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关注对学生课堂安全感的负面影响初探

2020-12-05安小英甘肃兰州市第59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过度英语课堂教学

安小英 (甘肃兰州市第59 中学)

【案例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反应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而课堂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如果表现为教师过度关注某一名学生,单方面向学生施压,一厢情愿地通过自己的控制和干预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向学生索取“灌输式”效果,将可能获得适得其反的结果,因为课堂上的过度关注往往会破坏学生课堂学习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学生缺失了课堂安全感,会严重影响他们课堂上正常的学习。

【案例描述】

那一年,笔者第二轮教高三,坐在我面前的她,腼腆文静,英语成绩不太好,在班里排名中下,但上课基本能积极配合。她爸爸说英语是她最头疼的学科,初中基础差,自从高二我开始教她以来,孩子状态改变很大,在家开始念课文、背句子、默单词,对英语不恐惧了,有信心了,她爸爸说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我的亲和力。

家长恳请我在高三这一年多多关照这个孩子,尤其在课堂上多多提问她,希望凭借她对我的喜欢,再加上我的严格要求,使她的英语成绩有大的提高,并且说只要她的英语成绩能提高30 分,她就一定能上一本。

我暗暗下了决心,要让喜欢和赞美开花结果,要用成绩来说话。为了用最后的结果来匹配这动人的赞美,我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七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依旧清楚地记得我曾努力地推她前行、诲“她”不倦,而结果却使我不解,甚至委屈恼怒。每节课我都会提问她,抛给她不同的任务,背诵作文套用语、讲一个语法点、拼读单词等。她的作文我会细细批改,再叫她来当面纠错。几节课后,我便注意到了她的躲闪和不情愿,她不再微笑着迎着我的目光,我一看向她,她就低头,并且戒备地绷着脸。那时年轻的我,脑子里充斥着“教育,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之类的教育箴言,固执地以为:她很快会适应,她会因此而受益。我做的是正确的事情,不需要她当下就理解,以后她自会明白。我继续对她狂轰滥炸,冷不防地提问她我在课堂上反复讲过的知识点,她回答不上,我会表现出不悦,还会批评她几句。后来,她不再理会我和我的课堂了,总是冷冷地盯着试卷、不抬头,我从她的眉梢间看到了倔强,不期而遇的眼神里透出几分冰凉的恨意,甚至在校园里碰到都不再问好了。

另一方面,她的爸爸逢过节必来问候短信,再顺便问上一句:“孩子最近怎么样?”面对家长步步紧逼的关切和我这里适得其反的结果,我困惑、不解、委屈、恼怒,终于沉默着放弃了。

事隔经年,我的困惑渐渐有了答案。是我急切的过度的关注扼杀了这个学生课堂的安全感,破坏了原本和谐、充满信任的师生关系,也破坏了她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案例分析】

学生课堂安全感,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内在的、抽象的,不由自主地对课堂氛围所做的心理反应。课堂安全感是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具有安全感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态放松自然、注意力集中、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并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反之,当一个学生缺失了课堂安全感,焦虑感和不信任感就会抑制学生的大脑,学生内心会充满恐惧、焦虑、压力过大;害怕坐在课堂上;不愿面对教师、被动、戒备,甚至表现出不耐烦、不配合、厌倦、憎恨或敌对的情绪。

课堂安全感的主要构建者就是教师本人。教师尽量不要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过度关注,因为这容易令他们感到不安。前文中的“她”原本成绩不够好,性格内向,在看似无意的不理不睬中,她放松、积极参与课堂、信任教师。而当教师的关注行为表现为频繁提问、检查、纠错时,她学科及性格上的弱点就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被动应付、提心吊胆到焦虑恐惧,她担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课堂上坐立不安,为了逃避这种压力,她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自我封闭,自我防御,疏远教师,甚至不尊重教师。

【结语】

课堂上满足学生被关注的心理需要是教师的职责。然而,过度关注则会适得其反。过度关注会破坏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使之消极应对,影响健康的师生关系,并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水样教育,润物无声。对学生的关注是师爱的表现,是促进师生合作的应有之义,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过度关注,则像一杯“毒酒”,毁掉学生的自尊和安全感,毁掉师生信任,毁掉课堂可持续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

猜你喜欢

过度英语课堂教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