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现状分析*
2020-12-04古永洁吴汉华山西财经大学太原030006
●古永洁 吴汉华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 030006)
纸质资源是以纸张记载文字的知识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载体呈现出多元化格局,除了纸质媒体外,还出现了各类数字化媒体,如iPad、Kindle等,“纸质图书消亡论”“图书馆消亡论”等观点甚嚣尘上。由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与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合发布的《阅读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电子书对传统纸书的替代效应并不是很明显,反而电子书对于传统出版、传统图书的拉动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1]。有研究表明,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够显著促进读者使用实体图书馆,使用移动图书馆和纸质图书借阅不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性[2],这表明纸质资源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纸质资源建设、利用率、经费配置、现状等方面。在纸质资源建设方面,黄华娟[3]从多个角度阐述数字时代纸质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分析纸质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的原则,提出地方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方式;赵勇等[4]基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效率评价方法。在纸质资源利用方面,胡振华等[5]对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徐国兰[6]、刘晖等[7]以某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馆藏的利用情况。在经费方面,黄燕华[8]、吴汉华等[9]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用有所增长,但纸质资源的购置费用并未随着电子资源购置费的增加而大幅减少,而是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在现状分析方面,王颖[10]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利用现状。
对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状况,笔者从纸质资源购置费、纸质书刊累积量、年度购置书刊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摸清家底,借鉴经验,提升服务能力。本文以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2018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共116份)纸质资源购置费、纸质书刊累积量、年度购置书刊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所有平均值均由SPSS21.0软件自带的平均值计算功能,依照学校类别单独运算而成,学校类别划分为:前“211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外前“211工程”高校。共有104所高校图书馆提交2018年度的有效数据,其中“双一流”高校图书馆40所,占比38.5%;“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64所,占比61.5%。
1 纸质资源购置费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纸质资源购置费的二级指标有中文纸质图书购置费、外文纸质图书购置费、中文纸质报刊购置费、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是高校图书馆年度购买力的体现。提取的数据中有缺失值,笔者依据统计学规律,采用平均值替补缺失值。
1.1 纸质资源购置费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经费均值为745.31万元,标准差为836.08万元,离散程度较大,各高校间纸质资源购置费差异较大。从语种上来看,中文纸质资源购置费占比51%,外文纸质资源购置费占比49%,大体各占一半。中文纸质图书购置费与外文纸质图书购置费呈高度相关关系(r=0.742,p<0.01),中文纸质报刊购置费与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呈中等强度相关关系(r=0.567,p<0.01)。从购置类型来看,纸质图书的购置费是纸质报刊购置费的两倍多。中文纸质图书购置费与中文报刊购置费呈中等强度相关关系(r=0.574,p<0.01);外文纸质图书购置费与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呈中等强度相关关系(r=0.568,p=0.000<0.01)。
1.2 纸质资源购置费的比较分析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高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但二者在中、外文纸质资源购置费上各有侧重。“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主要集中在中文纸质图书的购置上,该项购置费占比高达57.3%;“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相对均衡,中文纸质图书购置费、外文纸质图书购置费、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占比分别为37.7%、30.3%、27.4%。分析表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相对合理,对外文纸质资源的经费投入更多(详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馆均值比较 (单位:万元)
以学校类型作为分组变量,纸质资源购置费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不同学校类型的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类型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存在显著差异(p<0.01)。“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经费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两倍多。这与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相符。“双一流”高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梯队,其图书馆也得以成为“一流大学图书馆”或“一流学科图书馆”[11]。因此,在推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同时,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也更多。但笔者以为,若对“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投入不足,会进一步拉大二者的差距,故不能太过于厚此薄彼,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高校图书馆间的经费投入。
