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堂活动形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20-12-05沈玉平江苏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沈玉平 (江苏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近年来,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着效率低下、效果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堂教学形式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高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交流,深化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用计算机领域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形成的思维。小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这方面知识相对薄弱,若使其独立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不仅难以达成目标,且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对此,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使其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维的火花,获得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深化其计算思维。
比如,在教学“保护珍稀动物”一课中,课堂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 做一个关于保护珍稀动物的PPT,教师可将学生五人分为一组,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交流。课堂上,有的学生负责运用互联网搜寻珍稀动物的图片,有的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予以配文,还有的学生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版面素材,进行了版面的设计。学生间互相交流,找寻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效果十分显著。课后,每组的PPT 都被展示,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评选出最具计算思维的作品。
用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对不熟悉的板块进行强化学习,还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经历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解答各种问题的过程。同时,不同小组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看到对方作品的闪光点和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其计算思维。
二、整合,尝试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代表着学生整合资源并利用其开展学习的能力,是考量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时,可立足课堂又突破课堂,使信息技术课不只是单纯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整合相关资源,学会互相合作与创新,在其它资源中尝试数字化学习的方式。
比如,在讲“修改文字”一课时,教师课前在班级群里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询如何在Word 中修改文字,包括添加、删除文字,以及复制、粘贴文字。简单的教学后,学生打开其他学科的文档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运用课堂内所学修改文字的一些方法,将笔记中一些重点的内容标记出来,如将重点和次重点用加粗、变色等方式予以表现。
可见,数字化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自己寻找资源的应用能力和意识。教师应当多加引导,结合教学内容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训练和应用过程中,提升其数字化学习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实践,激活责任意识
信息责任是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体现。面临当前言论自由的网络环境,小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时事讨论的过程中,使其切身体会信息技术的双向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学生学习“发帖与回帖”一课的内容时,需要掌握在论坛上发帖和回帖的具体操作,同时要学会文明上网,信守虚拟世界的公共规范,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道德。如网络暴力对于当今社会的危害,警醒大家做有道德的网民,全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冷静对待网络事件,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讲究信息责任。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就得注重学生信息责任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只有具备了正向的、道德的信息责任意识,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才是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的。故而,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结合课内教学的内容,开展各种规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与反思,进而激发自身的信息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拓展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增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还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责任感,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