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真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2020-12-05夏平平江苏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本真建构师生

夏平平 (江苏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贯穿去伪存真,传承创新的理性思维,促进初中教育向真教育的回归。

一、促进文化建构回归本真

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创立相伴而生,并且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丰富,这种出于自发的学校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从文化自发走向文化自觉,我们应有明确的文化意识,强调文化的“真”,旨在实现学校文化回归。

一是回归学校文化的教育性。教育是一项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事业,这也是教育性的核心要义。教育性是学校的本质属性,当然也必然是学校文化的属性。“真”文化之“真”,强调了文化的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教育初心,即“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意义建构”。

二是回归学校文化的历史性。“真”文化之“真”,强调文化的历史“本真”,扎根于学校历史土壤的核心价值观,才最富有营养,才能最深入人心。学校文化的历史性回归,就是要让学校的历史融入当下的现实之中,不断闪烁着时代光芒。

三是回归学校文化的整体性。文化呈弥散态,充盈在学校的校园环境里、师生行为中、课程设置上,甚至是学校的制度规范等,这些看似模糊不定,但在弥散中有结构、有系统。“真”文化之“真”,强调文化的整体“本真”,以学校文化框架的建立,让学校的精神、制度、行为、物质之间形成某种意义勾连,让内隐的文化外显出来、明晰起来,形成学校文化的整体性特色与风格。

二、形成学校文化诠释体系

学校文化建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诠释过程,离开文化诠释,学校文化建设很难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实现文化诠释,需要形成学校文化诠释体系。

首先要赋予事实意义。学校真文化建设,就是要以“真”为核心内涵文化理念统领学校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赋予教育活动文化意义。同时,还要挖掘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观念,无论是德育活动的开展,还是校本课程的设置以及学校制度的构建,这些看似平凡的教育活动都富含着“真”文化的品质与意蕴。

其次要建构解释框架。学校文化建构是一项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关涉到学校核心价值、制度建设、课堂教学、课程研制、师生行为、物态环境等各方面要素,这就需要我们整体建构学校文化的解释框架,在不断追问“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为什么要这么建构”,“应该怎么建构”等基本问题中,确保学校的文化要素在价值取向上的同一性,并保持它们之间的匹配与关联,使学校的核心文化主张渗透其内、充盈其中。我们倡导“真”文化,强调的是建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让学校成为一个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的教育世界”,是能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的、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生活世界”。

三、定义学校文化发展方向

“文化不仅是发展的力量和方式,其本身就意味着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同于人们常指的“内涵式发展”或“外延式发展”,“渐进式发展”或“跨越式发展”,其基本观点是: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与其所处环境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在互动中实现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也在创生、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这样的发展方式,有学者称之为是一种“生态式”发展,即把发展视作是人与文化“互动生成、双向建构、相互滋养”的过程。运用文化定义发展,其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方式:所谓方向,就是回归到“人的发展”教育原点上去,让教育的“失真”文化、让城市“科层”文化回归到“本真”的学校文化上去,聚焦幸福完满人生的缔造;所谓方式,突出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之“真”,即学校师生不仅是学校文化的享用者,更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只有真正介入到文化熏陶濡染、参与创造中,这样的文化才算得上是一种“真文化”,这样的文化才能定义学校的发展、定义师生的发展。如近两年来,学校在“真文化”建设中,面向全体教师开设“求真”教育论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设“崇真”道德讲堂,推动全校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创建。面向学生开展自身幸福成长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文化建构的参与中成长起来。最终使学校本身形成文化自觉,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猜你喜欢

本真建构师生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突出特色 回归本真——视唱练耳教育教学研究现状探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