为进一步研究两类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用二级指标的关系,将学校类型分组对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经费的二级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弱,甚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各二级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中高度相关关系。这一现象说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更注重纸质资源购置经费的合理分配。各二级指标间具体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相关系数矩阵
2 纸质书刊累积量现状分析
纸质书刊累积量下设纸质图书累积量与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两个指标。
2.1 纸质图书累积量现状分析
纸质图书累积量包括中文、外文纸质图书累积量两个指标,其中,中文纸质图书累积量还下设指标古籍累积量。
(1)纸质图书累积量的总体分析。从总体上看,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累积量馆均值为303.8万册,中文纸质图书累积量、外文纸质图书累积量均值分别为271.5万册、32.3万册,占比89.4%、10.6%。其中,中文纸质图书中的古籍累积量均值为10.6万册,占中文纸质图书累积量的3.9%,其标准差为12.6万册,众数为0,极大值为41.9万册,可看出各高校图书馆的古籍累积量差异较大,即少数图书馆拥有多数的古籍资源,形成古籍的“马太效应”现象。这种“马太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古籍资源较多的图书馆对古籍形成垄断,造成高校图书馆间古籍资源数量的失衡;另一方面,古籍资源的保护、修复、管理等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才、特定空间等,又对收藏古籍资源的高校图书馆有更高的保护要求。古籍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已经有较成熟的条件,再增加更多的古籍资源,边际成本较低;而没有古籍的图书馆,在获得一些古籍后,需要专门配置相关人员、空间、管理等,成本较高。
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面临着经费、空间上的挑战。故笔者将纸质资源购置费、图书馆总面积、在建馆总面积、分馆数量、分馆总面积与纸质图书累积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纸质图书累积量与纸质资源购置费、分馆总面积、图书馆总面积均存在显著的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67,0.384,0.345,p值小于0.05。在建馆总面积(p>0.05)、分馆数量(p>0.05)与纸质图书累积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纸质图书累积量与图书馆规划新馆、建设分馆数量的关系不显著,这些体现图书馆功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的借阅服务,目前图书馆更强调“重塑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打造更大的用于合作和交流的动态学习空间”[12],故在修建新馆或建立分馆时,与创客空间、小组讨论空间、讲座空间等新型空间服务相比,纸质资源并非优先[13]。
(2)纸质图书累积量的比较分析。为研究两类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累积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笔者以学校类型作为分组变量,纸质图书累积量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p=0.091>0.05)。但二者在具体指标上有所差别:从均值上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累积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从比例上看,虽然“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累积量占比更高,但古籍累积量与外文纸质图书累积量占比却更低(详见表3)。分析表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更丰富,馆藏结构更合理,学科特色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纸质图书累积量更多,古籍特藏文献更丰富,中外文纸质图书比例更合理。
表3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累积量比较分析 (单位:万册)
2.2 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现状分析
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包括中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与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两个指标。
(1)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的总体分析。从整体上看,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2018年度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馆均值为91.45万册,中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馆均值为30.04万册,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馆均值为61.41万册,分别占比33.2%,66.8%。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是中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的两倍多。这是由国外数据库商对外文数据库形成垄断所造成的,当国内高校购买国外数据库时,国外数据库商往往要求国内高校图书馆购置其发行的纸质期刊[14]。高校图书馆为了购买其数据库,不得不购买与数据库绑定的纸质期刊,导致图书馆外文纸质期刊的大量累积。
将纸质资源购置费用、图书馆总面积、在建馆总面积、分馆数量、分馆总面积与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仅有分馆数量与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存在显著的高度相关关系(r=0.913, p<0.01)。这主要是由于报刊等更新太快,数量过于庞大,大量过刊利用率低却占据图书馆大量空间。而纸质资源购置费、图书馆总面积、在建馆总面积、分馆总面积与纸质期刊累积量不存在显者的相关性,与上述纸质图书累积量结论相反。分析表明:纸质图书与纸质期刊各有特点,对纸质图书与纸质期刊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管理纸质图书需要注重与纸质资源购置费用、图书馆总面积、分馆总面积等相协调,而管理纸质期刊更需偏重与分馆数量相适应。
(2)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的比较分析。以学校类型作为分组变量,以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如表4所示:“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高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但二者在中文、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上呈现相反结果。“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更侧重于外文纸质期刊,其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所占比例高达72.5%,约是中文的3倍;“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大体各占一半。这主要是由于“双一流”高校对标国际一流高校,其图书馆收藏需要更多外文期刊,才能满足师生科研需求。
表4 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合订本累积量馆均值比较 (单位:万册)
3 年度购置纸质书刊量现状分析
