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2020-12-05王朝霞
王朝霞
河南宁陵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宁陵 476700
人体静脉中因为双腿静脉离心脏最远,且人类直立的重力作用,下肢的深静脉最容易形成血栓[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肢体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且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循环途径,进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容易造成患者的猝死[3-4]。因此,采取高效的检查手段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广泛用于血栓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且有一定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在DVT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期其在DVT形成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2—2019-11间我院住院患者中疑似出现DVT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者;出现以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的症状表现;无服用凝血功能药物史。排除指标:严重传染性皮肤疾病;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1~78岁,平均49.47岁;体质量64~80 kg,平均75.20 kg。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选择美国GE-LGQ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线阵变频探头频率为5.0 MHz。患者呈仰卧位,充分暴露腹股沟以下部位,略微向外曲张双腿,先检查股总静脉,然后依次检查股深静脉、股浅静脉以及胫前静脉。若是在股静脉处发现存在血栓,然后检查髂外静脉以及髂总静脉。检查完毕后,指导患者变换检查体位为俯卧位,保持双腿处于伸直状态,按照腘静脉、胫后静脉、小腿肌间静脉的次序依次进行检查。当髂外静脉有血栓病变出现时要运用3.5 MHz探头逆行向上对髂静脉和下腔静脉予以探查。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途中要帮助患者放松正在检查的肢体,按照血管脉络对其进行纵断面、横断面扫描。首先,使用二维图像动态静脉壁、内径及回声状态进行观察;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呈现出彩色血流充填、充盈缺损、侧支循环的效果;使用脉冲多E勒(PW)检测血流性质、速度及频谱变化。对血栓形成的部位、形成范围以及血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最后,辅助探头加压观察管腔压瘪状态,进行乏氏试验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判断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血流堵塞情况。在检查过程中要对双下肢相同部位进行对照探查。所有患者均结束彩超检查后实施静脉造影检查。
1.2.2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采取实施相应护理,并采取BWT(北京龙马负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420 f)进行干预:仪器接通电源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充气腿套,保持平卧位,套好套筒后与主机连接,使用双排气管;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调整为静脉治疗模式,设定充气末腿套压力为35~45 mmHg(1 mmHg=0.133 kPa),按照脚踝→小腿→大腿的顺序进行充气,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周。结束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1)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将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彩超检查手段诊断DVT的价值。(2)采用Kappa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彩超与静脉造影检查DVT结果的一致性。(3)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不同动脉的CDFI值,包括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Kappa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4,提示一致性较差;0.4≤Kappa<0.75,提示一致性一般;Kappa≥0.75时提示一致性较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造影检查结果 经静脉造影诊断确诊,68例疑似DVT的患者中DVT 33例,其中急性期血栓6例、亚急性血栓20例、慢性期血栓7例。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2.65% (63/68)、灵敏度为90.91%(30/33)、特异性为94.29%(33/35)、阳性预测值为93.75%(30/32)、阴性预测值为91.67%(33/36)。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结果分析(n)
2.3 一致性检验 经Kappa一致性度量,彩超与静脉造影诊断DVT的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53,P=0.000)。
2.4 CDFI指标比较 治疗后,DVT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的CDFI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CDFI指标比较(±s,cm/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CDFI指标比较(±s,cm/s)
3 讨论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淤滞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5]。DVT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单侧下肢肿胀,比健侧明显增粗;患侧小腿肌肉会有明显的压痛,肌张力升高,严重者无法走路;血液在静脉中的回流处于淤滞状态,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肤温度会逐渐加大。在肿胀的患肢对动脉产生压迫时,皮肤颜色会呈苍白青紫,甚至有花斑出现,此时温度降低。因此,针对DVT,早诊断并采取合理高效的治疗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等均处于较高水平;经Kappa一致性度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结果与静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的CDFI值均低于治疗前。表明DVT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较为显著,且可有效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原因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具备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势,又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全身各部位脏器、肢体血管、浅表器官的临床检查中,能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学图像[6-7]。在熟练掌握下肢血管解剖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深静脉检查,同步实时呈现下肢大血管内定点定容血流的频谱图,实时显示血流信号的空间信息[8-9]。检查过程中结合乏氏试验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判断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血流堵塞情况,能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10]。本研究中DVT中,急性期血栓6例,亚急性血栓20例,慢性期血栓7例。其中急性期血栓的影像学表现为均匀低回声,静脉管腔造影成像为部分或全部堵塞,病灶处管腔加宽,乏氏试验远侧静脉血栓呈减弱反应或直接消失,仅能探测到部分血流。亚急性血栓影像学表现为等回声、强回声光团,探头加压管腔不会被压扁,表现为无彩色血流信号或者呈现血流充盈缺损,进行远端肢体试验时挤压肢体血流信号无变化并随着呼吸的变化而消失。慢性血栓影像学表现为静脉血管壁内膜粗糙、变厚,管腔内有较强的不规则回声团,和管壁无明确分界,加压管腔未消失,表现为狭窄的血流充盈状态,完全闭塞处无血流信号,但临近侧支血流较为丰富,完全再通后表现出血流双轨征信号。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能做出准确病症的准确判定,且在治疗后,也能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不同深静脉部位的CDFI值,评估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好。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DVT的临床诊疗中,不仅能获取较好的诊断价值,还有较好的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