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推动浙江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2020-12-05季海祺

关键词:文创美丽农村

季海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纳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使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新内涵。跨越万水千山,美丽浙江建设也站上新起点。这场延续15年的美丽接力,支撑起浙江乡村的一次次跨越,也指引人们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新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际,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已步入了新的阶段。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而用设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正是通过设计中的文创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等来支援新农村建设、农村振兴,从设计的角度来探索一条立足于浙江本土的、创新的美丽新农村的改造之路。

一、美丽新农村建设的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设计的融入是推动新农村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建设的有力保障,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文创农业的发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们对农产品的设计非常重视,不仅仅是做产品,重要的是赋予产品生命。通过高品质产品、精美的外包装、产品深刻的文化内涵与顾客产生情感共鸣,让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印在人心,达到了最好的宣传效果。

如在日本的农村文创产品设计中,日本的小山村四万十市发展得不错,该村位于四国高知县,紧依着风景秀丽的四万十川,这条河流清澈见底,被称为“日本最后的清流”。居民运用当地的好水,发展了不少地方特产,如稻米、红茶、香鱼、水产藻类、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于所处的地方十分偏远,如何将这些土特产、农作物销售出去,成为当地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知县的设计师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载地方新闻的旧报纸做成购物袋来包装土特产,这样就能把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区特色随着客户以及这些旧报纸购物袋,传播出去。直到如今,用当地旧报纸做成购物袋的热度仍持续发酵中,成为当地的特色。这些旧报纸购物袋成为每位旅客带回家的纪念品,甚至进入了由原研哉所策划的主流设计展,获得了国际媒体的注目。

在中国,设计促进新农村建设较好的是台湾地区,台湾的乡村文创设计融入得较早,他们利用产业的文创转型,构建整合多个产业的品牌产业链,获得了更广阔的品牌成长空间。创意农业让台湾农产品很火,高品质产品、精美的外包装、产品深刻的文化内涵、与顾客情感的共鸣,繁荣文创产业背后是对情感的营销。如台湾马祖芹壁村,借助农产品文创将乡村文化有效传播。将当地的特产“金银花茶”结合所在地文化制作出一套包装,其中介绍当地景点与历史的图画书“芹壁世纪图”,别具特色。(图1、2)

目前,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得不错。浙江拥有大量的设计院校,也拥有大量的设计师,投身于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教授提出用建筑设计推动乡村振兴,他通过乡村建设、乡村改造,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建筑学之路。他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洞桥文村,采取了“就地取材”的建造方法,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建造完成了36户农居。这些居民有的用青色条石垒砌起墙体,有的在粉墙黛瓦中嵌入实木结构,还有的墙面直接用了村子里的黄黏土,与明清老建筑相映成趣,让人可以体会到的建筑学和设计的力量。因此我们追求将这种艺术与设计要素注入美丽新农村中,为展示浙江新农村的美丽做出贡献。

图1

图2

二、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体现

浙江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开始迈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是浙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通过艺术来升华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设计来升华农民的生活。因此用设计来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具有兼顾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学术研究。

三、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因地制宜策略

针对浙江省一些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实用的角度来设计,以适应当地环境、资源、产品及气候特点,不盲目效仿,提升实用价值。美丽新农村建设,不仅美于山川,更美在当地人文生态建设。文化生态美离不开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设计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如杭州转塘街道“画外桐坞”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例子,它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典之作,画外桐坞所在的外桐坞村也被称为“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是中国美丽乡村100强。这座依托自身资源禀赋而兴起,集西湖龙井、文化艺术、休闲养生、本土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式乡村,为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模板。外桐坞村对西湖龙井资源的利用,将茶园建设与文化园区的建设进行融合,以茶为基础,又跳出茶的束缚,走以茶引文的道路。并且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大胆创新,依托美院,引进二十余位艺术家在此开设了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工作室,建设完成艺术创作、展示、交流一体化服务模式,形成特色的艺术小镇。艺术的导入整体提升了外桐坞村的建设格局,形成了品牌特色,提升了文化传播能力。以主动对外引进的方式改变并提升现有资源价值,避免同质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2019年笔者在外桐坞村村主任的陪同下,调研了村里的艺术公社、艺术家工作室以及文化礼堂,并与外桐坞村党支部书记张秀龙进行了一村一品的艺术交流,学习了外桐坞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创开发理念,实践参观了“走艺术线路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坚定了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思路。

(二)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策略

设计是挖掘农村文化内涵,进行提炼传承文创的过程,通过不同农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特点,来传承不同的农村文化从而提升建设内涵。其一方法是根据国家及浙江省的政策为指导精神,融合设计驱动创新发展的理念,让新农村建设从深度和广度来提炼当地的文化,使地方的历史、民俗和典故,从文学上、精神上以及虚幻的概念上落地下来,通过抽取优秀的文化故事进行“一村一品”的品牌创新,并融合当地的特色产品,进行多元素的跨界融合,利用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文创道路。目前在浙江,文创产品设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产业总值同比再创新高,远远超过了“北、上、广、深”。文创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文创产品带来的最大效益就是它的传播作用,因此抓住这个时机通过设计产品的开发,推动和提升新农村的品牌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天台三州乡石岭村进行的产学合作,依托高校的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为三州乡提供优质的支持,通过发展规划的优化、乡村茶叶产品的创新设计(图3),以及产业链拓展延伸等,助推三州茶叶的产业转型升级。

