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编校质量的“把关之道”

2020-12-06沈云才周纯钧

传媒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差错标点符号

文_沈云才 周纯钧

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大量信息通过新媒体以新阅读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如何在新阅读的情境下,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是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最近,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从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个方面,对报纸和期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和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也起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其内容生产也与报纸期刊基本相同,产品质量与各环节经手人的业务能力、是否“较真”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编校把关中,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相互把关;要善于举一反三,在干中学、学中干;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主流媒体更加权威,权威媒体更有力量。

标题制作要精心

《规定》明确,报纸中报头、报眉、栏头、标题中的文字差错,以及报纸和期刊正文中重要名称、重要时间、重要图片等信息错误均属于重要信息差错。新媒体也要严防出错,这里着重谈谈标题中容易出现的差错。

标题起着导引和点睛的作用,如果出现差错,会严重影响媒体的声誉和形象。除了错别字,还有几种标题差错不容忽视。比如,为了使稿子吸引人、显出文化味,标题中引用成语或典故时,必须对拟使用的成语或典故有充分掌握,否则会弄巧成拙。有时,编辑没有吃透文章内容就匆忙改标题,也会出现事实性、逻辑性差错,结果贻笑大方。“人才大磁场 英雄入彀中”。这个反映某市引进高端人才报道的标题,“彀中”一词用得不恰当。“彀中”指箭的射程范围,“入彀中”一般指“进牢笼、入圈套”,不能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地方政府引进人才。

“金衢盆地耀文明,上山稻香十余载”。这原是一篇“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通讯的标题。“上山遗址”的发掘,把长江中下游的文明史上推到了一万年以前,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稻作遗存。此标题把“上山文化”命名的“十年”嫁接到“稻香”上去,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从考古发现来看这里一万年以前就有“稻香”了。这个事实性差错的产生,在于编辑在做标题时牵强附会,将文中的关键要素生搬硬套、胡乱拼凑。

文字差错须防范

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快、阅读面广,造成的影响也大,在文字上更要严谨。电脑录入常用的有拼音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还有一种扫描录入也时常会用到,这几种录入法,都会出现录入错误,但这些错误通常会有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会有助于把好文字关。

拼音输入法经常把同音或近音的别字、别词带进来,如把“结局”错成“解决”,把“化肥”错成“花费”,“重点”成为“终点”,甚至把“社会主义事业”错成“社会主义视野”。同音别字(词)混在句子中很难被发现,需要特别警惕,否则可能酿成大错。如某新媒体“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称,军队反复就是为了净化肌体”一句中“反复”为“反腐”之误。另一家新媒体推送的2016年“国家电网舆情报告”称:“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退出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开展增量配电投资业务、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作等多项重点改革举措。”在国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当口,国家电网怎么会逆势而行退出这项改革呢?原来这里“退出”是“推出”之误,这一错把意思全搞反了。要甄别这类差错,需从政策、逻辑、事理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

五笔输入法打字会把形近的别字带进来,如“撼”错成“憾”,“赁”错成“凭”等。五笔词组输入法带来的差错就没有规律了。比如笔者在检查稿件时看到“省互联网住处办公室”这样的机构名称,闻所未闻。后发现“住处”的五笔输入码是“WYTH”,和“信息”的输入码是一样的,这个机构名称原来是“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还有一次在有关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的图表中见到“二十二种型号收音机载荷谱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二等奖项目,觉得奇怪,难道新时代收音机又要放光彩?查了相关报道后发现,其中的“收音机”应该是“飞机”。为什么会错得这么离谱?原来这两个词的五笔码都是“NUSM”。

文字扫描录入过程中发生的差错,往往是形近字差错。比如把“国”字识别成“匡”,把“查”字误作“杳”等。扫描时还会出现漏字甚至漏行的现象,所以重要稿件扫描完成后必须与原稿逐字读校核对。

语法逻辑要讲究

在编校工作中,笔者发现文稿虽经多次加工,语法错误还是很多。如“展品艺术形式涵盖国画、油画、雕塑、书法、篆刻及工艺美术等作品”涉嫌句式杂糅;“记者采访了部分党组织、党员代表,谈谈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的心得体会”,应在“谈谈”前加“请他们”;“小朱非常开心,坚定地表示一定将网店开好经营下去”则出现了重复累赘的现象;“希望这首片尾曲能把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将唱响温州人的再次创业高潮”句中关联不当,应删去“并将”二字。

逻辑方面的差错要复杂得多,常常隐藏在句子中,需要前后文对照、仔细揣摩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如“70年前结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和无尽的屈辱”一句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求解放的正义之战,怎么会带来屈辱?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改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就对了。在一则重大主题报道中有“把浙江的优势凝铸成制度的底座,把现实的问题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么一句,作者想表达的是用完善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但若如文中表述的那样,问题都“关进了笼子”,那是把问题解决了还是掩藏了呢?显然这里存在语法和逻辑错误。

