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负责任的中学语文教师

2020-12-05董旭午江苏泰州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文生活

董旭午 (江苏泰州中学)

做一名负责任的中学语文教师,该对谁负责任呢?又该负些什么责任呢?头一问应该对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对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繁荣、社会文明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负责任。当然,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发展和提升负责任。这后一问呢,应该是满足学生和家长美好而合理的希望,推进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和造就时代、社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真正促进国家繁荣、社会文明和民族复兴。当然,也要能够切实发展和提升自己,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这样看来,这个话题还真不算小——好在是可以大题小做的。

要想做一名负责任的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心找准学生学好和会学语文的障碍域以及焦虑点和迷茫点,进而设法引发学生对学习感到有意思、有兴趣,从而高效学习。

笔者教高中语文已经有32 个年头了。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能够找准学生学好和会学的语文障碍域、焦虑点和迷茫点,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特别是还要能够设法引发学生对学习感到有意思、有兴趣,进而自主、自觉、高效地去学习,并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渐渐站立起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来,这就更了不起了。

就着这第一点,那就先说说这障碍域吧。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发现其障碍域主要有“语言文字积累”“现代文诵读”“文言文学习”“做阅读鉴赏题”“学写作文”等。这些障碍域之所以会形成,原因很多,有教材编写方面的,有学科课程实施方面的,有课堂教学方面的,有教师素质方面的,等等。一者,教材编写越来越淡化、弱化“双基”,忽视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育,对如何教学生学会和会学的指导几乎成了教材的盲点;二者,课程实施又依据这样的教材体例来进行,并且还热衷于大搞淡化语文双基的创新式改革;三者,课堂教学要么花里胡哨,没有语文味,种别人田荒自己的地;要么紧盯着中高考试题的模式考啥教啥、怎么考怎么教,大搞流水线式、循环往复的死学死练死考;四者,教师语文素养严重不足,又长期满足于不读书、不修炼,整天带着学生刷题……这些现象的存在,成了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常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还是那座山,河依旧是那条河,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样一来,语言文字积累、现代文诵读、文言文学习、做阅读鉴赏题、学写作文等障碍域也就逐渐形成了。非但形成了,而且似乎还越来越牢固了。在这不大务正业的背景下,学生的焦虑点和迷茫点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其实,要想引导学生突破这些障碍域,消除学生焦虑点和迷茫点也并非特别难,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用心思考和踏实作为,办法总比困难要多得多。

关于语言文字积累,教师要设法教学生与生活情理相融通,要教学生知晓任何字音和字形都不是前人凭空杜撰出来,都是有其生活逻辑和情理依据的。如,“折”字,表示目的,即要这段这根树条,读zhé;表示过程,即在那里不停地折腾,读zhē;表示结果,即最终把这个树条给弄折了,读 shé。再如,“水龙头”不能写成“水笼头”,那是由于这里面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龙是可以翻云为雨的,可以发大水,所以只能“水龙头”,就是样子也造得像个龙头似的。字词教学表面上看是很枯燥乏味的,实质上则是很有生活情趣的,关键就看教学者是否能够做到与生活情理相融通了。

关于现代文诵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走进作者的心灵,诵读时尽可能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情感相融通、相吻合。语句的重音与停顿,节奏缓急与声调升降,音调的喜怒哀乐等,一定要教学生用心体察、揣摩。为此,教师要尽可能自己(实在不得已,可以播放别人的诵读录音,但终欠缺现场感)先诵读好,之后教学生诵读好。只有学生真的学会了诵读,读出真滋味了,他们才有可能感到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了,才有可能更加自主、自觉地学得规律和方法,进而形成这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关于文言文学习,教师一定要教学生回归本源,依循文言学习规律来学好文言文,教师做到“五教会”特别重要。

一是教学生会“摇头”。诵读文言文,就得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诵读,不如此就找不到那种文言感觉,更体会不到文言语句独特的韵味。古人把文言文写成那个样子,就是用来摇头晃脑地诵读的,一定要读出文言文那种特殊的节奏、语气、语调和韵味。《隆中对》中“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句,不要急于向学生讲什么判断句式、“之”语气助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等,干巴巴,硬撅撅,玄乎乎,味同嚼蜡!学生摇头晃脑地多诵读几遍,自己去深入体味、感悟,自然也就有了感觉了,自然就明白这句话的判断意味以及“之”的舒缓作用了。

