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春舞》的民族特色与艺术价值

2020-12-06胡文绣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装饰音乐句和弦

胡文绣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一、《春舞》的创作背景

《春舞》是孙以强以新疆人民爱好舞蹈,在淳朴的新疆土地上载歌载舞为背景所创作的一首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首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春舞》钢琴曲使用琶音、八度等演奏手法,弹奏时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营造出美丽的画面感。孙以强先生的钢琴曲不管是改编曲,还是创作曲,所有的作品都有着十分浓郁的民族特征,体现饱满清晰的情感。在钢琴演奏曲上,作曲家成功地把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与浓郁的民族特色融合在一起,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春舞》这一首看似简单的乐曲,充满了神奇的力量,独占音乐史上浓重一席,深受大众喜爱。

二、《春舞》的艺术特色

(一)《春舞》的曲式分析

维吾尔族人民特有的生存条件也让他们拥有了乐观勇敢的性格,因此他们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仪式上的情感。《春舞》的形成是创作者的弘扬与创造,将多种不同的舞蹈风格、特点进行交融、汇集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这种风格不是继承与发展的结果,而是经过不断地创新和进化的结果。现如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传播和了解更加快捷。《春舞》的风格仍然大量地吸收新的先进文化,并且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二)呈示部

引子。分布在第1至第9小节,首先展开弱奏A宫调式,接着第3、4小节对前两小节上行模进。在第5小节使用五声音阶,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进,融入颤音的使用,弹出弹拨乐器的效果,使节奏变得舒缓。把浩瀚夜空的美丽画面先描述出来。

呈示段。分布在第10至第19小节,这是个三句式的单乐段。第一乐句前两小节舒缓地进入了呈示段。从徽音开始,两手一起模仿弹拨乐器的效果,在四拍长音中灵活地接入了巧妙的伴奏,让音乐更饱满。第二乐句从第12小节开始加入了装饰音,增添了活泼的气氛,左手使用VI级以及III级七和弦伴奏,把民族音乐的特征体现了出来。第三乐句从第16小节开始,是前一个乐句的下四度推进,音乐节奏开始加强,感情和演奏力度也充沛起来,带有了抒情的情调。

间奏。在第20与21小节之间,短小而充满力量。间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十分完整地衔接了呈示部和中部,采取强弱对比的方式,让音乐节奏感更强,其中,20小节比21小节稍强。

(三)展开部

展开部主要由四个平行乐段构成了展开部。高音区呈现出所有的音符,以类似于悠扬婉转的笛声来呈现前两个乐句。左手的伴奏织体是分解和弦的方式。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下降了两个八度的音区,低音区的弹奏音色与高音区的完全不同,力度、情感和色彩上也呈现出区别。[4]左手使旋律更为突出,右手使用五声音阶作为伴奏。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区别在于旋律的织体变厚,单音也发展成了和弦,力度上有所加强。

经过孙以强的改编后,曲子听起来更加曼妙、婉转,正是因为融入了和声织体这一创造性的配合,使得曲子能够达到与众不同的听觉效果,为了凸显出民族音乐的特色,孙以强大量采用了民族音乐的特有演奏方式,特别是二度音程的使用,在其曲目中尤为突出。在民歌这首曲目中,孙以强将二度音程进行不断地转化,使其呈现出180种不同的表达效果,令众人佩服。

展示的是一段激情澎湃的乐段,作曲家首先添加了九和弦的转位,先为后续的激情片段埋下伏笔,并将和弦不断往上堆积,进而达到高潮。除此之外,“琶音”的功用在这首曲目中得以充分展现,装饰音使听众不断积累情感,和声变得更加饱满。

在民歌的改编过程中,孙以强还融入了河北民歌的独特风韵,二者相结合,诠释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意境,将曲目的精髓进行结合,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格调,曲目的风格在新曲目中都有所展现,内涵得以不断延伸拓展。

(四)再现部

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延续,情感上也逐渐递进,旋律由单音发展成了八度,推进的方式是极进、上下行以及平行。表现方式也与呈示部有很大区别,形成了激烈的情绪。