事实性、知识性差错要避免

事实性差错常常是作者采访、写作时因疏漏或者粗心造成的,有些则系作者知识面局限所致,后道编辑需要通过知识运用、前后对照、逻辑判断等方法去发现和纠正。如一则介绍农家乐主人唐朝云的图文报道中,图片中是一位女士,介绍时也用了“她”,文中又说“唐朝云的家是三层小别墅……平时家里都是女儿唐小燕和妻子在打理”,这就让人陷入云里雾里:这唐朝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在一篇介绍德清县新市古镇的文章中说“新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从古就有‘小上海’的美誉。”上海开埠才100多年,而新市古镇的建制历史就长达上千年,由此看来,新市的“小上海”雅号肯定不是“从古”就有的。

在近期一则有关杭城交通的报道中,说“在中山北路环城西路口‘禁左’措施已实行很久”,而熟悉杭城的人都知道,中山北路和环城西路是平行的两条路,这个“路口”是不存在的,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事实性差错。在一则有关浙江自贸区建设的报道中称“实现保税燃料油交易300万吨,ING交易达138万吨”,根据笔者掌握的知识,能源贸易中有LNG(天然气)交易,没听说过ING交易。于是,提出疑问并让作者核实,最终确定应为LNG,避免了一起让内行见笑的差错。

标点符号要用对

标点符号的不正确使用,不仅会影响语意表达,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歧义,导致重大差错。比如在一则关于庆祝“非统”组织成立50周年的新华社稿件中,最后一段开头写道:“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此次庆典活动并宣读了贺词。”这句话仅仅因为在“特别代表”后面少加了一个顿号,使句子产生“习近平代表汪洋出席活动”的歧义。要防止这类差错,还是要从思想上重视标点符号的作用,严格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在新媒体上标点符号的使用,需要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平时笔者发现常见的此类差错主要是不规范使用,比如一逗到底,书名号用在了证件、表格、活动名称上,带疑问词的陈述句用了问号,隶属关系成分用顿号并列等。记者编辑一定要认真学习《标点符号用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去体悟,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标点符号差错的产生。

网络语言勿滥用

网络目前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主渠道,随之而来的是自媒体的大量涌现,网络语言成为当下一大文化现象。这些网言网语标新立异、五花八门,在年轻人群中很受追捧。网络语言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生型,新造词语或给传统词汇以全新的意思,如给力、点赞、菜鸟、套路、老司机。替代型,有拼音替代,如GG(哥哥)、MM(妹妹)、PFPF(佩服佩服);谐音替代,如CU(seeyou,再见)、520(我爱你);同音替代,如粉丝(fans)、狗带(godie)、神马(什么);混合替代,如幸福ing,+U(加油)、me2(metoo,我也是)、hold住。口语型,来源于口语,如哇塞、duang。词意变异型,有将原生词谐音化使用的,如果酱(过奖)、稀饭(喜欢)、油菜(有才)、斑竹(版主)、杯具(悲剧)等;也有将原生词谐意化使用的,如用“恐龙”指代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友,用“青蛙”指代长得丑的男性网友,用“屌丝”指代矮、穷、矬的男性网友。缩略型,如用“喜大普奔”代表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用“人艰不拆”代表“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语句型,往往生发于网络流行或热点事件,如“我爸是李刚”“元芳,你怎么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在网络传播交流日益普及和网友们灵感不断喷涌之下,各种类型网络语言不胜枚举,并还将层出不穷。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网络语言?传统媒体是否可以使用?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是否可以大胆使用?笔者认为,对于这些“新生词汇”,首先要搞清楚其出处、背景,吃透其明的意思、暗的隐喻。网言网语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对语义明确、风格清新、诙谐幽默、表达力强的,如“给力”“棒棒哒”“创客”“网红”等,可以适度使用;替代型的网言网语,多用于聊天语境,一些字母替代型的可以作多种解读,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酱紫”“油菜”之类只是一味戏谑和逗乐,不适合媒体使用;有的网络语言明显格调低下、粗鄙恶俗、野蛮暴虐、充满戾气,如“尼玛”“滚粗”“撕逼”“屌丝”等,应坚决不用。媒体使用网络语言要讲究灵活、巧妙,如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条标题为《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消息,立即吸引众多网友阅读、点赞,好评一片。之后,新华社又多次以“刚刚,……”为题推出言简意赅的新闻报道,不仅巧妙地运用了网络语言,还引领了网络用语的潮流,不仅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还增加网友的好感度。此外,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不同,用语的风格可以适当变化。如新华社播发的通稿、《人民日报》报纸上刊登的文章用语比较中规中矩,而上述两家媒体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用词上就要轻松幽默、活泼时尚得多。

从趋势来看,网言网语从虚拟空间步入大众现实生活,甚至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是难以避免的。网言网语与英语、专业术语等一样,也是大众生活与媒体报道中新词语的来源,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会慢慢沉淀下来,成为新汉语词汇,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就新增了粉丝、团购、微博、北漂、潜规则、山寨、给力、雷人等新词。早在2015年,中国记协、首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提醒人们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呼吁新闻媒体负起主体责任,保持应有的格调和操守,拒绝传播不恰当的内容。总之,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秉持审慎客观的原则,不排斥、不滥用,处理好“传统之雅”与“网语之魅”的关系,做到网语需慎用,卖萌分场合。

猜你喜欢

差错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直升机维修防差错设计与核査方法初步研究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丁是丁,卯是卯
标点符号的争吵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连一连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