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的角色重塑

2020-12-06沈昱平沈爱国

传媒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医学期刊

文_沈昱平 沈爱国 杨 丽

在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具有选题策划、审核初稿、同行评议、联络作者、编辑加工和印刷出版等任务,扮演着学术引导、学术把关、学术传播等角色。全媒体的概念最早用于生活领域,并由生活领域逐渐延伸至传媒与出版领域,其内涵为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包括传统的文字、图像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书报刊、网络、广播电视、音像电影、手机、平板电脑等文字、声像、网络、通信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期刊的读者群落和数量远超过去的量级,科学传播速度和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媒体融合发展使期刊的信息生产过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期刊的编审流程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期刊把关人产生了重大影响。[1]全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面更广、实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互动性更强、个性化更明显,[2]需有更多政治合格、学术规范、内容优良、形式丰富、精心制作的学术成果提供给用户和读者。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要适应数字化传播的要求,调整把关重点和重塑把关人角色,并且尽快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不断增强期刊传播力。本文以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的角色定位为基,以浙江省医学会医学科技期刊社现状为例,对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把关要点和把关人的能力提升作一探讨。

一、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约99.2%。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7.0%。[3]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客户端等新传播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并行,必然要求科技期刊的学术引导、学术把关等功能作出相应的改变。与此同时,把关人的角色定位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策划人。现在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是纸质阅读,光盘阅读、网络阅读、手机或其他移动端阅读等方式也逐渐成为主流方式。[4]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要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从研究成果的“报道者”变成研究潮流的“引领者”,及时更新观念,在选题策划、栏目策划、经营策划上多下工夫。将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大众关注的焦点引入选题捕捉和专题策划之中,从坐等来稿的“守望者”变成吸引来稿的“进击者”,通过便捷快速的电子信息加载工具更好更快地展现期刊品牌和凸显期刊比较优势。基此,建议同步策划线上内容与纸质内容,同时高度重视读者或用户的数据分析,立足于读者或用户的需求,依托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多渠道传播,将策划内容推送给读者或用户。[5]

2.要做医学科技期刊政治把关和伦理审查的监督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更快捷方便,覆盖范围和传播面也更广,因此在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内容时,编辑一定要有充分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理解力,同时也要着力提升作者、读者和用户的辨识能力。媒体单位也应更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使编辑人员的政治敏感度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除了政治上把关,当前医学科研日益重视伦理审查,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应充分把握稿件的伦理审查是否完备,从研究风险与受益的角度作出独立的见解,严格按照稿件评价处理规范决定稿件去留。编辑还要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理解掌握能力,守好学术论文的“伦理关”。

3.要做医学科技期刊专业学术价值的守门人。全媒体时代网络出版具有低成本、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寄希望于通过网络快速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现了许多未经审查的“发表”论文,导致医学科技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学术信息爆炸和“快餐”文化成风的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医学科技期刊编审人员要更加高效高质地当好把关人,积累自身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科研成果,以更专业的鉴定能力、更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更快的审稿速度去伪存真,坚守学术把关人的职责,力保网络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纯洁性。特别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细分学科越来越多,编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去伪存真,既抢占医学科技信息发表的高地,也避免“学术垃圾”浑水摸鱼。[6]

4.做医学科技期刊全媒体传播的创制人。[7]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仅仅局限于选题策划、栏目组稿、加工校对等传统出版前段活动,还将从事网络出版版式设计、移动端论文信息传播、网络图表制作等科技信息再制作和再加工。[8]编辑的角色得到了泛化,编辑的身份得到了拓展,需要对论文科技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能提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见解,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9]可以说,期刊把关人成了期刊全媒体传播中的创制主体,决定了期刊学术信息全媒体传播的内容和影响力。在当前国内学术界论文“越来越强”,期刊“不强反弱”的背景下,[10]同时,在数字化水平仍较低、服务链条仍较短、传播影响力仍有限的形势下,时代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不言而喻。