二是教学生会猜读。文言文也是特别讲究上下文语境的,学生多读几遍是会对这个语境有感觉的。《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这句话中的这个“说”字,根据上下文语境,肯定不会是“说话”的意思,而应该是“高兴”的意思,因而猜读成“悦”,并取个名字叫形近通假,或者谐音通假。因为,前文烛之武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秦国帮助晋国攻打赵国的弊端,秦伯听了自然深以为是,进而心悦诚服,决定退兵。这样的上下文语境,学生是可以品读出来的——尽管有个别的生僻字(学生是可以看课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的)。至于古人当初为什么将“悦”写成了“说”,也许当初大家都喜好这么写,也许就是个错别字呢,一切皆有可能。当下,一些教师动辄就“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以及“同音通假”“谐音通假”“形近通假”之类讲一大堆,远离课文语境地生硬地灌给学生,之后逼着学生去生吞,死记,硬背!其结果,只会让学生感到干巴无味,毫无兴趣。其实,长期教学生结合语境大胆猜读,不仅会使学生牢牢砸实文言基本功,更会使学生一点点发育起自主创新能力和健全独立的人格等——这后者才是教学的旨归。

三是教学生会“串钱”。所谓的会“串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教学生像串古铜钱一样来积累文言字词、文言语法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除了教学生结合语境猜读文言字词,还可以教学生一课积累数个(一般是6—10 个)文言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来积累文言词汇(主要是那些不常见的义项。如,“字”有“育儿”义、“而”有“如果”义等),温故知新,积少成多。古汉语中的词性变化、使动、意动等文言语法知识学生向来最为头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古今融通、一点一滴地来进行积累。如,“涸泽而渔”中的“涸”有“使……干涸”之意,即形容词使动用法;“鱼肉百姓”中的“鱼肉草菅”,有“把……当成鱼肉”之意,即名词意动用法,古今一融通,学生自然就容易学通悟透了,自然也就兴趣盎然了。

四是教学生会“理丝”。所谓“理丝”,这也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教学生会根据生活情理来深度品析、梳理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对于门外汉来讲,文章常常就像一盘乱丝,剪不断理还乱,尤其是文言文。然而,对于行家来讲,这盘“乱丝”则是可以疏通理顺的,教师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规律,教他们学会理这盘“乱丝”,做一个会学乐学的行家。也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有可能背得高兴,记得扎实,甚至刻骨铭心,终生不忘。如《阿房宫赋》中的这么几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字面上这几句似乎很不好识记,但若深入其里,也就不那么难记诵了,因为诗人杜牧是严格按照房子的建造和人居的循序(即立柱架栋——铺设檩椽——钉牢椽子——苫顶铺瓦——成房装修——人员入住)来造句的。

五是教学生会“品嚼”。所谓教学生学会“品嚼”,就是教学生融通“生活”地深度“品嚼”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教读时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和作者,用生命和灵魂去细品、多嚼、深味,进而真正使学生有所体验、感受、思辨、感悟课文为什么非要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而绝不是仅仅停留在会解词和会翻译课文的层次上。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学生只有看懂了门道,悟得了文章何以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奥妙,那才叫真的学好了,进而也就不难做到会学和乐学了。当下,由于高考只考实词解释、内容理解、句子翻译等,于是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就都死盯着这几点死教硬练,这无疑是严重窄化、矮化、浅化、平庸化了文言文教学,因而也是没有什么出路可言的。

关于阅读鉴赏题,教师一定要教学生不断悟得、总结规律和方法,深刻领悟阅读的本质规律。实际上,一篇文章没有公开发表,供广大读者去品读时,一般只能叫作文稿。只有公开发表了,有了广大读者参与阅读了,才可以称其为作品。所以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就不能不考虑作者因素;要想追问作品究竟怎么样,就不能去考查读者的反映。所以,再具体点儿讲,假若要想全面、深入、准确地分析作品中某一句、某几句、某一段或某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就必须得从“文本自身”“作者思想情感”“读者情感(或心理)”三个维度来考查、思考和评析,而“文本自身”这个维度还可以再细分出内容、主题、结构、技法、语言等角度。可见,只要教师指导学生回归本真和实质,心里装着这些维度和角度,回答诸如“……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鉴赏题时就会思考、品析得全面且深入。学生能够深入这些维度和角度来思考、品析和探究,进而先用简要语言来进行总要性概括,而后再到文中去找到佐证的理由并简要分析、概述,自然也就会得出理想的答案了。

