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好,早到的天使

2020-12-04覃静王丹华

父母必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正早产月龄

覃静 王丹华

有那么一些可爱又调皮的小宝宝,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和爸爸妈妈见面,于是早早地来到人间,让爸爸妈妈措手不及,焦虑不安......而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因早到而比足月宝宝更为艰难。为了更好地呵护这些早到的小天使,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就有了11月17日这个“世界早产儿日”,这个日子专属于早产宝宝。但我们需要每一天都像在“世界早产儿日”那样去关爱他们,让他们的羽翼尽快地丰满起来,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一部分:早产宝宝闯关

丹丹妈妈讲述的故事

孩子和我们都像在闯关

6年前,我的女儿丹丹出生了,她出生时我感到非常无助,因为她是个早产儿,26周出生,出生体重只有680克。

养育一个早产宝宝真的太难了,压力很大,感觉没有一点支撑,不知道该怎么带这样的孩子,每走一步都是未知的,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困难在等着我们。女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神经都是紧绷的,焦虑、无助、害怕、担忧。

丹丹从医院接回家后又住了几次院:出生90多天喂奶呛成了肺炎住院治疗;110天左右腹股沟疝气住院做手术;之后又做了一次视网膜病变手术;1岁半的时候,有一天她突然摔倒了,扶她起来后,她不敢走路,不敢睁眼睛,之后走路也走不稳,当时下着大雪,汽车无法通行,我们只能坐火车去北京看病,再次住院治疗。

这一路走来,孩子和我们都像在闯关,面对一个个问题,我们一关关地闯。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幸运的是我们都闯关成功了,如今丹丹已经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子!

早产宝宝出生后,并不只是比足月宝宝小一些、轻一些那么简单,他们会遇到一些足月宝宝没有的问题,他们要闯过一道道的关口,才能够健康成长。而每一道关,无论是宝宝还是家长,都要付出很多。

呼吸关

胎儿在子宫里的时候,肺是没有呼吸功能的。宝宝出生后,随着他的第一声啼哭,空气迅速进入肺内,肺开始工作,宝宝开始呼吸了。因此,从胎儿过渡到新生儿,第一个变化就是宝宝开始用肺进行自主呼吸了。

肺是我们气体交换的场所,负责把空气当中的氧气吸收到血液里,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供给全身的需要。肺功能是否成熟,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呼吸是否正常,而呼吸是否正常,又关系到宝宝能否健康地生存下来。

与足月宝宝相比,早产宝宝的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都不成熟,所以对于早产宝宝来说,能否顺利地建立自主呼吸是他们要闯的第一关。有的早产宝宝出生后哭不出来,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需要采取一些复苏手段来帮助早产宝宝建立自主呼吸。

早产宝宝建立了自主呼吸,并不等于说呼吸问题就解决了,因为早产,宝宝的肺部组织和呼吸中枢发育都不成熟,即使建立了自主呼吸,也有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等情况,严重时会威胁到生命。

早产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出院时胎龄较小、仍有呼吸暂停风险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宝宝,医生会建议家长给宝宝使用便携式脉搏氧饱和度仪帮助监测,尤其是在夜间。

消化关

胎儿的消化道结构与功能的发育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通常胎儿在30周以后胃肠道开始有节律地蠕动,消化酶的分泌和合成也刚刚开始。提早出生的宝宝可能胃肠蠕动还没有形成节律,缺乏足够的消化酶,小肠黏膜绒毛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出生后,他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会比较差。

由于胃的排空不好,早产宝宝容易出现胃潴留,吃奶后肚子胀、吐奶,排便无规律等情况,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会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喂养可以大大减少早产宝宝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可能。

免疫关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是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我们通常把免疫功能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与病原体接触之后产生的有针对性的免疫能力,而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天然的防护屏障。

虽然免疫系统的发育始于胚胎早期,但直到宝宝出生时,免疫系统仍处于逐渐完善和不断发育的过程,因此,新生宝宝非常脆弱,免疫能力大大低于成年人。

早产宝宝的免疫系统就更加不成熟,免疫细胞数量少,抗体水平低,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薄弱,宫内来自母体转运的免疫球蛋白不足,缺乏抵抗病原体的防护能力,非常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有些对足月宝宝来说不会致病的细菌,可能对于早产宝宝来说就是致命的。

