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画中的留白艺术
2020-12-06滕莞璐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滕莞璐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留白是绘画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哲学思想的流露,成为能够体现人物画意境表达、技艺手法和构图意象的艺术手段。本文对留白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重点从“艺术与哲学交互中的留白”“主题与意境凸显中的留白”和“空间与人物映衬下的留白”三方面阐述了古代人物画中的留白艺术。
一、何为留白
留白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称“布白”或“计白”,是指为使整个绘画作品画面和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刻意在作品的特定位置留下相应的空白。笪重光在《画筌》中说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留白手法的巧妙运用确实能够更好地渲染画作的意境,呈现整体局部、空间时间、主题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甚至可以营造出绘画艺术与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氛围,产生远胜于绘画作品本身的艺术效果。我国的古代人物画作品中也有大量的留白精品,这些作品通过留白营造出的别具一格的意境将人物与绘画之间的艺术语言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古代人物画中的留白艺术
(一)艺术与哲学交互中的留白
中国古代人物画是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独具风格,通常表现在人物与空间的哲学意境营造上、人物与传统思想的哲学意境搭配上、人物表情或动作中体现出的哲学内涵上等。此外,我国古代宗教思想盛行,很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都带有宗教元素,其中自然蕴含了丰富的宗教哲学原理。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留白手法,能够提升画作表现力,产生绘画艺术与宗教哲学交互下的留白特色效果。南宋画僧法常绘制的《观音图》便是其中的经典作品,作品的中央位置端坐着白衣观音,神态端庄,冥思修行,观音的五官被描绘得异常精致,服饰用粗线条勾勒。整幅作品有两处留白,一处位于观音正上方,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此处的留白营造出一种山峦间的雾气仙境,与观音佛教的身份交相呼应;另一处留白位于观音面前,佛教哲学思想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形无象的空白恰好能够引起世人的无边联想,此处的留白与佛教这一哲学思想十分吻合,也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主题与意境凸显中的留白
古代人物画中另一种留白手法通常用于凸显绘画人物主题,通过留白的渗透渲染人物与意境恰到好处的融洽感,换句话说,留白的运用意在凸显人物主题,彰显意境效果。北宋著名画家苏汉臣的代表作品《秋庭婴戏图》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整幅作品以两个孩童在庭院中嬉戏为主题,作者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两个孩童的五官、服饰、配饰,其中,孩童衣衫的颜色描绘使用了丰富变化的描绘方法,多处细节的描绘使两个活泼可爱的正在玩耍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画作的主题自然是两个戏耍的孩童,而庭院中的自然景色是烘托两个孩童玩耍意境的承托物,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主题。为了将这两个主题有效凸显出来,作者在画面左上方和两个孩童的周边进行了留白处理。这样的留白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留白处的空与静与孩童玩耍的动态感形成鲜明的反差,能够有效地突出孩童玩耍这个主题;另一方面,孩童周边的留白很好地表现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意境感,让人感受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氛围,似乎两个玩耍的孩童随时都会消失在深深的庭院中,瞬间使整个作品由静变动,给观赏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三)空间与人物映衬下的留白
置黑布白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常用的留白手法,其中,“黑”是笔墨,“白”是留白。画家用笔墨来巧妙经营画面中的留白之处,通过空间、层次、系统等方面的分割设计,使留白成为连接画作各层次的元素,让画作内容在留白的处理下连贯统一、分而不散,呈现出整体又充满变化的视觉感。南宋著名画家周季常创作的《五百罗汉·洞中入定》便是置黑布白的经典作品,作品描绘了多个罗汉,且分为上下两层,画面上层的罗汉行走在云端,画面下层的罗汉静静坐禅,所有罗汉的神态、衣冠、表情均运用了极为细腻的色彩工笔描绘,上下层之间有大量的留白空间,形成虚实对比、分层交互、自然生动的留白效果。作品运用了典型的云纹置黑布白手法,通过置黑描绘了罗汉形象,通过留白连接了上下两层,映衬了主体人物,产生了交相呼应、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
我们在欣赏一幅人物画作品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作品的潜在价值需要透过丰富的绘画手法去表达。留白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法,合理运用留白手法对表现人物画作品的艺术张力、有效刻画人物表情、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留白不仅是古代人物画中的高超技艺,对现代人物画的创作同样也具有积极的价值,希望绘画者能够有效地运用留白,表达出人物画的潜在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