尾声(58-71小节),与引子基本相同。第58、59小节与第60、61小节之间的区别在于高音区与低音区的区别,正如云和月的追逐嬉戏。从第62小节至结尾,与引子大致上接近,节奏逐渐慢下来,形成结束的感觉。最终出现一行长琶音。弹奏最后一个音要掌握技巧,从左手跨到右手弹奏,不要出现停顿,使音乐表现匀称。这种指法的优势就是能够轻巧地实现滑奏的手法,可以使声音十分柔和细腻,消除那些明显的“音头”。这种手法的使用,利用的原理就是手指与键盘接触的面积扩大,在力度的控制中,实现力度加大所产生的一种柔美的音色。在之后的主题呈现段落中,主旋律在右手和左手演奏上,利用不同的调式,不同加音和弦、七和弦等五声和声织体与变化音的灵活运用,使弹奏富有跳跃、欢快的感觉。演奏很多地方都是用琶音音性和前倚音来呈现其动态之美。

三、钢琴作品《春舞》的民族特色

(一)时代性

湖湘情怀在心底牢牢地扎了根,作品豪迈、优雅、大方。在孙以强早期的作品中,他将南方音乐的委婉、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旋律发展手法上,旋律起伏不大,音乐形象委婉豪迈。音乐材料有片段性的重复,这既节省了音乐材料,又巩固了音乐主题,在音乐形象上也表现出采桑姑娘对采桑小路欲诉不尽的依恋;在旋律发展手法上以级进为主,常釆用豪迈的装饰音,使旋律委婉,一波三折,波浪起伏,充分体现了湖湘音乐的细致和采桑姑娘的柔情。

(二)民族性

第一,相对于民歌来说,装饰音在钢琴弹奏中可谓是点睛之笔,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滑音,便可表达曲目中轻松欢快的气息,也可使得上下曲目之间的联系更为流畅,不会给听众形成断奏的感觉。王建中也善用装饰音,在众多曲目中都可以发现装饰音的踪迹。

第二,钢琴音乐在旋律装饰上更善于使用装饰音模仿古筝,并在旋律上善于利用五连音音型、三连音隐形、二度音程等方式表现作品中色彩、画面感,引子是由众多装饰音形成的,听众可以感受到仿佛古筝在演奏。五连音音型的弹奏又描绘了一整片茉莉花盛开的世界,一阵风吹来,茉莉花随之摆动,引子可以把听众带进曲目的意境,让听众能够迅速地进入状态。引子非常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缓缓奏出,非常写意,听众的脑海里仿佛呈现了一幅素雅的山水画。

(三)艺术性

孙以强特别重视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艺作品就该是在遵循自身的发展的前提下表现社会的主流还是盲目跟从时代,创造观念化的人物形象图解社会。这个看起来自会懂的道理并没有使所有人都清楚明了。任何典型的文学形象都能给人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时常以鲜明的的性格特征与独特的特色加深着这种认识。

第一,和民歌相比,钢琴音乐在和声特点方面更加擅于使用西方传统和声系统,加入民族特点的和声语汇,也就是添加和声的色彩性和弦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的温婉流畅的特点和曲风,促使作品的和声语言富有民族特色。在民歌中,平行调之间的联系与其说是和声上的,不如说是旋律上的。共有的自然音体系的基础使两个调式具有了调式上的平等地位,从而形成了自然音体系的交替调式,这种交替调式对于民歌创作是极为典型的。再融入民族特有的和声形式,汇聚成别样性的和声语汇。王建中在研究“和声的民族化手法”层面把这种方式使用到自身的作品里,体现了民族特色。

第52小节,“降A—C—降E”的基础上融入了四度音“D音”,完美地完成和弦的演奏部分,“降A—降D—降E”的处理上,作曲家不采用传统三度音的处理方式,而是融入了四读音的新元素。

民歌经过王建中的改编后,整首曲子听起来更加曼妙、婉转,正是因为融入了和声织体这一创造性的配合,使得曲子能够达到与众不同的听觉效果,为了凸显出民族音乐的特色,王建中大量地采用了民族音乐的特有演奏方式,特别是二度音程的使用,在其曲目中尤为突出。

四、结论

《春舞》不仅追求民族风格,还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融合以及传统文化的剖析,让作品更加新颖,推陈出新。在发展中借鉴吸收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突出《春舞》的独特的风格特点。 《春舞》乐曲的递进、延展,表达得和谐自然,使乐思自由发挥、充满想象的空间。乐曲的最后一个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形式宛如云月追逐嬉闹,忽闪忽现,逼真自然,生机勃勃。在创造过程中他使用了大量的西方作曲技巧,也融入了我国传统乐曲风格,呈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意蕴。其钢琴改编曲的创作题材大都来源于我国的民族打击乐、鼓点丰富的戏曲打击乐,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民族特色是孙以强先生作品最重要的特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对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影响了无数的音乐家。

猜你喜欢

装饰音乐句和弦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装饰音演奏技巧与作用研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