出生后母乳喂养、保护性隔离、预防接种等都是帮助早产宝宝抵御疾病侵袭的关键措施。

发育关

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是漫长的过程,从胚胎期一直延续至出生后若干年,其中从胎儿期后3个月至出生后前两年是宝宝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宝宝提早出生,他所处的外在环境与妈妈子宫里完全不同,因此早产宝宝的脑发育与宫内自然生长过程不同,加上各种并发症,早产宝宝身体的各个器官都非常脆弱,比足月宝宝更容易发生各类脑损伤,如由于脑组织和脑血管发育不成熟常导致的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损伤程度比较严重的话,会导致将来出现脑瘫、视听障碍和智力低下的风险大大增加。早产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度与胎龄密切相关,宝宝出生越早,脑损伤的风险越大。

定期回访对于早产宝宝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回访,医生可以及早发现早产宝宝的脑发育问题,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宝宝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营养关

大多数营养物质是妈妈在妊娠期的最后3个月传递给胎儿的,其中包括许多造血原料,如铁、叶酸、维生素E等,因此,足月出生的宝宝体内有一定的营养储备。如果宝宝提前出生,从宫内获得的储备就比较少,尤其缺乏造血原料,很容易发生贫血。早产宝宝原本底子就薄,造血机能不完善,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又较快,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足月宝宝更多,但是他们比足月宝宝更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生病又会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加上红细胞的破坏增加,频繁抽血检查等,从而导致早产宝宝很容易出现贫血。

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危害较大,短期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比如呼吸不规则、心率变快、面色不好、免疫力下降等,长时间贫血则会影响到宝宝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

为避免贫血影响宝宝的生长和智力,从出生后两周就要开始给早产宝宝补充铁剂,直到校正年龄1岁(后有早产宝宝校正年龄计算公式,可参考)。

第二部分:早产宝宝喂养

六六妈妈讲述的故事

我攒下了一冰柜的母乳

2012年6月6日,我儿子迫不及待地来到人世间。出生体重只有980克,小得像个苹果一样的他,马上被送到了协和医院的NICU,凶险的病情一直在反复摧残弱小的他,他也成为了整个NICU医生、护士的心尖娃娃!

儿子在医院反复折腾,今天吃多了,明天吃少了;今天上呼吸机,明天下呼吸机,又重新上呼吸机......我们的心就像在荡秋千,忽上忽下,每天忐忑不安、心惊肉跳!但是我们知道绝对不能后退,医生说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作为妈妈的我就攒下一冰柜的母乳;爸爸成了家里和医院的通信兵,是我们稳定的靠山、坚强的后盾;奶奶每天负责送奶,风雨无阻;宝宝负责努力地闯关,健康地成长!我们每一个人都拼命地坚守自己的岗位。

得到允许去医院探视他,已是第三个月的下旬。后来医生告诉我,我探视他之后,宝宝好像知道妈妈来看他了,更乖、更努力了!我在小录音机里对宝宝说了好多话,他睡醒时护士阿姨会放给他听。他哭闹时,只要听到妈妈的说话声,会马上安静下来。虽然我们没有在一起,但是宝宝真的和妈妈是心灵相通的!家人执着不放弃,宝宝就像大石头下的小草,一定会坚定、努力、拼命地生长,直到见到阳光!

