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泥塑活动的指导方法
——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中特幼儿园为例

2020-12-05卓少英

幸福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泥塑莆田创作

■文/黄 曦 卓少英

泥塑是一种艺术,它利用手指及其他辅助工具,配合思维感官调动,利用手指的运动来捏出想要的形象,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莆田,又名莆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文化,在语言、风俗、饮食、民间艺术等多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园尝试从莆仙艺术文化中挑选了一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接近的传统文化,和泥塑活动相结合,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和欣赏,大胆地表达和创造,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笔者尝试从活动设计、活动组织、观察分析、互动推进等方面,谈一谈我园幼儿泥塑活动实践中的指导策略。

基于不同年龄特点的活动设计策略

(一)贴近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我园教师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选择了不同的泥塑内容。例如:小班的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好吃的美食,而莆田的美食众多,如:江口卤面,焖豆腐,红团,荔枝、枇杷、龙眼等等,于是小班选择了饮食文化作为泥塑活动的切入点;中班的幼儿对身边的本土地域资源感兴趣,如梅峰寺的梅寺晨钟,广化寺的南山松柏,木兰溪的木兰春涨,九华山的九华叠翠,妈祖故里湄洲岛等等,中班教师追随幼儿兴趣点,组织实地采风,研学活动,给幼儿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体验;大班的幼儿则对传统的节庆民俗活动感兴趣,莆田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冬至日等节日都有着浓重的地域风俗特点,还有婚庆、抓周、妈祖祭祀等等,浓厚的节庆习俗气氛渗透于幼儿的生活气氛中,大班幼儿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大班选择了节日民俗文化内容作为泥塑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

(二)适当选择放手,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泥塑活动教学中,从提供步骤图给幼儿技术支持,到让幼儿脱离图示自由发挥,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幼儿独立思考,自由发挥。例如:大班泥塑活动“莆阳宋城”,莆田的古民居多种多样,教师提供的示意图是泥塑房子的基本构造流程图,剩下的屋檐、窗户、门环等装饰留给幼儿自己发挥想象,有的幼儿在塑造的过程中甚至做出了对称街景,错落有致的商铺,自主探索的兴趣增强了,泥塑的乐趣也在其中。

把握教学节奏的活动组织策略

(一)多形式导入,激发兴趣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活动导入的目的。在泥塑活动中,较多的是采用直观导入策略。如:故事导入,场景导入,欣赏导入。

1.故事导入。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故事,以此为载体,可以引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如:小班活动美味的“龙花担”赐粉以唐明皇将其宫中小点泗粉赐予梅妃父母品尝,故称赐粉的历史故事作为活动的引入部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活动做了良好铺垫。

2.场景导入。幼儿对身边熟悉的场景有更多的认同感,更能投入创作热情。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创设一些身边的场景,如中班开展的传承“红团印”活动中,教师创设了红团铺展览馆的情境,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红团印”的花纹特征,了解内圈和外圈的基本构造,引发幼儿想动手创作的兴趣。

3.欣赏导入。“表现和创造”建立在“感受和欣赏”的基础上,在泥塑活动中,感受和欣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大班泥塑活动“蔡氏古民居”中,教师在活动前期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在活动开始展示当日采风时的照片和视频,唤醒幼儿有关古民居布局和装饰的知识经验。不仅如此,为了让幼儿更直观的感受,教师还请了民间泥塑艺人现场演绎泥塑古厝。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又能带给幼儿直观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熏陶。

(二)情境式贯穿,保持专注

将有趣的情节贯穿于活动中,可以让活动充满活力而保持吸引力。在小班泥塑活动“打砂花”中教师设置了“火树银花”的情境,在创作画卷上放置了立体的树,引导幼儿在敲打泥浆时不断泼洒于树上,呈现火树银花的效果,让幼儿敲打泥浆的过程即不枯燥,又保证了幼儿有多次的练习机会,孩子和在树的互动中,获得了情绪的满足,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活动。

(三)分享式交流,体验满足

在泥塑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和交流,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同时也引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例如:中班开展传承红团印活动中,教师提前制作了国画《牡丹图》作为展示版面,引导幼儿将作品拓印上去,其效果犹如一副迎春图,千姿百态,打破了欣赏个别幼儿单一作品的模式,让幼儿再次感受到了红团印花纹的美,同时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和魅力。

关注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策略

泥塑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在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基础上,只有充分地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才能选择适合的内容,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教师根据泥塑活动的重点内容,制订观察计划,有针对性地实现观察,关注幼儿的动作以及创作表现,如大班泥塑活动“四月帽”,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做出的平面帽子不够牢固和立体,不能够长时间地保存,后来经过比对选择了陶泥为主,彩泥为辅,塑造立体的“四月帽”,教师根据孩子的创作表现和需求,有效介入并及时补充了泥的种类,推动了活动的进程。

推进幼儿需求的引导互动策略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艺术教育活动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在泥塑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启发式引导

例如:大班泥塑活动“莆田的燕尾”,难点在于燕尾的细节如何表现,于是教师带领幼儿去欣赏莆田建筑特有的燕尾屋脊,引导幼儿想象,上扬的青灰色屋脊就像是翘起的燕子尾巴,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为他们泥塑的表现表达做好铺垫。

(二)体验中的鼓励

创作活动是一种体验,体验过程总会有失误,这也是获得经验的途径,教师的鼓励可以引导幼儿走出情绪的低谷,重拾信心,产生新的创造激情。比如:大班泥塑活动“漂亮的银饰”,幼儿用彩泥揉搓,并雕刻了图案各异的长命锁,但是长命锁会由于彩泥的韧性不够而断掉,幼儿因此会变得很沮丧,教师在安慰的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后来幼儿用锡箔纸代替了彩泥的项链部分,将长命锁很好地展示出来,重新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三)有效介入

在泥塑活动中,有效的介入使得泥塑活动更有成效。例如:在泥塑活动《妈祖蔗塔》中塑造妈祖蔗塔的时候,孩子在围合垒高的过程中出现泥块大小不一,不一会就出现了倾倒的现象,基于这个情况,教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有效介入,共同讨论用什么办法能让泥块一样大小,而且可以堆叠,经过讨论,大家发现用蛋糕铁胚可以做到,因此,有效的介入是幼儿泥塑活动的推动剂。

泥塑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为幼儿打开一扇独特的传统审美艺术之门,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表现空间。有效的泥塑指导策略,更能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在自由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带来自信,获得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泥塑莆田创作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一墙之隔》创作谈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