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解和演奏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K448

2020-12-06张铎赢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莫扎特

张铎赢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莫扎特是欧洲作曲家,《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最为有名的作品,在这首曲子中,莫扎特用音乐的形式为人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月夜景色,在轻盈舒适的旋律中,人们仿佛可以看见天鹅绒般的晴朗夜空,感受到皎洁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洒满大地,一切都是安详的、美好的、灵动的。

一、双钢琴和四手连弹的区别与演奏要求

一般地,和四首连弹相比之下,双钢琴的合作性更强,更加难配合。双钢琴所表达的作品范围要更加宽广一下,在音乐表现力上创造出更加恢宏气势磅礴和丰满的音效,这是四手联弹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是技术的难度上还是音乐的呈现上都要略高一筹。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照顾到另一位伙伴的感受,尽量聆听伙伴的音乐对自己做出调整并积极回应,使两个人的演奏状态和心理的进行保持在同一频道上,这个是需要付出较长时间的磨合去训练出来的,与四手联弹的原则也相仿,但总而言之,无论是双钢琴还是四手联弹,演奏者都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部分,积极与搭档配合交流。

二、创作背景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是欧洲艺术歌曲起源、发展以及繁盛的时期,自从1770年开始,象征主义诗歌、戏剧艺术和印象派绘画等都以幼芽破土的形式在欧洲迅速生长,在大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莫扎特的作品也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形成鲜明的风格独树一帜,莫扎特在创作的过程中善于使用印象派的技巧进行音乐创作,当时,印象主义被称为音乐的先锋人物,但它总是音乐上的贬义词,是一种曲式结构模糊且不受欢迎的写作手法。但印象派的和声却打破了这种规则,通过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和全音阶为代表而让曲调中心感有所削弱,最终表现出更多肯恩性的和声色彩,这即为印象派的诠释。

三、艺术特点

这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因为有了创作背景才衍生出莫扎特内心对这首创曲目的喜爱之情,展现了巧妙生动的乐思和对于生活的热爱,灵巧的对调性进行了运用,体现出了D大调的恢弘壮丽。双钢琴演奏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和恢宏的气势,因此双钢琴的演奏方式,更能凸显出调性色彩。这首奏鸣第一乐章曲的开头的前四个小节,四手齐奏,响亮而又坚定,很好地呈现了曲子的调性特点。第一乐章大篇幅是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交替重复演奏,但在力度上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符合典型的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对比原则。

(一)旋律

当对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反复聆听之后就能感知到,作品中基本上既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又没有特别绚丽华彩之处,推敲琢磨痕迹更是鲜有,通篇几乎是莫扎特一气呵成,没有中断,更没有终止,整首曲子给我的感悟就是静谧而流畅,产生一种轻盈而灵动的感觉,当旋律一瞬间响起来之后就为人们展现出皎洁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洒满大地的画面,但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既不是雍容华贵的圆舞曲又不是多姿多彩的舞曲,因为浪漫主义色彩在莫扎特身上几乎无处可寻,他也极力反对直接给作品赋予单一个人的定义,在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中右手的旋律非常清晰明快且不失灵气,例如在持续的长音中可以很好地将旋律的线条丰满地展现出来,左手就比较稳重大气,让整首曲子更加完整又不失音律美。

(二)节奏

和欧洲当代的其他音乐作品相比,莫扎特的代表作《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所应用的不是特别常规的节奏,从整体上来分析,乐曲是9/8拍的,本曲所使用的节奏型基本上大多是简单的二八,四十六,三连音等简单组成,此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连音符号,正如在乐曲的开头部分,莫扎特使用的是八分音符,直到第三节位置却逐渐呈现了二连音,并且将延音线使用于音和音两者之间,由此让曲子的节奏彻底发生变化,但并不会让聆听者感到曲调的散乱和突兀,带给听众的却是一种韵律优美、过渡自然的感觉。

(三)和声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在和声的处理过程中,莫扎特使用了高超的音乐技艺,对音乐有着不同的自我感知的能力,最醒目的一点是色彩性和弦的巧妙运用,其中,是四五度和弦,将傍晚月亮偷偷地洒下皎洁月色这种朦胧之美展现于听众,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空灵和辽阔的感觉,整首乐曲也因为这种多元化的色彩性和弦的应用才充满着浓厚的感染力,引入人们的通感,进而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四)意境

