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风格
2020-12-05王怡然河南大学
王怡然 (河南大学)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被后人称之为“中国民族交响乐的灵魂”。其通过对梁祝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准确描述,成功的创作出这部单乐章切带有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本文从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其创作风格进行详细解析。
一、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解析
在四世纪中叶,位于我国南方祝家庄祝员外的长女,也就是祝英台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装扮成男子的身份出外求学时与贫寒书生梁山伯相遇,产生的美好爱情。在两人即将分别期间,祝英台向梁山伯袒露内心情感,却因为梁山伯愚钝等原因没能及时领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梁山伯知道祝英台的女子身份,向其求婚,这期间得知祝英台早已嫁给豪门公子后,因为无法实现婚姻自由选择了死亡的消息,随之梁山伯也跟随之而去,最终二人化成一对彩蝶的传奇故事。
(二)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的背景及过程
在1958 年初期,上海音乐学院党委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大胆创作”的观念,并在此同时,由上海音乐学院中的优秀学生组建了一支小提琴演奏小组,以陈刚和何占豪为首,积极借鉴成功的古典音乐创作经验,进行全面创作[1]。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初以“相爱、抵抗婚姻、投坟”几方面的内容组成,最终经过多次确认,在最后部分又加入了“化蝶”相关内容,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向封建传统社会对的抵抗。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浪漫主义和革命显示主义为创作原则,并运用ABA 的曲式结构进行创作,是小提琴曲向新型方向转变升华的重要表现。
二、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风格解析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单乐章标题协奏曲的重要体现,在其创作中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一)呈示部
呈示部的内容具体又分为“印子、主部、连接部和副部、结束部”一共四方面的具体内容。
1、引子:在这以部分主要是运用长笛来模仿鸟叫的方式,吹奏出一段华彩具有新意的一段乐曲,主要是用过这种艺术形式来描绘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岁月静好的景象;并以竖琴对其进行奏表演,使小提琴讲“纯洁爱情”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主部:小提琴曲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是以美好爱情为主题;而大提琴却与之不同,其主要是将混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表达的形成的清柔音乐节奏进行强烈对比,之后乐队再对其进行整体演奏,与爱情主题环环相扣。
3、连接部与副部:实际上连接部的节奏内容与爱情主题进行对比、融合之后,形成一种层次分明、对比结果显著的曲调,其具有自由活跃、情感丰富的特点。而副部节奏欢快、灵活愉快,其描述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求学的具体内容。
4、结束部:结束部也是最后一部分,在次过程中运用到的音乐以慢板为主,使大提琴与小提琴进行相互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准确表达出祝英台欲言又止的情境,为后续长亭惜别埋下伏笔。
(二)展示部
1、“抗婚”。在低沉的音乐声中,仿佛将人们带入到悲伤的情绪中,暗示即将出现不好的事情。在封建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婚姻受到诸多限制,低沉的音乐将当时压抑的社会环境映射出来。紧跟着小提琴节奏的变化,呈现出祝英台惶恐、焦虑的心理。小提琴音乐的变化,展现出矛盾的特征,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将矛盾推向高潮[2]。以刚烈的节奏、阴暗的声调,展现出封建力量的残暴。独奏小提琴的坚定,则展现出对抗封建势力的决心。这两个部分音乐节奏的凸显,彰显出英台准备的悲愤心理。
2、“楼台会”。音乐声音戛然而止,又变换为慢节奏乐段。通过大提琴和小提琴对答式的呈现手法,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娓娓道来。音乐声音如泣如诉,仿佛讲述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伤爱情故事。
3、“哭灵”、“控诉”及“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和乐队的快板齐鸣,以交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节奏中使用了京剧导板和越剧“紧拉慢唱”的形式,呈现出英台在坟墓前悲伤的情绪,以及对封建势力的愤恨,将乐曲推向高潮。在大管、长号、低音弦乐联合演奏的形式下,呈现出乐曲表达的主题。
(三)再现部
在“再现部”这一部分小提琴曲所描绘的内容主要是以“化蝶”为主,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重要部分。运用长笛吹奏出甜美、华彩和靓丽的音律,其与竖琴相互配合,相互帮衬。其运用小提琴表达主题内容,再运用低音对主题进行重复演绎;再次运用独奏小提琴的方式突出“爱情”,最后的点睛之笔就是将祝英台与梁山伯比喻成一对自由飞舞的“蝶”,这是对美好爱情的期许,同样也是对封建传统社会的抵抗。
结 语
总而言之,作曲家引入祝英台与梁山伯之间的民间传说内容进行创作,在小提琴和竖琴相互配合之下,将美好而凄美的爱情故事真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有旋律优美、层次清晰、艺术气息显著的特点,其是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表现手法,将《祝英台与梁山伯》中的同情与期许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