宝宝回家后,我们按照医生、护士的建议悉心喂养,我更是坚持母乳喂养到宝宝1岁多。在我们全家人的悉心喂养和照顾下,宝宝健康地成长,一点点追上了足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我们给了他生命,他回报了我们奇迹!现在,这个聪明可爱、活泼调皮、体能超棒的小家伙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

早产宝宝的喂养要比足月宝宝喂养难得多,每天喂奶的次数比足月宝宝要多,宝宝吃奶容易累要吃一会儿停一会儿,营养素的补充也和足月宝宝不一样......这一切,都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耐心。

什么也比不过母乳

母乳是早产宝宝的最佳选择,是妈妈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是任何配方奶都不可能替代的。

为早产宝宝“量身定制”的营养餐

通常足月妈妈乳汁里的蛋白质含量大约为每100毫升1.5克,而早产妈妈乳汁里的蛋白质能达到2克,甚至2克以上,非常有利于早产宝宝快速生长的需求,而且早产妈妈乳汁里的乳清蛋白比例更高,有增加免疫力的作用,且易于消化。

早产妈妈在泌乳早期,乳汁里的脂肪、乳糖含量比足月妈妈乳汁里的含量要低。因为早產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弱,乳糖多了容易胀气,脂肪多了不好消化。而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妈妈乳汁里这些成分的含量就会慢慢增加。可见,妈妈的乳汁是会随着宝宝生长的需要而自行调节的。另外,母乳中的矿物质如钙和磷更容易吸收,有利于早产宝宝骨骼的发育。

增加免疫力、促生长发育

母乳的好处不仅是营养来源,更重要的是母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比如某些激素、肽类、糖蛋白等,对早产宝宝胃肠道的成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抗感染成分,如抗微生物因子(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低聚糖等),抗炎症因子(抗氧化物、表皮生长因子、细胞保护因子等)以及白细胞等,都能帮助宝宝增加免疫力。更神奇的是,母乳中的成分与妈妈的孕周有直接关系,宝宝出生越早,妈妈乳汁里的免疫活性成分就越多。

早产宝宝妈妈的母乳比足月宝宝妈妈的母乳含有更多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牛磺酸,能促进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此外,早产宝宝妈妈的母乳中有一些参与代谢调节的激素,能够促进宝宝的适宜生长。可以看出,早产妈妈的乳汁是为自己的宝宝所定制的,是早产宝宝生命的源泉。

喂奶要少量多次

相比于足月宝宝,早产宝宝的胃容量小,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所以每次不能吃太多,宜少量多次地喂奶,每天喂的频率要比足月宝宝多一些。每次的奶量和喂奶的频率要根据宝宝的胎龄、体重以及他的耐受程度来决定。多数早产宝宝一天喂8次,个别较小胎龄或喂养不耐受的宝宝一天需要喂12次。

早产宝宝吃奶很容易累,常吃吃停停,休息一会儿再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宝宝脾气急,吃奶很快,又会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要让宝宝休息一会儿,喘几口气后再接着吃。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要把宝宝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在每次喂奶后把宝宝竖抱起来拍嗝,以免吐奶。

铁、维生素A、维生素D,一样都不能少

出生后两周开始补铁

早产宝宝容易发生贫血,贫血不仅会影响宝宝追赶生长,还会影响到宝宝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铁元素是参与造血的主要原料,所以早产宝宝需要常规补充铁剂。目前国内外的推荐都是,从出生后两周开始给早产宝宝补充铁剂,直到校正年龄1岁。

宝宝补充铁剂的量是按体重来计算的,常规是每天每千克体重补充2毫克铁元素,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则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每千克体重补充3~4毫克铁元素。

宝宝添加辅食以后,如果食物中的铁含量能够满足需要,比如吃强化铁的营养米粉,每天吃肉类、肝泥或蛋黄等达到30~50克,食物多样化,而且宝宝的血红蛋白正常,这时就不需要额外补充铁剂了。

维生素A对早产宝宝有特殊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A对早产宝宝能够起到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视觉发育、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特殊的保护作用,因此,早产宝宝对维生素A的生理需求比足月宝宝要高好几倍。但是,由于过早出生,早产宝宝在宫内储备的维生素A比足月宝宝少,而且妈妈乳汁中的维生素A水平也很低,宝宝要想从母乳里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不太可能,因此早产宝宝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非常普遍,必须额外补充。

前3个月要较大量地补充维生素D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宝宝由于宫内储备不足和自身合成能力有限,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所以要及時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D。