5.做医学科技期刊传播品牌价值的营销人。全媒体时代科技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传播方式也呈立体化,特别是网络传播有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要利用网络优势,借助免费下载阅读、有奖竞答等营销策略的运用,与读者交流互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稳定专业读者群,吸引更多的新读者。同时,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要利用全媒体反应快速的特点,对优秀论文采取网络优先出版,组织有影响力的专家供稿并与读者在线交流等,增加稿件的内涵和外延,为读者提供优秀的学术成果。以内容为核心,维护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学术品牌,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医学科技期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11][12]

二、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把关要点

媒体融合发展意味着满足受众需求才是期刊致胜之道。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要在政治把关、学术把关、设计把关、写作把关等基础上,充分挖掘医学科技论文的特点,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期刊媒体融合传播过程中的可读性和关注度,在引导医学科技事业发展的同时,让医学科技信息更贴近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传播的需要。

——医学论文主题的社会热点性把关。医学科技期刊编审在把关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术论文主题的热点,对紧跟学科重点的稿件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对反映一类医学热点问题或现象的医学论文,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把关,协助作者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及时刊出抢占学术热点。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浙江省医学会医学科技期刊社第一时间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开展了专题抗击“新冠肺炎”征稿工作,面向全国广大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征集有关“新冠肺炎”原创研究成果,为疫情防控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搭建学术平台。同时开辟抗击“新冠肺炎”稿件绿色通道,经同行评议后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与“中国知网”接洽“网络首发”,防疫专题论文通过中国知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平台(OA)”进行优先数字化出版,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此举担负起了期刊人的重大责任,为广大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集智攻关、协同创新提供了科技和学术支撑,[13]不仅使广大专业人员和公众及时了解到专业、系统的疾病研究进展,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期刊力量。这些论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基于SIR模型和基本再生数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效果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在知网的下载量,迅速达到本刊十年来发文下载顶峰。此外,把关人还要保护对医学领域新生事物的不同学术观念的争锋,在互动和交流中推动医学研究向前发展。比如,我社传统栏目“学术争鸣”,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倡导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组织了多项学术讨论。近年来组织了关于“心房分离”“窦房结电图”“Q-T离散度”“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掉头现象——通过心电图诊断心力衰竭探讨”等一系列讨论,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同时,在把关中要防止娱乐化倾向,避免为了迎合大众需求、吸引大众眼球而放松对虚构夸张和不实学术内容的把关。

——医学论文设计的科学大众化把关。媒介融合发展中信息传播的受众不定向,众多非专业的读者成为了潜在的读者群。因此,论文把关中要注重非专业读者的特点,引导医学论文的科研设计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引起非专业读者的阅读兴趣。将专业、严谨的医学研究成果通过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科研设计表现出来,也将是今后医学科技信息传播的一大趋势。我社近两年针对大众所关心的“肥胖问题”发表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内镜技术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等专家文章,经过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激发了许多非专业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了良好的反响。“心脏快讯”栏目文章密切追踪时下热点,在微信公众号刊出时,为了更加贴合手机阅读习惯和科学大众化的推广,文章采用更为简洁的标题和通俗的引导语,例如《Apple心脏研究——智能手表“看病”是否靠谱?》的引导语为“可穿戴设备用于医疗保健进展如何?”,这种更富于互动性和大众化的表达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医学论文撰写的表达生动性把关。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要结合全媒体传播的需求,引导作者将复杂、枯燥的数据和医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明了的医学报道,以便大众能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在表现形式上也要善于将严肃、刻板的排版方式和图表转变为更加生动、更直观的文字组织方式和图表类型,借助全媒体传播渠道将医学科技信息以更为友好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从而提升医学论文的传播力。我社在策划微信公众号推文时,除了在标题和引导语作简洁通俗的表达改动之外,常常搭配精美活泼的插图一并推出,采用这种形式将论文进行二次包装后推出,超出了纸质期刊表达局限性,收获了更多读者和用户的肯定。

