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琵琶流派问题及特征
2020-12-06邓思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邓思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繁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弹奏乐器琵琶来自西域,在东晋时期传入我国,但是琵琶的名字溯源、时代变迁及流派发展等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从中国琵琶流派的形成发展史、主要流派及风格特征、情感表达方式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音乐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琵琶流派的形成发展史
中国琵琶流派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曲项琵琶在东晋时期传入中国,成为重要乐器;第二阶段,琵琶艺术在唐代走向鼎盛,在音色和演奏技术上出现转折性突破,实现汉化;第三阶段,琵琶在宋元时代随着声乐伴奏的要求增设品位、扩大音域;第四阶段,明清时期大型琵琶套曲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琵琶主要流派及风格特征
中国琵琶流派的形成因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出现南北之分,随着北派的瓦解,南派又分出各大派系,这些流派在乐曲的演奏方面都独具特色且经久不衰。
(一)无锡派
无锡派属于与南派对应的北派,在轮指方法方面相异于南派,在琵琶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无锡华秋萍、华子同所创作的我国最早印行的琵琶谱《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三卷是该流派最主要的代表作。该琵琶谱以工尺谱进行记谱,记谱方式系统完整,是考究琵琶文化艺术的重要材料。无锡派虽在影响力方面不及南派,但在琵琶艺术的情感表达方面留下了宝贵记载。
(二)平湖派
平湖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芳园,其所编写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又称《李氏谱》)标志着平湖派的正式形成。李芳园的代表作为琵琶艺术的流传提供了珍贵的考察学习资料。由朱荇青所首创的左手大指按托法,打破了不用小指按音的禁区。琵琶中最具特色的演奏技法是平湖派的右手轮指法,有上出轮和下出轮之分,同时还有“蝴蝶双飞”“挂线轮”等特色技法。
(三)浦东派
浦东派以发源地命名,因发源于上海市南汇区,所以称为浦东派。该派产生于嘉庆年间,由清乾隆时期的鞠士林创始,并世代相传。第三代传人陈子敬曾受封“天下第一琵琶”;第四代传人沈浩初著有《养正轩琵琶谱》,实现了琵琶的创新发展。该派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与作品有很多。在流派风格方面,气势刚强,音色有力度,曲目文武兼具;在弹奏技巧方面,颇具特色,包括并弦、轮滚四条弦等。
(四)崇明派
崇明派也发源于上海地区,因为发源地在崇明岛,所以称为崇明派,又叫瀛洲古调派。崇明派最早由康熙时期的贾公达创始,代表人物还有卢明章、黄秀亭等人。在演奏技法方面,崇明派追求清而密、疏而劲,倡导慢中有续、快中有序,音响轻柔活泼。在情感表达方面,趋于幽默文静,独具特色。
(五)上海派
上海派琵琶的创始人为清光绪年间的汪昱庭,所以又称汪派琵琶,代表人物还有卫仲乐、孙裕德等。该派创始人汪昱庭向不同流派刻苦学习后,进行了大胆创新,所以该派琵琶集各派别特点于一体而又独具特色。在弹奏技法方面,开创了“哆啰子”“凤点头”等许多新指法,情感旨向大多具有阳刚豪放的特点。
三、中国琵琶流派的情感表达方式特点
(一)文武分明,服务情感
综观中国琵琶的各大流派风格,其演奏内容和情感方面基本分为文武两种曲调,在演奏时具有鲜明的特征,但都围绕作者的心境与曲调进行演绎。文套的演奏往往声音清澈而圆熟,拍子准而稳,抑扬顿挫,将情感于缓慢中流露;武套的演奏往往运用推挽吟摆等方法,在别有用心处恰当运用,使曲目情感表达得自然妥帖。
(二)把握结构,含蓄抒情
情感的表达与流派的形成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因不同琵琶演奏家对乐曲有着不同理解,在抒发时自然会有差异。在演奏时把握乐曲结构,或是在结构演奏上进行创造性改创会使演奏的个人风格趋于明显,从而将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琵琶演奏关键在于演奏者如何通过对结构的把握灵活运用技法进行情感表达,在仔细品听中,听者能够感受到演奏者对曲目刚柔、轻重、虚实的巧妙处理。
琵琶俗称民乐之王,在民族乐器的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梳理把握中国琵琶的形成发展史,总结中国琵琶的主要流派及各自的风格特征,了解中国琵琶流派的情感表达方式特点,不仅有利于琵琶的传承、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乐器文化的充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