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现状分析*
2020-12-04卫劭杰吴汉华山西财经大学太原030006
●卫劭杰 吴汉华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 030006)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而且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特征分布中,18~29周岁人群占主要地位,比例高达32.8%[1],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年龄大致分布在这一范围内。我国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购买大量的文献资源供在校师生学习利用。随着电子资源在文献资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来合理确定电子资源的购置比例,为师生提供更先进、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国学者从1999年开始关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问题,至今已有20年历史,学术成果很丰富。笔者于2019年10月7日在中国知网以“电子资源”和“高校图书馆”作为主题词对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共得到2 510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文章有555篇。本文综合下载量与被引量,选取质量相对较高的文章进行论述。勾丹(2008)认为电子资源宣传不力、网络环境限制以及用户检索技能都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2]。严安(2013)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会对用户的使用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用户的数量将决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能否发挥最大效能[3]。郑文晖(2013)发现目前电子图书在馆藏结构中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却存在电子图书检索的便利性不够,图书馆极少开展电子书外借服务的情况,高校对电子书的利用培训也有待加强[4]。茆意宏(2017)认为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购置经费大幅攀升、馆藏比例迅速提高,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服务[5]。这些文章分别从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用户使用的影响因素、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均侧重于服务领域,尚未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购置情况进行分析,无法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提供购置方面的指导。笔者为弥补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研究空白,利用高校图工委事实数据库中前“211工程”高校提供的数据,对其电子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6],它们均来自于前“211工程”高校计划名单(共116所)。2018年度填报本馆数据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有104所,数据填报率为89.7%,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40所,占比为38.5%,“双一流”建设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64所,占比为61.5%。笔者以2018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分层统计法对所收集的104所高校图书馆进行统计,依照教育部高校划分类型作为分层统计的依据,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5.0。提取的数据中有缺失值,笔者依据统计学规律,采用平均值替补缺失值。在本研究中,所有平均值均由SPSS21.0软件自带的平均值计算功能,依照学校类别单独运算而成,学校类别划分为:前“211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外前“211工程”高校。
1 电子资源总体状况
高校每年需要购置大量的资源来更新馆藏,以供在校师生学习研究。对于文献资源购置费的研究,可以得到购置费用的分配比例,为高校文献资源的购置资金分配提供指导。中文献资源购置费包括纸质资源购置费、电子资源购置费、非书资料购置费和其他费用。2018年度,“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费投入馆均值分别为:纸质资源购置费(1 176.5万元,35.63%)、电子资源购置费(2 110.4万元,63.90%)、非书资料购置费(11.5万元,0.35%)、其他费用(4.0万元,0.12%)。“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费投入的馆均值分别为:纸质资源购置费(475.8万元,30.46%)、电子资源购置费(1 085.1万元,69.45%)、非书资料购置费(0.6万元,0.04%)、其他费用(0.8万元,0.05%)。在文献资源的年度购置费中,无论是“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还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其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购置费用之和都占到购置费总量的99%以上,纸质资源购置费与电子资源购置费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性(r=0.524,p<0.001),高校图书馆对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购置都非常重视。在电子资源购置费投入方面,“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投入分别是纸质资源的1.8倍、2.3倍,说明高校在电子资源方面资金投入比较大。电子资源购置费是高校文献资源购置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子资源在文献资源中的占比以及电子资源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电子资源在高校中所处的地位。
从2006年开始,文献资源购置费中的电子资源购置费占比逐年升高,并且增长的幅度还在变大,2006年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的馆均值为78万元,到2017年已经达到327万元[7],2018年度“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购置费的平均值已经分别达到2 110万元和1 085万元。为进一步了解高校电子资源状况,笔者对高校的电子资源种类进行细分,主要包括:中文电子图书、外文电子图书、中文电子期刊、外文电子期刊、中文电子报刊、外文电子报刊、其他电子资源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对应着不同的用途[8]。如表1所示,对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累积量进行均值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目前的馆藏状况,还能得到各种电子资源在馆藏中所占的比例。
表1 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累积量均值分析 (单位:万册)
1.1 电子图书总体状况
从中文电子图书累积量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648.2万册、中位数为600.0万册、标准差为409.4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569.9万册、中位数为600.0万册、标准差为319.8万册。可以看出两类高校的中文电子图书累积量都比较高,但“双一流”高校的馆藏差异较为明显。从外文电子图书累积量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146.9万册、中位数为114.6万册、标准差为290.0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99.7万册、中位数为53.0万册、标准差为141.1万册。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电子图书,“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总体来说要高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双一流”高校都规模较大,经费较为充足,所以在长期的资源累积中投入更大。但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在中外文电子图书累积量的标准差较小,发展状况与“双一流”高校相比较为均衡。