三、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的能力提升

当前,正处于全面加强全媒体建设和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的关键时期,编辑、审稿人要充分发挥把关人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切实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质量、传播效力上把好关、守好门,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第一,要有强大的信息甄别处理能力。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汹涌而来,知识更新发展更快,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最新信息与过时信息、真信息与伪信息鱼龙混杂,不同学科、不同门类的内容错综交织,对期刊编审人员的信息甄别和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科技期刊编审要不断提升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对医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前沿、热门课题、学科带头人等情况要有专门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期刊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坚守质量和优质内容底线。2019年我社以审稿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重点调查了影响审稿人审稿结果的主客观因素。结果表明:期刊质量把关是期刊传播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审稿人把关过程中,稿件的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数据统计分析、书写行文规范等是影响稿件评判结果的主要因素。读者是期刊信息主动的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传播者和接收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位置可以互换。故我社采用问卷方式进行了读者调查,结果表明,期刊在读者中的传播对期刊质量把关具有反向作用。阅读调查为期刊未来把关方向及信息甄别处理能力的提高获取了可靠的反馈讯息。[14]

第二,要有高超的主题设计策划能力。期刊编辑不仅要继续加强对办刊栏目、刊出内容的策划,还要加强对学术论文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设计策划,更多地选用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医学科技信息,同时要策划不同种类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互补,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同时,不仅要加强与作者的沟通联系,还要与网络技术人员、新媒体技术人员以及出版发行人员加强沟通协调,力求以最合适的方式表现医学科技信息,切实履行好传播形式、传播途径的把关人职责。目前我社已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签署了“OSID开放科学计划”,将通过作者语音介绍、作者在线问答、设置学术交流圈、开放科学的数据与内容等方式,有效连接期刊、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实现期刊品牌效应的最大化。对作者而言,论文展示形式更加立体化,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以前因篇幅有限无法交流的内容将完整呈现,建立与读者的在线交流,扩展人脉,线上实现学术研究的延展性;对期刊而言,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同行在线评议体系,论文展示更加丰富、立体,学术成果传播力度得以提升。

第三,要有复合的图文编排校对能力和全面的期刊发行营销能力。全媒体出版时代,编校的内容已经不单纯涉及文字,而是包涵了对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及效果的编校,期刊编辑除了掌握好文字编校的技能外,还要掌握对多种媒介内容和形式的编校。为更好地把好传播质量关,期刊编辑还要充分应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多样化的特点,时刻关注和研究媒体融合发展中新的宣传途径和发行通道,深入调查了解读者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医学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努力丰富营销手段,做好期刊的把关人,精准化拓宽期刊营销范围,获得更好的发行收益。

四、结语

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人要适应数字化传播的要求,调整把关重点和重塑把关人角色,加强医学论文主题的社会热点性、论文设计的科学大众化、论文撰写的表达生动性等方面的把关。强化互联网思维,将纸质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才能满足和引领读者和用户的需求,达到多赢的效果。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赋予新时代科技期刊人新的使命,要掌握融合技能,努力成为全媒体型和专家学者型的科技期刊把关人。把关人要深具政治敏锐性、业务全能性、思维创新性、沟通灵活性、表达多元性的综合素质,才能打造出内容更优良、形式更丰富、制作更精心的高质量的刊物,回报读者和用户,为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1]王欢,孟凡骞.学术期刊碎片化传播的表象与实质.中国编辑,2018,7:30-38.

[2]朱冰.提升编辑素养适应融媒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2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09-29[OL]

[4]贺富荣,王作利,张红,朱瑞芳.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8):91-93.

[5]姜天赟,江燕,王卫权.美国媒体融合发展观察.传媒.2019.

[6]周丽萍,黄品全,高伟云.学术期刊的异化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嘉兴学院学报,2011,23(5):94-97.

[7]闫玉玺.科技期刊出版的传播学特征.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97-300.

[8]周广挥.读屏时代对期刊编辑的影响.新闻研究导刊,2018,9(6):123.

[9]张伟,郭青.浅论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及方法策略.中国报业,2018.

[10]邱晨辉.本土科技期刊距世界一流还有多远[N].中国青年报,2019-09-09.

[11]崔轶,包雅琳,姜永茂.媒介融合背景下医学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方案实践探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6):521-525.

[12]韩磊,亓玉峰,欧一平.国外医学科技期刊发行新趋势的启示.出版发行研究,2013(3):89-91.

[13]杜一娜.后疫情时代学术期刊如何数字化转型?来看中华医学会杂志的做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05.

[14]杨丽,沈昱平,马雯娜.《心电与循环》杂志读者调查分析[J].2019,38(1):75-78.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医学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