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教学之收尾研究

2020-12-05蒋燕燕江苏无锡市新城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师

蒋燕燕 (江苏无锡市新城中学)

如果说,精彩的课堂导入犹如旋律的序曲,引人入胜,那么巧妙的结尾亦能收到“曲已终,余音仍绕梁”之功效。结尾如果设计得好,就会让学生深刻记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历史课堂乐趣。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正是强调学生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与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吻合,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进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那么,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生本视角下的历史课堂结尾设计?下面就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课堂结尾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师生对话,让课堂结尾增加互动性

对话教学是与传统“独白”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倡对话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熟悉学生的兴趣,讲清楚本课的重难点,尊重学生的提问,用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每节课收尾的时候,利用师生对话,让学生提问,教师解惑,一起讨论把本节课进行升华。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2 课“阿拉伯帝国”的结尾时,教师邀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扮成阿拉伯商队,就本节课相关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其他小组同学纷纷扮演沿途市民,就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纷纷提问,顾问团学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行解答,如有困难也可以邀请现场嘉宾(教师)解答。通过各种对话,学生加深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拓展了思维,也鼓励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让课堂结尾增加互动性。

二、利用游戏教学,让课堂结尾增加娱乐性

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在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心理学研究同时证明,中学生活泼好动,有旺盛的求知欲,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能保持很久。因此,课堂结尾处若能通过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好地感知、记忆和想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一课的总结中,为了向学生强调真实历史和传说故事的区别,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玩了一个传声接力的游戏,教师在第一位学生耳边悄悄说了一句话,接着学生口耳相传,兴奋得不得了,可是到最后一个学生向我转述的时候,原来的话已经面目全非了,学生个个笑得前仆后仰,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中总结出,一句话在十分钟的转述下都会和原来不一样,更别说经过四五千年的岁月。远古的传说和真正的历史之间还是有区别,课堂结尾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一举两得。

三、利用时事热点,让课堂结尾增加开放性

当今世界新闻事件时刻刷新,时事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社会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历史问题为素材,结合已学知识,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高涨的时期,知识的需求并不满足于课本内容,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结尾时应敢于突破课本的限制,善于捕捉时事热点,通过对时事新闻中历史信息的还原,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加强知识的迁移能力,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历史知识的层次和认识的深度。将课堂知识与现实有机结合,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走向世界,利用时事元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使教室小课堂联系世界大课堂,体现出历史课堂的时效性与开放性。

四、利用碰撞争鸣,让课堂结尾增加生成性

历史课堂教学中,引起争议的话题往往能产生课堂争鸣,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探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争鸣,将问题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争辩,老师巧点妙拨,寻出一致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将学生的“平面思维”引向“立体思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时,教师提问:你对张学良遵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日本怎么看?有的学生说,张学良在蒋介石手下只能这么做;有的学生说张学良虽然现在退兵了,但也为他日后发动西安事变埋下了种子。忽然,传出了一个声音:手撕鬼子!机关枪打飞机!学生马上哄笑起来。教师立刻就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追问:“手撕鬼子”这一场景正确吗?机关抢可以打到飞机吗?学生马上热火朝天的开始讨论。既然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我们来一场辩论赛吧!学生马上组成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甲乙两个阵营。甲方认为,日本资源匮乏人口少,中国人多,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手撕鬼子就是能打败他们的例子;乙方认为从1895 年甲午战争战败,日本就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积极扩军备战,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手撕鬼子不管从作战能力上还是人体工程学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对于抗日战争,学生平时接触的知识比较多,又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学生的辩论热情非常高,最后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难忘九一八,难忘的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们,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智慧的碰撞可以将课堂结尾引向高潮,发现学生智慧的深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载体,通过每节课内容的讲述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每节课的结尾也应是随机应变的。无论如何结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关键,敢于让学生结课,让学生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动起来,才能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激发更上一层的欲望,让历史课堂结尾更精彩。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大山里的教师
嘻游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