印象主义的标签是莫扎特一直以来在音乐方面都直接拒绝的,但是他自己的印象主义却直接影响到这首代表作《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即客观地将美好的月色描绘出来,让整首曲子充满着活力。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下定义,然而听众通过用心聆听还是能感悟到夜晚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美好,仿佛处于月色笼罩中,似乎听到了夜晚中微风吹过树叶的婆娑声音,也看到了田野上一层层无规则的梯田,远处的雪山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和即将融化的冰雪,夜晚清凉的感觉渐入佳境,于此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中,笔者认为莫扎特乐曲的中心是美好的景色和对世态安宁、静谧的渲染和表现。

四、演奏技巧

在练习此曲的过程中可以先分手练习,由慢渐快,先保证每个音符能饱满准确无误,再练习双手配合清晰地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仔细倾听每个旋律的进行,和声和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一定要在音乐有节奏的进行中保证旋律的歌唱性,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性、音乐的张力和推动,才能使乐曲更加灵活生动而巧妙。再一个就是踏板的灵活运用,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所在,如果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踏板技术一定会为演奏出的乐章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量,使作品更加生动,结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一)情感处理

从整首乐曲上来分析,《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代表作的基调是流畅而又平缓的,在最初的旋律中,作者为听众营造出了一种积极挺拔热情的音乐形象,听众能够听出夜幕静悄悄且隐隐约约地降临,在整个演奏过程中,莫扎特在清晰明快的节奏中又加入了几分平静,与此同时伴随着节奏的不断推动,听众心目的画面逐渐被带入夜晚的夜空。在中间的部分,作者通过和弦进行演奏,虽然演奏的力度比较平衡稳定,没有忽上忽下,也使用了琵音,音符伴随着演奏的推进而逐渐密集起来,于此过程中仿佛是皎洁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直接浮动于听众的心中,随之作者通过密集音的形式活泼生动地表现出来,演奏的情绪慢慢激动,力度张力也不断加强,然而却于中高音的位置缓慢地降低下来,作者采取分解和弦的方法又为演奏注入了柔和清新,瞬间整首乐曲落下帷幕。

(二)触键方式

从触键的方式来分析本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该方式是逐渐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从第一小节到第十四小节,在演奏的时候也需要缓慢地触键,当将手指完全抬起来之后,作者开始缓慢地弹奏,并且手掌也保持着水平,正如在轻摸琴键,后续只需要通过手部的自然重力控制好触键的力度即可弹奏。从中间阶段来分析,和弦演奏是右手进行的,在触键的过程中需要仍旧保持力度的缓慢和稳定,作者主要是通过腹部来进行弹奏的,正如轻推琴键而弹奏一样。后半部分乐曲的旋律逐渐变强,并且缓慢地降低,在律动明显的部分要让弹奏更加灵巧精致,指尖的力度和手指的灵活度需要控制结合才能快速地触键,特别是琵音这一环节。尾音部分也需要将乐曲的整体情绪表现出来,即让触键力度削弱,直到手指轻柔地贴在琴键表面为止才结束。

(三)踏板运用

乐曲中,踏板的控制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因为曲目中没有明确标记踏板记号就采取放弃踏板的方法,在踏板的过程中,演奏的进行需要通过左手掌舵指挥。在泛音环节为加强效果,需要直接将踏板踩满,中间部分牵扯到的踏板少一些,因为好让听者感觉到节奏有力清晰地进行,但也不能不采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个别音符或小节进行反复切换或点的形式使用。尤其是后半部分,要想让激动的情绪逐渐平复至平静,只有采用半踏板才能让音乐效果越来越缓和,保持着轻柔的力度,由此让和音显得更加飘逸而又轻盈。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莫扎特的代表作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中,他不但将印象主义的创作风格发扬拓展,还在此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朴实灵动的乐思,他的音乐不被任何的流派和风格所捆绑,也会不由自主地表达某种意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而让此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经过了岁月的冲刷和留存,让无数听众在远离尘嚣中得以忘记烦恼,在简单质朴中得以感动,引导人们更容易感悟到美好之物。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莫扎特
手机上的奏鸣曲
G大调随想曲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轻浅不是莫扎特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谈和声配置中大调Ⅱ7和弦的应用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