目前国内外的推荐是,宝宝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以前所说的出生后两周。通常足月宝宝随妈妈产后出院回家就可以开始补充了。早产宝宝在医院住的时间比较长,不能等到回家再补充。只要宝宝一顿能吃10毫升以上的奶,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了。

与足月宝宝不同的是,早产宝宝在前3个月需要较大量地补充维生素D,每天补充800~1000个国际单位。3个月以后,每天补充400~500个国际单位,一直到2岁。无论早产宝宝是吃母乳还是吃婴儿配方粉,都要如此补充。但需要注意的是,前3个月需要的800~10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要把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粉里包含的维生素D计算在内。

辅食添加按校正月龄算

添加辅食看时机

早产宝宝引入辅食要看宝宝的校正月龄,而不是实际月龄,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个月,不迟于校正月龄6个月。加辅食过早会影响奶量,或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添加过晚则会错过宝宝味觉的敏感期,影响宝宝对各种食物的接受程度,造成宝宝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和进食困难,从而影响到宝宝的生长。

那么,在合适的时间段内,在什么时机给宝宝添加辅食呢?这要看宝宝是否具备吃辅食的能力以及是否有意愿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被抱着时能坐得比较稳了。

2有想吃饭的欲望,看见大人吃饭会流口水。

3把食物送到嘴边时会张开嘴。

添加顺序和足月宝宝相同

早产宝宝添加辅食的顺序和足月宝宝一样,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循序渐进的原则。

最初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建议选择强化铁的婴儿营养米粉。米粉比较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强化了钙、铁、锌等多种营养素,可以补充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刚开始添加时,量不用多,吃三四口就可以了。食物要一种一种地加,不要同时添加两样。尝试一种新的食物要观察3天,如果宝宝没有异常反应,无呕吐,排便正常,身上没有红疹,则可以添加第二种新食物。

要提醒家长的是,在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要减少奶量,否则会导致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吃饭的量也会逐渐增多,吃辅食的次数从一两次到三顿饭,这时奶量自然就减少了。

第三部分:早产宝宝护理

佳耘妈妈讲述的故事

我拼命搜寻养育早产儿的各种信息

003年4月,女儿在我肚子里只待了27周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她出生时体重800克,身长只有33厘米。她的出生,让我第一次学到了一个词:超低出生体重儿。当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焦虑、惶恐、茫然,完全想象不出一个胎龄不足7个月、体重只有800克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当我第一眼看到女儿,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她那么小,浑身黑乎乎的,纤细的四肢无力地摊开,身上插满了管子,四周全是各种仪器。那一瞬间我大脑一片空白,心像跌进了谷底:这就是我日夜期盼的孩子吗?这样的孩子能长大吗?长大以后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吗?......

女儿在暖箱里度过了艰难的3个月,在这3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抢救经历了很多次。好在她终于熬过来了。女儿能出院回家了,我们又是欣喜又是担心:孩子接回家后要怎么带?是否需要特殊护理?能不能让亲威朋友来看她?......我拼命搜寻养育早产儿的各种信息,一有机会就向医生护士们请教各种问题。出院后,我们一直定期回医院随访,经常和医生沟通孩子下一步的喂养和护理。万幸的是,虽然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但女儿成长得很好,我们也摆脱了最初的焦虑、惶恐,生活重新有了希望。现在女儿快17岁了,是一个自律、勤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早产宝宝皮下脂肪薄,容易出现低体温;早产宝宝的皮肤比足月宝宝薄,更容易受损伤;早产宝宝的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感染......护理娇弱的早产宝宝,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挑战。

独享护理方式: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是指妈妈与宝宝早期持续的皮肤接触,就像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胸前的口袋里一样,每天尽量长时间地把宝宝贴身抱在胸前,进行亲密的肌肤接触。

袋鼠式护理能从多方面促进早产宝宝的健康发展,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死亡率,它的神奇作用已经为国内外专业人士所一致认可和推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袋鼠式护理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干预措施,应成为早产儿的常规护理方式。