进一步对中外文电子图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中文电子图书与外文电子图书的累积量存在弱相关(r=0.279,p=0.01)。“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图书累积量分别是外文电子图书累积量的4.41倍、6.75倍。两类高校图书馆累积的中文电子图书占电子资源总量的70%左右,外文电子图书占比较少,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分配电子资源。
1.2 电子期刊总体状况
期刊是高校师生学习查阅、研究学术动态的重要文献资源,电子期刊兼具传统纸质期刊和互联网资源的特点,出版周期短、传递速度快,在应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增长时,电子期刊最有可能给予用户正反馈,面对产生的研究热点领域,电子期刊满足用户需求的可能性最大,这种现象与图书馆对全文数据库广泛而大量的采购有关[9]。
对中文电子期刊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累积量的馆均值为58.8万册、中位数为60.5万册、标准差为46.6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累积量的馆均值为61.7万册,中位数为52.5万册、标准差为67.5万册。综合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期刊总体分布情况要比“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更加集中,中文电子期刊受馆藏分布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较小。对两类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期刊累积量馆均值进行T检验也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类高校图书馆对中文电子期刊的重视程度相当。也可能是因为中文电子期刊的种类数目限制,目前维普、万方、知网三大中文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期刊种类分别为15 000余种、8 000余种、8 000余种。“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馆均值较高是因为有些图书馆电子期刊累积量较大,拉高了总体的馆均值,“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的中文电子期刊累积量的极大值分别为209.2万册、447.0万册。
中文电子期刊与外文电子期刊的累积量存在弱相关性(r=0.386,p<0.001)。与中文电子期刊相比,外文电子期刊的阅读对师生的外语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很多国际顶级期刊都使用外文,这些期刊往往代表学术的前沿领域,观点新颖,要求阅读者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水平。从外文电子期刊累积量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77.8万册、中位数为54.4万册、标准差为94.8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馆均值为39.8万册,中位数为35.6万册、标准差为32.3万册。两类高校的外文电子期刊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与在校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存在着一定强度的相关性,“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往往都是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前沿阵地,教师、博士、硕士的研究都需要阅读外文电子期刊,所以外文电子期刊累积量总体上较大,最大值为460.2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与“双一流”高校之间还存在着一段距离。但是“双一流”高校外文电子期刊累积量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该类高校之间外文电子期刊发展不是很均衡,这可能与地域因素、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等有关,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经费来减缓这种不平衡性。
2 电子资源年度购置状况
对于电子资源的年度购置状况的分析主要依据年度购置量和年度购置费两个指标。表2是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年度购置量的馆均值分析,年度购置量反映了高校图书馆在本年度的购置电子资源的状况。
表2 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年度购置量馆均值分析 (单位:万册)
电子资源年度购置费的状况可反映出高校对于不同类型电子资源的资金投入情况,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其他电子资源的年度购置费。两类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年度购置费状况的馆均值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年度购置费状况馆均值分析 (单位:万元)
总体来说,“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都注重外文电子期刊的购置,占年度经费的40%左右。但从具体的各项资源购置分布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购置费、外文电子图书购置费、中文电子期刊购置费、外文电子期刊购置费、其他电子资源购置费分别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2.0倍、3.4倍、1.6倍、1.8倍、1.9倍,尤其是外文电子图书购置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力度远大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从电子资源的语言划分来看,两类高校图书馆对于中文与外文电子图书的购置投入情况呈很强的正相关性(r=0.710,p<0.05),而中文电子期刊与外文电子期刊的购置投入却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文电子期刊的购置费是中文电子期刊的5倍,主要原因是外文电子期刊的价格相对较高。其他电子资源购置费是指用于购置除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以外的电子资源,如自建各种数据库等,这一经费支出在电子资源年度购置费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占到了30%以上,是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电子图书年度购置状况
从电子图书的年度购置量来分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8年中文电子图书的年度购置量馆均值为180.8万册、中位数为81.6万册、标准差为334.2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133.7万册、中位数为58.4万册、标准差为206.8万册。前者的馆均值比后者要多47.1万册,是后者的1.35倍,说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年度购置量总体来说大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外文电子图书年度购置量的馆均值为64.8万册、合计值为2 592.8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21.0万册、合计值为1 344.7万册,前者的馆均值、合计值分别是后者的3.1倍、1.9倍,前者远高于后者。“双一流”高校的数目虽然较少,但是该类型院校博士生数量多,当年购置外文电子图书与在校博士生数量存在一定强度的相关性,所以在外文图书购置量的力度远远大于后者。两类高校都更加重视中文电子书的购置,“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图书年度购置量分别是外文电子图书年度购置量的2.8倍、6.4倍。