关于写作文,教师一定要教学生写好他们自己的“四种生活”,即指导学生写好自己的课堂学习生活、校园师友生活、家庭亲情生活和假日阅旅生活。课文学习生活指的是学生阅读、体验、感受、思辨、品悟课文的生活,学生每天都要亲历这样的生活。这是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他们最熟悉,也都最有话说,最愿意写。这样的写作不仅有益于学生更加深透地学好课文,还会使他们更加真切、深刻地体验、感受到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如,指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语句进行扩写,对课文里精彩语句进行点评,给课文作者或课文主人公或写祝福语、颁奖词,给课文写艺术评论、读后感,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等;再如,假设搞一次与课文学习有关的专题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请学生写演讲稿、辩论稿、发言稿、主持语,拟写海报,发布微报道等。教师选一些典范课文来指导学生进行这种写好课文学习生活的训练,天地自然是十分广阔的,读写一体化训练的实效也是特别明显的。校园师友生活丰富多彩,包括同学老师、学习考试、一草一木、建筑风景、校园文化以及校风校貌、校规校纪、学校建设和发展等。这种生活中,很多场面、故事、风景等,很多现实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描述、抒发、思辨和表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一副真诚、美好、善良的头脑正视校园里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并切住时代的脉搏,展开深入、多维的思辨,进而忠实且负责任地进行写作。家庭亲情生活即指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以及祖孙之情等的亲情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这种生活的有心人,正视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深度观察、体验,用心地思辨、感悟,进而写出一种独到的感受、体验、感悟和认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假日阅旅生活指学生假日里的旅行、阅读(包括阅读社会和大自然)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感受这假日里独特的故事、风景、场景等,并用心灵随笔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独特体验、感受、感动、感悟和认识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四种生活”都是学生亲历的生活,而且前三种生活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经历。教师要从学情实际出发,在基础年级指导学生写自己最熟悉且最有兴趣的生活,这自然会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进而真写作文、写真作文,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先饶有兴趣、乐此不疲地学写好这“四种生活”,他们自然就会慢慢练硬写作的“翅膀”的,同时也会逐渐提升思想品位和人文素养的。这样一来,初三和高三年级再学写、练好更高水平的中考、高考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当下,从基础年级到初三、高三年级都要求学生写高仿真的中考、高考作文,都在一天天地做这种考练。学生还没有学好滑冰,就硬是直接参加花样滑冰比赛,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急功近利的高仿真作文拟练,显然同样是把本真的中学作文教学世界都彻底给弄颠倒了。这一颠倒,就不仅彻底违背了学生学习写作文最基本的规律,也彻底违背了学生文化积淀、思想提升、写作认知和技能的等循序发育的基本规律。期结果呢,只能是害了作文教学,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育。

学生学语文的这五大障碍域——“语言文字积累”“现代文诵读”“文言文学习”“做阅读鉴赏题”“学写作文”,几十年来一直存在,而且境况越来越严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浮躁不安,热衷于改革名词翻新,不能够真正在守本务实基础上出新。所以,要想做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守本务实地种好自己的那份“田地”,切实找准学生学好、学会和会学语文的障碍域以及焦虑点和迷茫点,之后切切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能够摆脱一个个焦虑点和迷茫点,进而乐学、爱学语文,做语文学习的主人,过上一种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生活。

要想做一名负责任的中学语文教师,就要树立高标准意识,在教学的环节和过程中无痕立人,自觉担当起学生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时代重任。

需要强调的一是我们的人生立意一定要高,具体点儿讲,就是追求目标高,自我要求高,意志品质高,精神境界高,人生收获高。这里,前“四高”是前提和基础,最后“一高”是结果或成果。道理特别明显,实例亦颇多,无需再赘述。二是担当意识一定要强。学科教学的终极理想究竟是什么?让我来说,就两个字——立人。不管什么学科(语文学科更重要),其教育旨归都是立人——所有的学练考之类都仅仅是手段,绝不是最终目的。那么,立什么样的人呢?概括地讲,就是立精神自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乐于创造、勇于担当,具有博爱情怀的大写的人。具体点儿当指:立起一个智慧学习的人、诚信自守的人、崇尚博爱的人、审思明辨的人、自主自觉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勇于担当的人、懂美爱美的人、喜爱创新的人。哪怕这个人将来就是一介普通公民,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品格和情怀。又怎样立人呢?概而言之,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和诸环节中无痕立人。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长期(而今已有27 个年头了)坚持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一直是心怀担当,痴心作为,不计荣辱,也无怨无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再是要与“生活”相贴近,而是要相互融通,必须在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中探究、总结和提炼出教与学所需要的策略、方式、手段、方法、途径、资源等,必须充分利用这些策略、方式、方法、途径、资源等激活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境,建构教学体系,实施语文课程。我倾心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让课内外语文学习和历练都真正能够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化状态,让师生都能够长期在这个“场”内自觉、自主、自由,且富有理趣和情趣地坚持历练,进而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我的理想和担当就是: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语文,让他们一辈子都能过上一种高品质的语文生活,都能够成长为一个灵魂站立着的“整个的人”。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文生活
文言文阅读专练
背课文的小偷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