做袋鼠式护理时,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妈妈要洗干净双手,穿着宽松棉质的开衫衣服,给宝宝穿好纸尿裤,戴好帽子,穿上袜子,不用穿衣服。妈妈敞开怀,让宝宝趴在妈妈裸露的胸腹部,头部位于两个乳房之间,头转向一侧,让宝宝的胸腹部紧贴妈妈的身体,再盖上被子或毯子。为了抱住宝宝以免滑落,可以使用包巾将宝宝固定在妈妈身上,这样方便妈妈活动,可以较长时间进行袋鼠式护理。

建议袋鼠式护理每次不少于60分钟,而且时间越长越好。袋鼠式护理可以一直持续到宝宝校正胎龄40周(即相当于足月)或体重达到2500克时。

维持体温正常至关重要

早产宝宝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用于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的棕色脂肪少,体温调节中枢也未发育完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早产宝宝产热少、散热多、贮热能力低、调节能力差,如果不注意保暖,早产宝宝容易出现低体温。

宝宝低体温会引发很多并发症,比如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窘迫等,造成感染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所以维持体温正常对于早产宝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正常新生宝宝的体温应在36.5~37.5°C范围内。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宝宝常常需要在婴儿暖箱里生活一段时间。当宝宝的体重增长到2000克以上,在室温下已经可以维持体温正常,就能离开暖箱了。

宝宝出院回家后,家长既要注意给宝宝保暖,又不能捂得过多。因为早产宝宝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弱,如果捂得过多,会导致体温升高,发生捂热综合征,甚至会造成死亡,所以,适当的保暖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如何判断保暖是不是适当呢?如果宝宝的手脚是暖和的,脖子和头上没有汗,那宝宝所处的环境温度就是适宜的。如果摸着宝宝手脚发凉,说明保暖不够。如果宝宝出汗较多,就是保暖过度了。

小心护肤,避免感染

早产宝宝的皮肤又薄又嫩,容易因摩擦而引起损伤,受伤后则容易发生感染,所以需要更细心的呵护。

在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接触小宝宝时都会非常小心轻柔,而且会经常给他们翻身、更换体位,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宝宝回家之后,皮肤的清洁护理也很重要。由于宝宝的汗腺发育不成熟,排汗功能较差,天热时汗液不易排出,堵塞汗腺管会引起汗疱疹,一旦受到细菌感染还会形成脓疱疹。因此,室温和衣着要合适,避免过热捂出汗来。

宝宝的臀部非常娇嫩,受尿便的刺激常常会出现发红、皮疹甚至糜烂等情况。所以家长

要及时给宝宝更换尿布,便后及时清洗,保持宝宝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尿布疹最有效的方法。

睡眠:时间长,无规律

早产宝宝比足月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更多,平均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而且出生胎龄越小,每天睡眠的时间越多,清醒的时间越少,这与早产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系。随着宝宝慢慢长大,脑发育逐渐成熟,白天清醒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总的睡眠时间会相应减少。通常早产宝宝到校正胎龄40周后,睡眠时间已经和足月宝宝大体一致,6月龄后夜间就可以睡整觉了。

早产宝宝在刚出生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睡眠与觉醒周期,所以睡眠没有规律。直到校正胎龄40周后,宝宝的睡眠与觉醒周期才和足月宝宝相似,也就是说,这时候宝宝才基本建立起觉醒、半醒半睡、浅睡眠、深睡眠的交替周期。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早产宝宝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但由于追赶性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所以在刚出院回家时,最长的睡眠时间不宜超过3个小时,因为每次喂养间隔不能超过3个小时。等宝宝的月龄大一些,体重增长也比较满意,夜里睡眠的时间就可以长一些,4~5个小时喂一次奶。

少探望,防傳染宝宝终于从医院回家了,亲威朋友都想来看看这个坚强的小家伙,可不可以呢?

早产宝宝的身体较弱,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让过多的人来探望,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因为在我们的鼻咽部常常会携带一些条件致病菌或病毒,成年人抵抗力强,具有自身的抗病能力,不会生病,但这些条件致病菌或病毒却可能导致早产宝宝患病。

另外,家人外出回家后,应该先洗手、洗脸、漱口、换家居服,然后再接触宝宝。如果家人患有传染病,必须隔离,不能接触宝宝。如果哺乳妈妈感冒了,给宝宝喂奶时要戴口罩。

第四部分:早产宝宝发育促进

山雨妈妈讲述的故事

发育促进,一回家就开始!

