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身边小事开始,帮助孩子过有目标的生活

2020-12-04

父母必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目标服务生活

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地过完人生。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披上一副“人生铠甲”,帮助他去面对各种挫折、困境、危机,而这副铠甲正是抗逆力。在这个栏目中,田国秀老师将为大家解读抗逆力的概念,抗逆力所需的内在、外在因素,并为父母提供培养孩子抗逆力的方法、路径。当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逐渐生长、强大,一个自信、乐观、友善、有心理弹性的孩子也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有目标的生活意味着孩子知道为自己负责,懂得为他人服务,能积极主动地树立远大理想。具备了这3种不同层次的生活目标,意味着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自立、自信、自强的种子。

2016-2019年,我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北京市的一些学校里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学生在自我规划和自我抉择这一项的得分很不理想。另外,通过这些年我对家庭教育的观察,发现很多父母出于爱孩子、成就孩子的目的,在家庭养育中替孩子做了很多事,帮孩子做了很多决定。父母无形中扮演了替孩子选择未来、规划人生的角色,导致孩子自己面临抉择时不知所措。无论是数据结果还是现实情况,都提醒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过有目标的生活。

孩子带着明确的目标生活,会变得主动性更高,能动性更强,即使遇到困难或挫折,也会以积极状态应对,更好地战胜困难,甚至将困难转变为成长的契机,这也呼应了我在前几期所发表的文章中提到的抗逆力的内涵。

具體来说,有目标的生活应该包括3个层次:从自身出发,对自己负责;为他人服务;把自己的个人目标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甚至是人类的发展命运联系到一起,树立远大的理想。

自立能力,生活的第一个目标

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我需要对自己负责。一般来说2岁的孩子就会萌发凡事“我自己来”的独立意识,他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吃饭、穿衣、刷牙,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种意愿,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和能力。这里我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能因为嫌善后工作麻烦就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就拿让孩子自己吃饭这件事情来说,孩子刚开始自己用勺子吃饭,不仅动作笨拙,弄不好就会掉了,还可能撒在身上。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把衣服或地板弄脏,就抢着给孩子喂饭。身处这种情境,家长要及时自我提醒,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吗?

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还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理应参与家务劳动。其实在孩子的眼里,家务就是一种游戏,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孩子乐于参与其中。只要没有危险,在孩子做家务这件事情上,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成长。

建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除了对自己负责,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享受被人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人提供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给孩子提供服务他人的机会:我不仅是消费者,我也是贡献者。我的很多学生参加了去年的国庆庆典活动,为了保证队伍整齐有序,展示精神风貌,他们从暑假就开始排练,风雨无阻。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次活动会让他们终生难忘,也会令他们无比骄傲,因为他们是在代表当代大学生向祖国献礼,为祖国庆生。这种在服务他人过程中收获的骄傲和满足感,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自信。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我认识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他就是家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都会提醒家人要把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分开。当他看到爸爸把水果皮顺手扔到了生活垃圾里,就赶紧跑过来提醒,“爸爸,你又扔错了。”孩子参与这些活动,表明他从一个消费者转变成生产者,从只是被别人服务转化成也可以服务他人。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是孩子自尊、自信、自强的萌芽与种子。

树立远大的理想

每到假期,很多父母会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也会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游玩。父母之所以这么做,可能缘于孩子的愿望,但大多数父母希望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对世界更有好奇心......

除此以外,我建议父母可以再多做几步:参观科技成果展时给孩子讲一讲,这些发明创造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对国家、对人类有什么价值。比如在带孩子去科技馆参观北斗卫星相关的主题展览时,可以跟孩子说:“刚才咱们开车来科技馆时用到的导航系统,以前都是从国外购买的,但现在通过中国科学家的努力,咱们国家的北斗卫星发射成功了,爸爸开车时就能使用咱们中国自己研发的导航系统了!”带孩子游览植物园,看到有趣的花花草草时,父母可以顺便给孩子讲一讲科学家屠呦呦的故事:“我们国家有一位女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她的名字叫屠呦呦,她带领团队从植物中提取出了药材,能帮人类战胜疾病。”这些看似简单的延伸不仅能帮孩子建立民族自豪感,父母还能借此机会和孩子讨论他的梦想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让他有规划地行动,带着内在动力去学习和生活。同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要努力引导孩子树立高远、广阔的目标,将自己的个人追求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甚至是人类的发展命运联系到一起。科学家的故事、关键性历史人物正是激发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素材,父母要做有心人,在时机恰当时讲给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下期预告:

在本期内容中,田老师介绍了有目标的生活是抗逆力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规划未来,过上有目标的生活呢?下期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引导孩子从当下开始对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田国秀

中国抗逆力研究与推广的先行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们这一代》(“培养青少年抗逆力”系列译丛,共4本),《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年社会工作》等10余部作品。

创刊40周年专家寄语

在《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多年合作的专家、学者给杂志写来了寄语、贺词。不少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专家在对杂志表示祝贺及肯定之际,也和父母们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养育观念。我们精心编辑了稿件,放在这个临时栏目中,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目标服务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