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编大型现代黄梅戏《五月的鲜花》的历史背景

2020-12-06

黄梅戏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区党委印钞皖江

□ 翁 飞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新编大型现代黄梅戏《五月的鲜花》,向观众艺术再现了一段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历史故事。

大江银行是皖江抗日根据地成立的银行,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唯一的金融机构。大江银行的成立和大江币的发行,对于保障皖江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七师的供给,发展皖江地区经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包括以巢(湖)南、无(为)东地区为中心,东起江浦、西至鄂豫边,南至青阳、绩溪,北近合肥的狭长地带。1942 年冬,在根据地成立皖中行政公署,并成立皖中总金库。民国32 年春末,鄂豫皖区党委改组为皖江区党委,皖中行政公署也改称皖江行政公署。

抗日战争初期,根据地内的城乡市场仍以流通法币为主,敌占区城镇还流通少量日本军用票和台湾银行票。由于战争阻隔,法币及铜元奇缺,不少农村出现物物交易现象。战争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货币流通更加混乱,同时流通多种货币,比价高低随时变化,根据地人民深受其害,货币斗争日趋尖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5月,皖中区党委分析了根据地的金融形势和特点,并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关于“有限量的发行抗币,排斥伪币,扶持法币”和“排斥伪币,压缩法币,扩大抗币阵地,稳定革命根据地金融”的方针,制订了控制金融阵地,保护根据地资源和人民利益的对策。但制定的金融政策实施起来亦十分困难,难以解决问题之根本。当时,皖中行署刚成立不久,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指示,皖中区党委决定由行署财经处迅速建立大江银行,行长由行署财经处处长叶进明兼任,副行长金贯一、徐德明。内设会计、发行、业务(亦称营业)3 个职能科。行址初设团山里附近的大榆树村,后迁至无为汤家沟。下设汤家沟、含(山)和(县)两个分行和严桥、石涧埠、黄洛河3 个抗币兑换点。

大江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代理金库,发行货币,配合货检、税收、外贸等部门掌握和调剂市场金融。而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发行大江币,尽快排除在根据地内流通的法币和日、伪币。

1942年8月30日,《大江报》刊出消息:“正在积极筹备我们自己的银行,定名为‘大江银行’。”大江银行成立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发行大江币,迅速把日伪币、法币从根据地排挤出去。但是,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物资、设备极其匮乏,印钞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印钞纸问题。敌人对纸张封锁很严,印钞纸更难搞到。大江印钞厂初期的厂长许开良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原为闽西造纸厂工人,懂得一点造纸技术,因此就在大榆村北面约三华里的下胡里山沟建了一座小型造纸厂,以楮树皮等为原料,经过土法炮制,制成一种印钞的专用纸张。虽然这种“土纸”质地粗糙、入水后容易分层,印钞时破损率大,钞票使用寿命不长,但却具有不易仿造的特点。后期,贸易通道打开后,又通过内线商人,从上海已停业的四明银行购进一批印钞纸,从而基本解决了纸源困难。

印制大江币的另一个大困难是印钞设备问题。初期印制的大江币是用石印版印刷的,面额有壹圆、贰角、伍角3种。之后不久又寻到一架脚踏圆盘机,替之使用。由于当时简陋的条件限制,印刷厂尚不能自铸铅板,于是就采用木刻,由《大江报》社美术工作者、青年木刻家吴耘负责设计,并执刀雕版。初期印出壹圆、贰圆、伍圆3种钞票。木刻的大江币版面,有表现根据地劳动人民努力生产的春耕图、秋收图以及建造水闸、修建长江堤坝等图景;有表现军民合作的工农兵学商图案;有反映根据地新气象的山村图、城关图、晨曦图;有描绘根据地军民艰苦战斗的站岗图、埋雷图和升旗图、欢庆胜利图;特别是灯塔图,象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更具有政治意义。

但由于手工制版、印刷,印制的钞票数量既少、质量也较差,远不能适应急剧发展的军需供给和日常流通需求,更不能实现将日伪币、法币彻底排挤出境的目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财经处决定委托上海地下党来帮助解决印钞设备和技术人员问题。