我儿子是30周加6天出生的,当时体重只有1050克。当年的早产宝宝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生,是20岁的大小伙子了!这一路走来,我很想对早产儿的家长说:虽然养育一个早产儿很不容易,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信孩子,信自己!在此基础上,要多学习养育知识,多付出努力。

儿子出生后在暖箱住了50天,接回家时,他还有一些指标不合格,比如贫血、脑室增宽等,发育也有些落后。从儿子回家开始,我就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对孩子进行发育促进。儿子5个月时还不能抬头,但在不间断的发育促进中,他逐步追上了正常足月儿的发育指标,满8个月时他学会了匍匐爬行,不到1岁就能站稳,1岁2个月可以独立行走了......所以,越早进行发育促进,对早产儿的帮助越大。家有早产儿的家长一定要有信心,付出总会有回报!

足月宝宝的运动发育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而早产宝宝不同,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脑损伤的风险,在发育进程中常常出现运动发育滞后、肌张力异常等情况,如不加以训练和干预,有可能使短暂的异常永久化。

所以,早产宝宝的发育促进必须做,不能等,要坚持!

发育促进重在“早”

早产宝宝出生的时候,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越早出生越不成熟。另外,早产宝宝后期脑发育是在母体外进行的,在这种“非生理”的环境中,大脑的成熟过程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因此,与足月宝宝相比,早产宝宝发生脑瘫和智力低下的风险更大。正因如此,对早产宝宝进行早期发育促进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早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命的早期,二是症状出现的早期。宝宝出生后前两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而未成熟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干预开始的年龄对干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早期发育促进是指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环境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早产宝宝运动、智力、情绪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减少神经发育落后的风险。

早期干预是指当发现宝宝有肌张力高、姿势异常、运动智能发育延迟等表现时,通过发育促进与康复训练,使宝宝损伤的神经系统得到修复和代偿,帮助宝宝赶上同龄儿正常的发育水平。

为了密切监测早产宝宝的脑发育水平,尽早发现神经系统损伤的异常表现,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定期随访。医生除了评估宝宝的营养状况和体格生长,还会重点关注宝宝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水平,因为宝宝最初的一些细微异常,家长是无法及时看出来的,如果发现晚了,有一些神经损伤已不可逆转,就会导致宝宝发展为脑瘫和智力低下。

在家就能做的发育促进

早产宝宝出院回家后,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给宝宝做适宜的早期发育促进训练,减少宝宝发育迟缓及运动障碍等情况的发生,使他们早日赶上足月儿的水平。

用红球、黑白卡促进视力发育

早产宝宝由于视觉细胞的发育还不成熟,有的宝宝有脑损伤,可能会影响到视觉通路,所以视觉刺激很有必要。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很强,通过视觉刺激,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代偿。

宝宝的视神经中感知红颜色的锥体细胞是最先发育的,所以宝宝出生后首先对红色最敏感。另外,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对黑白卡这种颜色反差比较大的色块也比较敏感,用这样的颜色来做视觉刺激,比较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

视觉刺激的方法:宝宝仰卧时,拿一个红球或者黑白卡,在离宝宝眼睛正前方20~30厘米处,让他盯着看,练习注视。然后再缓慢地水平移动红球或者黑白卡,让宝宝练习追视。慢慢地,宝宝转头追视的角度就会越来越大。宝宝也喜欢看人脸,妈妈可以和他说话和微笑,这种目光注视和交流也能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

有声玩具刺激听觉

宝宝的听觉发展具有可塑性和关键期,其中确定声音的方位在出生后前6个月内进步最快,而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在1岁以内最为敏感。早期的听觉刺激可以促进宝宝的听觉发育,还能为他以后学语言打下基础。