从电子图书的年度购置费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的购置费用总量约为3 060.5万元,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总量约为2 473万元,“双一流”高校的数量远少于后者,购置费用总量却比后者高出将近587.5万元。两类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图书购置费平均值分别约为76万元、38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倍,对两类高校的中文电子图书购置费的平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类高校差异显著(p<0.05),这些指标都说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对中文电子图书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一些,每年购入的数量大,而且经费投入较多。“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外文电子图书年度购置费的馆均值约为206.7万元,“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约为61.1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4倍。说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要比“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在外文电子图书购置费方面投入更多。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的中文电子图书购置单价分别为0.42元/册,0.29元/册,总平均值为0.35元/册,价格普遍较低,有可能是因为高校的需求量较大,而且所购买的为非畅销的学术图书,可以享受团购优惠。从外文电子图书的购置单价来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分别为3.19元/册、2.91元/册,总平均值为3.09元/册。外文电子图书的价格是中文电子图书的10倍左右,一些外文数据库商的垄断高价使得高校图书馆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外文电子图书年度购置费多,而所购置的外文电子图书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
2.2 电子期刊年度购置状况
从电子期刊的年度购置费来进行分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期刊年度购置费的馆均值为173.3万元,中位数为132.3万元,标准差为212.6万元,“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106.6万元,中位数为97.9万元,标准差为72.1万元。可以看出“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8年在中文电子期刊的购置费投入强度比较大,而且该类型高校中的部分院校已经认识到中文电子期刊的重要性。虽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当前的中文电子期刊累积量略少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但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对于中文电子期刊的购置投入相对稳定,随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资金的不断投入,二者的这一差距会越来越小。
相对而言,两类高校都在花费巨资购置外文电子期刊,外文电子期刊的购置经费在所有电子资源购置经费中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40.9%、43.9%,“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外文电子期刊年度购置费馆均值为931.3万元,“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527.6万元,前者的投入经费约为后者的1.8倍。以两类高校为分组变量对外文电子期刊购置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类型高校对外文电子期刊购置费投入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这也与两类高校在外文电子期刊累计量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p=0.018)相吻合。从上述这些指标来看,都足以说明“双一流”高校对于外文电子期刊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
2.3 电子报刊年度购置状况
电子报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校纸质报刊资源紧张问题,每种电子报刊订购一份就可以满足全校师生的需要。为了及时获取国内外各产业发展的动态,高校在购买中文电子报刊时也会购买相应的外文报刊,外文报刊虽然价格昂贵,但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连续购买以发挥其巨大的价值,一旦购买便不会轻易削减。
2018年度,“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报刊年度购置量的馆均值为12.0万册、中位数为3.5万册、标准差为23.5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9.4万册、中位数为3.3万册、标准差为18.4万册。而“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报刊年度购置量的馆均值为20.2万册、中位数为3.5万册、标准差为23.5万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均值为8.7万册、中位数为2.7万册、标准差为16.6万册。总体来说,“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中外文电子报刊年度购置量都多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但是“双一流”高校之间的购置量差距较大,“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购置量较为集中。两类高校在购置中外文报刊时各有侧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外文报刊(62.7%)比中文报刊(37.3%)的投入力度大,“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中文报刊(51.9%)比外文报刊(48.1%)的投入力度要大,这也与两类院校的自身定位相符合。
3 对策与建议
3.1 合理把控文献资源的购置比例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和“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在年度文献资源购置费进行比例分配时,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购置费占到总量的99%,两类高校采用1∶2的比例来分配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购置费,符合阅读数字化的趋势发展。在中外文电子资源购置经费的分配方面要根据实际需求来把控,“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在中外文电子图书的年度购置量与馆内累积量占比相似,说明两类高校在购置资源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同时也说明中文电子图书占到电子资源购置量的60%~70%是比较合适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的购置比例相对较大,主要是该类高校更需要外文资源来满足师生的科研工作。两类高校的外文电子期刊年度购置费均占到了购置费总量的40%左右,这个比例也可以为其他高校在分配电子资源购置费时提供指导。高校在兼顾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同时,应该根据自身定位与学科建设合理把控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的购置比例。
3.2 资源购置要符合用户需求
电子资源在高校的购置经费比例中迅速增长,说明了电子资源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大,为了避免购置资源的浪费,在购置时可以先针对师生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本校师生的科研需要按照比例购置中外文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在购置资源时要兼顾学生类别与学生层次,电子期刊、电子报纸都属于连续出版物,续订和新增问题不可避免。图书馆在引进的电子资源后还需做好后续的跟踪分析,对使用过电子资源的师生进行满意度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用于反馈指导电子资源的购置。只有符合用户需求的电子资源才可以激发读者的使用热情,增加读者的电子资源使用率。
3.3 树立电子资源科学发展理念
对于电子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电子资源的购置要与高校的整个文献资源体系相适应,比如说与学校的定位、师生的科研学习能力、与其他类型资源等因素的互补等,根据实际情况来购置所需的资源。虽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在组织国外数据库团购和降低采购价格方面富有成效[10],但是从电子图书的单册定价来看,高校图书馆在购置电子资源时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外文电子图书的价格是中文电子图书的10倍,昂贵的外文资源与有限的购置经费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方面的障碍,所以高校要优先保障重点学科的电子资源建设。“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方面要比“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投入更多,但对于中外文电子报刊在购置时,两类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策略。其他类型的高校在购置外文电子资源时也要立足自身现状,因馆制宜,重视电子资源的投入成本与科研产出的比例,避免电子资源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