师范类院校具有更多元的智慧教学环境、更擅用于教育技术。二者加强学科联系,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教学资源库服务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高校间的共建共享共赢。

(三)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在高教舞蹈专业的传统考评方式中,学生的课程学期总评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出勤率和期末考核,部分课程如专业理论课还包含平时作业分,且期末考核占总分数的60-70%。师范类的舞蹈专业生不同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更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多层次、多方面地评价学生,尽量避免考评结果过于主观性。且单方面、少次数的评价难以反映出学生长期学习的状态和表现,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首先,在线教学平台实时记录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如讨论次数、学习时长、作业上传等,并形成个人学习数据;其次,学习者与教学者在每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终结性评价上传至学习平台,多项数据按比例进行整合,作为学习者的课程学期总评。

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学习行为数据、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问题的回答质量、学习反思与总结等,教学者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具体分析,并具体应用。过程性评价的完善,对于学习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状态的调整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影响。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亦能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科学化、完整化。

(四)混合式教学要素的转变

随着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5],教学要素也发生了变化。其一,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学环境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智慧环境,教与学的过程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其二,教学者由知识讲授者变成了学习伙伴,教学评价与考核让老师有效节省时间,从而有更多精力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问题。其三,学习者由资源的拥有者变为资源的创造者,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思维与效率得到提升。其四,教学资源由静态的教学资源变为动静态结合的在线资源与线下资源,学习者不再需要背着装满各类学习资料的书包进入课堂。在线学习平台能够促进资源共享与经验共享,其学习资源的重复性可以达到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6]。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推动教学者的教学法创新,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结 语

新冠肺炎带来了恐惧、委屈、死亡,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向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高校舞蹈教育虽不能站在抗疫一线,但应通过危机预见未来,向着开放、多元、个性、交互的未来艺术教育做出新的思考、新的实践。

诚然,“互联网+”改变着现代教育形态,但我国高等舞蹈教育目前仍处在一种以传统教育为主,线上与线下教育并存的状态。疫情的发生让更多一线教师对在线教育的探索重视起来,“开学不返校”期间,广大师生通过雨课堂、学习通、腾讯课堂、钉钉等在线课堂平台推进教学,这都是应急措施,疫情结束后一切又会回到正轨,但疫情和信息技术为高校舞蹈教育带来的冲击,让未来教学形态、教育理念、教学法更加多元、创新,未来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无限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须更多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学习者舞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舞蹈的男孩子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舞蹈课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