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剧《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艺术特色

2020-12-06朱晓宁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咬字诗篇咏叹调

◎ 朱晓宁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一、作品背景简介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花木兰的形象在国人心中就是巾帼不让须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①直至今日,很多文艺作品都围绕花木兰的传奇形象展开创作,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常香玉演绎的豫剧版花木兰了。1998年迪士尼版本的动画电影《木兰》在全球上映,使得木兰的形象走出国门,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剧《木兰诗篇》同样取材于这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一)《木兰诗篇》创作背景

2003年,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原文化,河南省委宣传部提出并组织实施“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居心打造一批具有河南元素的高雅舞台艺术精品。出生于河南开封,时任东方歌舞团副团长的作曲家关峡受邀参与这一项目的创作。关峡致力于打造一部国际化的可以成为河南文化名片的民族歌剧,在题材选择上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首当其冲,《木兰诗篇》也就此应运而生。

(二)《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剧情背景介绍

《木兰诗篇》以南北朝民歌《木兰辞》的内容为主线,将诗词作为歌词编写旋律,用交响合唱的形式在篇章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此,此剧在篇章结构上分为序曲,第一场·替父从军,第二场·塞上风云,第三场·巾帼情怀,第四场·和平礼赞,终曲·和平颂六个部分。《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则是第二场“塞上风云”中的经典唱段。

辞别了年迈的父母,换上一身戎装为国征战的木兰,已不再是当户织的女儿家。经过了战场的一载春秋,木兰已然成长为战士们的花将军。同时,经历了沙场上的并肩作战与军营中的朝夕相处,木兰对刘爽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情愫,军营生活中处处照顾刘爽,而“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刘爽只当木兰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决战打响,由于木兰不畏艰险深入敌营刺探军情,提前为将士们打探好进攻路线,大获全胜。正在大家欢欣庆祝之时,残留敌军突然向刘爽射来一箭,迅速察觉到的木兰毫不犹豫的为刘爽挡下了。身受重伤的木兰陷入昏迷,神志不清中木兰陷入了梦境,梦中的木兰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花将军,褪去一身铠甲换上了红妆,与心上人刘爽相遇。梦中的木兰大胆的向刘爽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一声声的哥哥,叫出了木兰心中积压已久的情感。

二、咏叹调艺术特色分析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在第二篇章,甚至是整部剧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木兰第一次在战场上流露出女儿情,第一次在残忍的战场上表现自己的脆弱。她何尝不想受人呵护,又何尝不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热爱这世间的一草一木,现在却因为战乱不得不盘起自己的秀发,擦掉自己的粉黛,藏起自己属于女性的柔与美,在战场上厮杀。

以一声对“哥哥”的呼唤来作为开篇,看似一声简单的“哥哥”,喊出了木兰心中不知积压多久的情感和委屈。虽然木兰无怨无悔的替父从军,但是若不是这无情的战争,木兰本该是在闺中过着自己平淡却幸福的生活。如今在战场上一身男儿装,行为举止都小心翼翼的不敢露出半点柔弱的样子。就算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也怯生生的不敢表达,更不敢有过多的接触。这一声声哥哥,承载了木兰对刘爽深深的爱意。然而木兰的呼唤,只有交响乐队用音乐一句句跟着做应答,这一声声“哥哥”刘爽并不能听到,显然木兰心中深深的女儿情刘爽也不曾察觉。

没有了因为女扮男装而需要隐藏自己的牵绊,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高山流水都能让身为女人的木兰感到欣喜。“我爱这绿野花海,我爱这流水淙淙,我爱这草原清风扑面来,我爱这彩蝶翻飞情意浓!”四个并列句的最后的“彩蝶翻飞情意浓”不禁让人联想到“梁祝化蝶”的故事,令听众也不知不觉被这份深沉的感情吸引。

三、演唱分析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理性的来讲作为演唱者我们需要兼顾技术的使用与情感的表达两大方面,这样才能将一部作品成功的诠释给听众。同时,我们要知道技术与情感绝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一般来说,在一位演唱者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才能有能力利用自己的技巧来通过声音诠释出自己想要的情感表达,或者说是在一定的技巧支撑下对作品进行情感处理;同时,在一些情况下,处理作品时能准确的拿捏好作品或者人物的情感表达,在演唱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演唱者技巧的进步,所谓“以情带声”。不论是精进技巧还是准确拿捏情感,最终的目的都是准确的表达作品。

(一)曲式分析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一首E调,4/4拍的咏叹调。结构为复合三部曲式。

A部分由两个乐句(4+6)组成,乐句均采用弱拍弱起的写作方式,为了配合木兰深情的情绪,旋律线条基本没有大跳。重复两遍呼唤“哥哥”,旋律线条与朗诵时的情绪起伏十分贴合。