1943年底,原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厂印制版技工过雪川与上海地下党盛慕莱多次晤面、磋商,并由盛慕莱亲自陪同来到皖江根据地。经财经处长叶进明、货管总局局长蔡辉等同志的帮助、教育和实地参观后,坚定了其应聘帮助根据地人民印制抗币的信心。随即一起寻找建厂地点,最后落实在无为县长江边姚隍庙附近的大池洲。姚隍庙是个口岸码头,便于搬运机器;而大池洲又有五开间结构坚固的瓦房,足以容纳机具设备和大批工人的生产活动。

过雪川回到上海与盛慕莱通盘计划后,先去曾家渡曾印过汪伪中储券的华盛印刷厂,通过同行友人,搞到一方中储券正面花边底版;继又去中华书局印刷厂,通过师兄弟高攀桂,又获得旧存的一套钞票花边,并以此拼成正反面两张底版,勾去中储券字样,请一个技术人员将“大江银行”分写成四个大字,并描绘出圆、角数字和号码;转请光明拍照厂分别拍照缩小,铸入小铅皮,然后反面糊纸拼入票面;再托高攀桂到中华书局印刷厂落入小石版,大江币的钞票原版就这样初步拼制成功了。此后,过雪川一面积极物色和串请各工序技术工人,共聘用印刷钞票11道工序的技术工人,连同家属计65人;一面与盛慕莱一起购买各种印钞机具。经过努力,各种印钞所需基本购齐。只用两个月时间,所有设备连同工人全部准备齐全,都交由盛慕莱设法组织启运。1944年4月底发运,5月中旬当过雪川率领所有技工及其家属到达皖江根据地时,在沪所购的印钞机具及配件已运抵姚隍庙码头。新来的工人们十分震惊,在日、伪这样严密检查封锁下,能把这许多大机器运到根据地来,真是奇迹。

印钞机具全部转运到大池洲后,技工们分工协作,很快将机器安装完毕,并将从上海运来的大江币票面、花边、正反面底版拼制好。大池洲印钞厂四面环水,南面有座小桥可以进出,既安全,又保密。当时共有工人七八十人,开始试机时,由于是柴油机发电带动胶印机,回气管有浓烟,马达又有隆隆的噪音,容易被日、伪发现。经反复研究,不得不改电动为手摇。依靠全体职工的吃苦耐劳,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印出伍圆、壹圆、伍角、贰角、壹角等大江币约100多万元。

胶印的大江币在皖江根据地大量发行后,老百姓十分喜爱,替代了土纸大江币和代价券等早期根据地货币。大江币的信誉进一步提高,很快占领了根据地货币市场,并逐步排挤了日、伪币和法币。

据统计,大江银行先后印制7 种面额、25种版别,发行总额无文卷可考,据当时的负责人叶进明回忆估算约在2000 万元上下。此外还曾授权合作社发行小额辅币券。

大江币的发行坚持“三防一基金”原则,即:一防粗制滥造,盲目发行,印数须经区党委批准;二防与日伪币、法币混杂流通,建立和巩固本位币阵地;三防造假,基金即以分散存放在群众家里的粮食和集中在公营企业的食盐等物资做准备。

1945年9 月,皖江区党委奉中央指示,党政军机关及部队撤离皖江地区,北移淮安地区。撤离前,区党委决定:为避免皖江根据地百姓遭受损失,除军需品外,包括粮食在内的其他物资,全数拨交地方政府公开拍卖,用以回笼大江币。并由行署副主任魏文伯和师参谋长孙仲德监督,将收回的大江币分别集中于团山里、牌楼、石涧埠销毁。

这样一段真实的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历史,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排演的新编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黄梅戏《五月的鲜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艺术再现,看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要义就在于:该剧的编导,是本着“源于历史真实、高于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将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可塑性有机结合、高度统一,从而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猜你喜欢

区党委印钞皖江
FILA 明星同款矩阵式“印钞”
浅谈美联储救市政策下我国的应对措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党委: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60亿!皖江金租巨额融资
尼泊尔钞票“中国造”
周礼给我做思想工作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激荡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