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的互动性设计研究

2020-12-06韦小兰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互动性书籍感官

□韦小兰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童年是个人性格塑造与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儿童文学作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儿童获取信息、储备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以图画为主的书籍,绘本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书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电子书籍对传统书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创作更具吸引力的儿童书籍,成为设计师探索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尝试[1]。

一、儿童绘本与互动性设计概念

(一)儿童绘本的概念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且文字精简到基本需求的书籍,又称为“图画书”,通常以一组图画来表达一个主题或故事,是集合了文学与艺术的创作[2]。虽然绘本的主要受众是儿童,但也有很多成人喜爱绘本。绘本创作家郝广才先生认为,面对社会上的“图盲”充斥,要想达到“审美”的境界,就要从幼年时期的审美培养抓起。在儿童早期的阅读培养中,绘本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互动性设计的概念

互动性设计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技术及人类科学、审美及文化相互交叉融合的设计方法。运用这一设计方法进行的实践,被现代笔记本之父比尔·莫格里奇称为互动性设计。人类的生活本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互动”的过程,我们的感官、想象、情感与知识可以直接互动,如今互动技术已经发展成一种媒介,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智能手机的图片共享,互联网的交流平台,银行的自动取款机,无人售货机,闹钟、微波炉及当下各种智能化的家电产品等。互动性设计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概括为通过对服务或产品的设计,将人与人或人与物联系起来的一门应用艺术[3]。书籍的互动性设计,为读者与书籍建立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多感官体验达到互动效果。在书籍的感官互动性研究中,首先提出“五感设计”理论的是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此理念开启了书籍互动性设计的方向。

二、儿童认知发展与互动性的多感官体验

绘本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在儿童与作品之间搭建更多的交流桥梁,给儿童带来美妙而有趣的互动体验。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划分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系统地指出,儿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主动探索,可以实现知识的构建与概念的形成,并认为主动探索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在这样的认知发展划分中,我们可以确切得知,认知技能总是与动作发展和知觉发展有重叠部分,知觉发展和认知技能不都是独立进行的。幼年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及身体姿势的外部感官来接收信息,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这些通过感官获得信息的方式构建了认知发展的基础[4]。

(二)儿童绘本中的视觉体验

对于书籍而言,阅读最初是由“看”和“读”达到的,所以视觉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便占据着首要位置,并主导阅读的过程。绘本的视觉感受主要源于绘本的色彩构成和形态设计。其中,色彩极具吸引力,起着先导作用,色彩的联想有利于活跃儿童的大脑思维,提高其记忆能力;绘本的形态,主要是指书的样式和造型结构,如镂空的页面设计或造型立体的能动图等。新颖的绘本结构和丰富的色彩搭配,往往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能锻炼儿童的观察、想象能力。因此,优化视觉体验的先导性,是提高儿童阅读兴趣的第一步[5]。

(三)儿童绘本中的触觉体验

触觉,一个遍布全身的感官系统,它可以以一种比视觉更加细腻且独特的方式感知信息。在书籍装帧领域,触感通常由书籍的材料决定,而纸张是构成书籍的最常见基本物质材料。除此之外,设计师也会根据书籍的内容、形式、针对群体等方面来采用其他材料,以达到“材美工巧”的效果。舒适的触摸感,能够刺激儿童的神经兴奋,使其“爱不释手”。再者,绘本材质的触感应具备较强的视觉传达功能,将丰富的触觉刺激融入书籍设计中,再配合直观的形象图形,有利于儿童更好地感知物体。

(四)儿童绘本中的听觉体验

在人类感觉器官中,视觉与听觉联系最为密切,往往能囊括人们认知的表象,即“所见所闻”。在绘本的互动设计中,听觉体验一般是指绘本在翻阅时发出的声音和特殊材料装置产生的音效。因为年龄的关系,儿童对阅读的持久力与关注度相对较弱,优化儿童绘本中的听觉体验,将有利于儿童“耳中见色”的情境联想。同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伴读者顺口的朗读、文字的音律来增加儿童阅读的趣味性,让原来绘本中的精彩文字内容得到更加完美的展示,从而增强绘本的趣味性、互动性,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阅读,能够像游戏一样引人入胜。

(五)儿童绘本中的嗅觉体验

嗅觉可以感知看不清、摸不着的“气味世界”,而气味能对人类的记忆和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嗅觉的诱导下,人类大脑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触发探索行为。例如,打开书时,书页翻动间的书卷之香,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扑面而来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气息,从而深入感受书中内容。

(六)儿童绘本中的味觉体验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味觉体验,不单是指味蕾感官上的刺激,它更强调的是“品味”书卷的气韵。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味觉系统在出生前就发育成熟,并且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最发达。将儿童绘本的味觉体验与视觉感官和嗅觉感官相结合,可达到更具吸引力的效果,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儿童心理与绘本的互动性特点

(一)儿童的阅读心理

儿童处在人生最活泼好动的阶段,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便是一块斑斓的色彩、一个古怪的图形,甚至可能是一根弯曲的线条,都能让儿童浮想联翩。儿童绘本最大的目的是让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而故事不见得一定有什么道理。此外,文字音律的趣味性也尤其重要,20 世纪卓越的儿童文学作家苏斯博士,对儿童故事的创作有很鲜明的特点,在文字方面着重押韵和采用最简单的生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儿童绘本在创作上,应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和阅读心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吸引儿童进行阅读互动。

(二)儿童的参与心理

儿童的学习需要游戏化,参与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同年龄的儿童会喜欢上不同类型的游戏。《儿童成长教养导图》一书中提出“学习需要游戏,游戏是儿童早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认为儿童在婴儿期与童年早期的自由探索和安全尝试应在各种游戏中进行。并且,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从而促使自身的心智得以成熟、体能得以增强、情感得以丰富。由此可见,新颖的绘本结构,更容易吸引儿童,绘本不仅是知识的媒介,还是有趣的“玩具”。

(三)儿童的探索心理

对儿童在阅读中的探索心理,我们可以从研究儿童内在需求出发,通过儿童的情感和行为诉求获得,进而创作出可以激发儿童兴趣的图画、故事,让儿童专注于阅读。儿童好奇心很强,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容易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游戏活动和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索。儿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与材料运用有间接的引导作用,有趣的故事可以发散儿童的想象思维,在情感上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儿童去发现、探索和求知。

结 语

当今时代,互动性产品已非常普遍,也许人们还不能辨识互动性设计的意义,但互动性设计在无形中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童年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促使儿童产品多元化,作为儿童学习的重要读物,绘本亦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儿童绘本的互动性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因此,将互动性理念与传统书籍设计方法相结合,融入不同的感官体验,是现代儿童绘本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互动性书籍感官
鲁迅与“书籍代购”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感官训练纸模
玩转表演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