B部分是咏叹调主体部分,由b(4+5)、c(5+5)、b’(4+5)、c’(5+6)组成,这一部分节奏在2/4拍与4/4拍之间交替变换,但由于在写作时节拍与乐句十分贴合,所以不会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反而给乐句走向增添更多新意。

C部分为两个重复乐句(8+16)组成,第二遍设计加入男声二人合唱,C部分整体都是之前多次出现过的重复乐句,所以情绪上一定是层层递进,愈发强烈的。

(二)气息方面

在歌唱中,对气息的把握与灵活运用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正确并熟练地运用好气息,对演唱中所呈现的声音质量影响极大。

咏叹调开头用木兰对哥哥的呼唤作为开篇的乐句,两声“哥哥”叫出了木兰心中积压太久的感情。但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将这两声呼唤写的声嘶力竭,而是采用了弱拍弱起的方式,用极弱的音响表达出浓烈的感情。但是,即使是弱拍弱起,音高也不高,歌唱者在起音时的气息一定不能松懈,要做到强气息弱唱。这两个乐句承载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弦乐队柔和的前奏铺垫后被引出,又要为整曲奠定感情基调。“你可知道木兰心中的女儿情”掀起了第一个小高潮,情绪愈发激动,句子也相对较长,在“心中”二字之前建议要换一口气,将腔体吸开准备迎接高音。

在B部分开始时,由于音高写在女高音的中低声区,唱完高音后切记要调整好气息,将整个歌唱位置向胸腔调整,防治位置过高,中低声区唱不出音色。唱至“情意浓”时,“浓”字要做出一个渐强处理,所谓渐强简而言之就是更加积极的推动气息,从而顺势推出曲终又一高潮。

第三部分音乐达到整曲最高潮部分,也是点题部分。在速度方面要比第二部分整体提快一些。这一部分几乎在高音区连续的演唱,不留神就容易越唱喉头越提,气息也会变得浮起来。一定要注意喉头的保持与放松,不是硬喊,而是更加利用强大的呼吸支持来演唱,同时通道也应该打得更宽。

结束段是十分打动人、情感也更加激动的,气息更要积极、努力的给满,连串的高音才不会感到越长越吃力。在唱结束句的最后一个字,“相伴终生”的“生”字是,一定要积极的推气息,不能因为要结束了,在声音没有消失的时候就把气息松懈掉。在平时练习时,可以采用吐出余气的方式来训练弱声也要推气息的习惯。

(三)咬字方面

开口音的“啊”字,在婴儿牙牙学语时同时最早便可以学会的发音,但是放到声乐演唱中,这个看似简单的“啊”字确实十分有讲究的。这首咏叹调开篇就是“啊,哥哥”,咬字时要做到位置集中,有点的咬。“啊”字,作为开口音,也不能将字咬得太散,起音时,字头的发声要集中一些。“亲亲的”属于闭口音,闭口音在咬字时容易带动整个通道和发声位置变窄,这个时候咬字一定要注意保持好发声位置,可以用抬笑肌的方式加以辅助。

“我最亲的人......”到结束句的后半部分,情绪上是愈发激动难耐的,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应当注意到这一点。“最亲”和“最爱”两个词安排在乐句的最高音上,是高潮中旋律和情绪的重点音,在咬字时要显得激动一些,从而突出这两个词的重要性。最后的“激情”有一个装饰音唱法,这个部分在演唱时不要将装饰音唱的太快,要处理的情绪高涨且气定神闲,为最高潮做铺垫。结束段要把握好情绪,不要自己沉浸在抒情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而情绪没能层层推动起来,咬字时要注意归韵稍快些,以显示出木兰在此时激动的心情。

结 语

通过《木兰诗篇》在国内外演出中获得的一致好评,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民族歌剧在这次的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是十分成功的。故事在选材和后期再度创作中,做到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同时也能与国际接轨,将木兰从军的故事做到了最大化且正面而积极的创作发挥,让木兰的形象既符合人们心中的理想,也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可以说这部剧是近现代以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部佳作。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在这部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代表了木兰一身戎装下细腻的女儿情,是木兰在大义的家国情怀下为数不多的对于“小爱”的吐露心声。这样一首颇有深度的咏叹调作品,在诠释时不论是在歌唱技术方面还是在情感把握上都为演唱者增添了不少难度。在演绎这一类型的作品时,演唱者一定要对角色性格和故事背景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去兼顾技巧方面的气息、咬字、情感把握等问题,再进行自己主观的二度创作,如此才能在练习或表演时做到心中有数。

注 释:

① 刘军霞.歌剧《木兰诗篇》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D].云南艺术学院,2016.

猜你喜欢

咬字诗篇咏叹调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中华诗篇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律诗篇法体式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