可以用各种带声响的玩具如沙槌等促进宝宝的听觉发育。在距宝宝耳后侧8~10厘米的地方摇晃玩具,发出柔和、有节奏的声音。根据宝宝的喜好,可以变换音质、音调。如果宝宝的听觉反应正常,满3个月后就不用再刻意训练了,可以用听音乐、多和宝宝说话等方式来代替。

要注意的是,听觉刺激的声音要柔和,避免噪音。有的拨浪鼓玩具声音过响,如果离宝宝太近,响声太大,会使宝宝害怕,长时间、高频率地让宝宝听这样的声音,可能会损害宝宝的听力。

主动运动有利于早产宝宝的神经发育

足月宝宝的运动发育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而早产宝宝却不同,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脑损伤的风险,在发育进程中常常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滞后等情况,如不加以干预和训练,则有可能使短暂的异常永久化,一旦神经损伤不可逆,再进行康复就为时已晚了。主动运动的過程需要依靠大脑、神经传导通路和各肌群协调作用,对促进早产宝宝的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坚持给早产宝宝做主动运动训练。

主动运动是根据婴儿大运动的发展规律,帮助宝宝做一些主动的训练,比如大运动发育的里程碑是“三翻六坐八爬一岁走”,在相应月龄就应该开始帮助宝宝练习自主翻身、独坐、爬行和走路。

主动训练可从校正1~2个月开始,在宝宝睡醒、精神好的时候,多让他练习俯卧,俯卧不仅能锻炼宝宝抬头、挺胸,促进肌肉发育,还能促进精细动作的发育。俯卧时,宝宝的手指自然张开,手指的灵活性得到锻炼,为以后抓握、捏细小的物品打下基础。俯卧时宝宝可以扭头看周围的环境变化,开阔眼界,而且俯卧还能为以后练习翻身和爬行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给早产宝宝的实用工具大礼包

1校正年龄计算方法

校正年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4

其中早产周数=40周–出生时胎龄

以出生胎龄为28周、已经出生4个月的宝宝为例,计算他的校正年龄:

宝宝的早产周数:40-28=12宝宝的校正年龄:4-12/4=1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宝宝虽然已经出生4个月,但他的校正年龄只有1个月,他的生长发育应该与足月出生1个月的宝宝比较,而不是以4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水平来评估。

2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方法及测量频率

●测量体重的方法

用婴儿电子秤给宝宝测量体重,每次测量用同一个体重秤,在宝宝安静的状态下测量。称重时尽量少穿衣服,或称重后除去衣服和纸尿裤的重量。

●测量身长的方法将宝宝的头扶正,两腿伸直,在宝宝的头顶和脚底下各垂直立一块硬纸板或一本书,再用软尺量二者之间的距离。如果宝宝不配合,可在他熟睡后测量。

●测量头围的方法用软尺绕过宝宝的眉毛上方,直到后脑勺最突出的地方,绕一圈得出的长度就是宝宝的头围。

测量的频率宝宝越小,需要生长测量的频率越高。

  • 校正月龄1个月内的宝宝,最好1周测量1次。
  • 校正月龄6个月以内,每个月测量一次。
  • 校正月龄7~12个月,至少2个月测量一次。
  • 校正年龄1岁以后,可以2~3个月测量一次。
  • 3早产儿回医院随访的频率胎龄大于34周、出生体重大于2000克的宝宝属于低危早产儿,随访频率为:

出院后~校正6月龄内:每1~2个月1次。校正7~12月龄:每2~3个月1次。校正12月龄后:每半年1次。

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宝宝属于高危早产儿,随访频率为:出院后~校正1月龄内:每2周1次。

校正1~6月龄:每1个月1次。

校正7~12月龄:每2个月1次。

校正12月龄后:每半年1次。

校正13~24月龄:每3个月1次。

校正24月龄后:每半年1次。

猜你喜欢

校正早产月龄
你的宝宝会这些手势吗
早产为什么越来越多?
再分析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评估与偏差校正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炫酷ACR
一种具有自动校正装置的陶瓷切边机
孕妇睡不好易早产
宝贝的大运动发展之旅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如果你早产过,请警惕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