图3

图4

与杭州湘湖区域的文化村合作,以湘湖为中心,连接周围区域打造具有湘湖浓郁风情特色的“湘湖·印”品牌文化设计,进行精品特色的文化传播和旅游开发。自2018年以来,为了更好地体现湘湖为中心的文化村落的品牌设计开发,2018年与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合作,共同开发“湘湖·印”品牌文化设计。通过实地考察,从湘湖区域的历史文化以及实景中提炼,并通过手绘的方式刻画出最美的景色,再从画中提炼精华,通过设计将画与各种文创产品结合,呈现出具有特色的古风和现代两种结合的“湘湖·印”文创产品风格(图4)。通过挖掘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能够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达到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让文化融入生活,让设计带动经济,是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之修策略

通过设计来提升乡村品牌品味的高度,通过文创推广,来传达美的农村境界,这是一种升华,这是农村美好生活方式的修炼,是修而弥新,修而愈浓,修而愈美,修而愈回归自然,修而愈接近真、善、美。同时我们通过设计创新、设计服务、设计应用的一条龙产业升级的良性优化策略,让无形的农村文化转化为可视、可听、可嗅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研发优秀的农村可持续产品,运用创新设计的不断吸收、创造、挖掘,将优秀内涵产品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带动其他创新,农村的经济必将起到质的变化。同时,也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收大量的设计毕业生进入乡村创新创业的领域,进一步培养设计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从而对农村转型升级产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四)设计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改革

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主体,而高校正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浙江有着大量的本科、高职的设计院校,通过教育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的设计人才,让更多的高校设计人才实现支农服务,定期到乡村服务,让来自浙江省不同区域的人才回归自己的乡村,切实让设计人才参与到美丽农村建设中去。大量高校有识之设计人才的融入是推动新农村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建设的有力保障,通过几年的调研和人才培养,我们摸索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首先对浙江新农村建设的设计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利用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进行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利用设计课程对接,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策略,培育具有投身新农村事业的中国工匠式的设计人才。

其次通过对政校企合作的一些新农村发展起步较晚的农村调研和考察,与衢州大陈乡和廿八都、丽水景宁和龙泉、海宁海盐县丰义村等展开合作,服务乡村振兴,深化产学合作。为深入贯彻执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与衢州江山市大陈村与廿八都政府建立了政校产学合作,与当地政府共同探究社会潮流与趋势下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融入了设计的毕业考察、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图5、6),并与他们建立校企产学合作基地。切切实实让高校师生通过产学合作来提高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产品的输出设计服务。

再者,利用高校的力量和资源,实现支农服务,培养学生毕业后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理念。设计技术是实现快速、高效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而人才是提高新农村建设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做好投身新农村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是我们高校的职责。

为了更好地、精准地进行人才培养,我们提出具体的方法如下:

1.创建服务乡村、振兴农村的高校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为基础,以乡村建设人才服务为培养对象,构建新形态的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乡村建设的设计需求,创建服务乡村、振兴农村的高校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将振兴农村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引入专业建设,提高学生设计实用技能。因此为了融合乡村建设,进行“村-校”的校企合作,我们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合作村的需求,进行完整的项目设计流程,从农村对专业一线岗位设计能力需求出发,从“应用”最终达到能够“创新”,独立完成一个农村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有效推进服务乡村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图5

图6

2.树立课程思政,创建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从产品艺术设计的品牌设计、产品设计、文创设计等课程体系中,融入浙江农村建设的实际项目,融入扶贫、服务、发展等为当地乡村建设服务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升华。

在课程的学习中,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将思政中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进行实践应用,形成有用有特色有创新的数字化课程,使课程增添新的形态、新的活力、新的理念。通过数字化平台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也更能适应今天的设计对互联网+、企业化、跨界交叉人才的培养需求。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产品品牌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体系中突出品牌形象设计领域的技术特色,使学生们认识到产品品牌的视觉设计与品牌推广的重要性,大到国家小到乡村建设都离不开品牌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因此我们在课程中引入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的国内外乡村产品品牌建设的案例,来感受设计界大师创作的弘扬乡村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的经典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同学们爱党爱国的历史情怀和继承光荣使命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在课程中,结合丰富主题思想的课题在潜移默化中对艺术类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结合乡村时代的发展特色,用艺术文化的内涵语言去为乡村建设做出亮点的设计。

3.对接新农村,推行高校设计人才的支农服务

大力实施美丽新农村战略,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和培养设计人才,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要鼓励和引导有意愿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发展,分批分时地进行支农服务,定期到乡村服务,助推乡村快速发展。

4.搭建农村企业平台,推进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

针对浙江省一些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乡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养适合乡村、企业需求的产品艺术设计类实用型、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探索校企双向融合育人模式,创建工匠精神的一村一品合作工作室,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建立多重互惠互利关系。

近几年,各省都在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从设计的角度去融入和提升,进行精准软实力服务设计,属于创新领域。在设计创新的驱动下,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新科技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可视化的设计服务,精准进行文化软实力落地化的创新设计。并且利用高校资源、企业资源,实现二者紧密的合作来推动农村产品和产业的升级,切实推进新农村的创新型建设。利用高校资源与农村的产学结合,支持加强浙江省新农村的人才建设、产品服务、形象推广等,为新农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切实服务。

猜你喜欢

文创美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陶溪川文创街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