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主体性诉求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2020-12-05江苏太仓市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间个性化主体

唐 羽 (江苏太仓市实验小学)

班级文化折射出班级管理的内涵,通过班级文化可以透视班级建设目标、价值观、班级规制等,可以窥见班级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班级的发展意义深远。目前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学生的自主权、参与权常常游离于现实的班级文化建设之外,桎梏了学生主动性、创意性的发挥。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诉求增强,只有依据学生的主体性诉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才真正集中体现出班级全体学生的意志力,才能发挥班级文化影响力,让全体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培育出一个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一、基于学生主体性诉求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效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对班级生活的热情和激情,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体验到班级文化建设对自身发展的价值。

1.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生为本”,这就对小学班级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班级文化中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文化管理和建设的机会,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激活学生潜能,真正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中的主人公地位。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个性释放创造了平台,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之间基于班级文化为引领,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又凝聚成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社会适应能力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3.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文化建设模式下,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意志,学生主体地位被削弱。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将体现出学生共同的意志,将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聚合起来,从而以学生意志取代班主任意志,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家”,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诉求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班主任契合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尊重学生主体诉求,寻求多样化的建设路径。

1.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

目前,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大同小异,缺乏特色,这是由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个性丧失导致的。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要以班级学生为主体,倾听心声,使班级文化体现个性化需求,从而建设富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1)倾听心声,使班级文化体现个性化需求。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需要班主任学会倾听,倾听班级每个学生的心声,触摸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倾听学生心声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学生主体个性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张扬个性,培植理想信仰,提升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这样由于倾听,班主任能够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使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彰显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创造自由生长的环境。

(2)学会接纳,使班级文化体现群体性诉求。目前,班级管理文化建设还停留在“精英”阶段,由班级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掌握着班级的“话语权”,这无疑抑制了学生自我生长力量。事实上,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个性张扬,他们的追求不拘一格。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接纳,营造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允许每个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别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尊重他人个性化想法,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班级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唤醒,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班级文化更强大的生命力。

2.建设自主性班级文化

建设自主性班级文化,就是要立足学生本位,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相统一,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学会自己当家做主。

当然,自主性班级文化建设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也不是随意而为的初级状态,不仅包括纯粹的学生主体行为与个性彰显,还包括师生合作中的教师有效引领。也只有教师的有效引领,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潜能,从而赋予自主性班级文化更强大的生命力。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如何在课间开展安全文明的活动呢?本学期笔者就尝试引导学生举行了一次“课间游戏听证会”。“听证会”前,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采访调查等形式来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课间有限的时间、在走廊及教室等较小的空间内开展,并在班级内举行“快乐十分钟”文明课间游戏设计活动评比,选出最佳“快乐十分钟”文明课间游戏设计活动方案,确定为班级“课间游戏方案”;“听证会”让全体同学参与研讨,各种观点碰撞和融合,共同修正、完成了“集体课间游戏方案”,并制定了课间游戏应注意的十大事项,这样就使得课件游戏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安全、文明,真正达到了“快乐健身,保护视力,放松心情”的目的。

3.建设创新型班级文化

小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鲜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小学生实际,挖掘小学生发展潜能,给学生搭建创造的平台,建设创新型班级文化。

(1)环境文化创新。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创新型班级文化,需要积极推动环境建设创新,让学生成为环境建设的主人,从环境建设方案的制定、创意生发,到环境材料的准备、环境建设过程中的人员分工等,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环境建设的整个过程,将学生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环境建设创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意志和诉求得到较好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融入意识,进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2)制度文化创新。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学生行动的纲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建设,更要整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供班级制度的执行力,让学生愿意、乐于遵守。班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基于学生主体发展需求,做到及时的调整,不断完善,将制约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规章制度废除,增加新的规章制度,在建设创新型班级文化中落实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凝心聚力。

(3)文化符号创新。文化符号创新是基于新的时代,基于学生所处的新的教育环境,改变传统班级文化建设思想,在班级文化中增加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民族自豪感得到较好的激发,让小学生从小就具有文化自信,进而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培养;此外,要融入地域文化符号,引导小学生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无形中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固化。

总之,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则是凝合剂、催化剂,它能够借助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班级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它能够催化学生主体意识,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激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肩负起班级“主人”应有的责任,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

猜你喜欢

课间个性化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何谓“主体间性”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