阮冈纳赞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即图书馆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的结合体。藏书作为图书馆三个生长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处于不断生长的过程,每年购置新书实属应有之义。故高校图书馆所藏纸质书刊也应处在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年度购置纸质书刊量”可作为衡量纸质书刊年度增长状况的指标。年度购置书刊量具体包括年度购置纸质图书和年度购置纸质报刊两个方面。
3.1 年度购置纸质图书现状分析
年度购置纸质图书反映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增长情况,具体包括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和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
(1)年度购置纸质图书的总体分析。从总体来看,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2018年年度购置纸质图书馆均值为7.12万册,其中,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馆均值为6.69万册,占比93.9%;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馆均值为0.43万册,占比6.1%。可见中文纸质图书是高校图书馆采购的主体部分,是图书馆纸质馆藏增长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结合表1可知,高校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均值为341.37万元,外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均值为175.70万元,故由此可推断购置中文纸质图书均价为51.02元/册,购置外文纸质图书均价为408.60元/册,这说明由于外文纸质图书均价过高,导致外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占纸质图书购置经费的33.9%,而其购置量却仅占6.1%。
将纸质资源购置经费分别与年度购置中、外文纸质图书进行皮尔森相关分析发现: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与纸质资源购置费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0.937,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纸质资源购置经费与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存在显著的高度相关关系,说明纸质资源购置经费总量决定了年度外文纸质图书购置量,对上文中“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比“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外文纸质图书累积量更多也做出了解释。
(2)年度购置纸质图书的比较分析。以学校类型为分组变量,分别以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值检验,以检验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p<0.05)、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相比,“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中文与外文纸质图书的册数馆均值更高,但各自所占比例略有差异。如表5所示,两类高校的图书馆年度购置中文纸质图书所占比例远高于外文纸质图书,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年度购置外文纸质图书所占比例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五倍。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外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约是“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6倍。
表5 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图书馆均值比较 (单位:万册)
3.2 年度购置纸质报刊现状分析
年度购置纸质报刊反映高校图书馆纸质报刊增长的情况,具体包括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份数、种数,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份数、种数四个指标。
(1)年度购置纸质报刊的总体分析。总体而言,2018年度,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纸质报刊份数馆均值为2 388.82份,年度购置纸质报刊种数馆均值为1 749.67种。其中,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份数馆均值为2 134.70份,种数馆均值为1 534.58种,平均购置每种中文纸质报刊1.39份;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份数馆均值为254.12,种数馆均值为215.09,平均购置每种纸质报刊1.18份。结合纸质报刊购置经费分析,中文纸质报刊购置经费馆均值为43.10万元,可推断中文纸质报刊购置费平均为201.9元/份,280.9元/种;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馆均值为193.97万元,可得出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为7 632.7元/份,9 018.1元/种。由于报刊是连续性出版物,具体分摊到每个月份,中文纸质报刊购置费为16.8元/份,23.4元/种;外文纸质报刊购置费为636.1元/份,751.5元/种。从比例来看,外文纸质报刊购置经费占比23.3%,中文纸质报刊购置费仅占比5.7%,但中文纸质报刊份数是外文的8倍多,种数是外文的近7倍。
将纸质资源购置费、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份数、种数,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份数、种数进行皮尔森相关分析发现:纸质资源购置费与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份数、种数分别呈中等强度相关;与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种数呈高度相关,却与份数呈弱相关,表明外文纸质报刊价格的昂贵,高校图书馆更倾向保种留刊。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份数与中文纸质报刊种数呈高度相关,与外文纸质报刊种数呈中等强度相关,与外文纸质报刊份数存在弱相关关系。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份数与外文纸质报刊种数、中文纸质报刊种数均呈中等强度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还是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种数和份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指标间相关系数具体见表6。
表6 年度购置报刊份数、种数相关系数矩阵
(2)年度购置纸质报刊比较分析。为检验两类高校图书馆年度纸质报刊购置份数、种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笔者以学校类型为分组变量,分别以年度纸质报刊购置份数,年度纸质报刊购置种数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值检验,结果发现:就份数而言,两类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份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度购置外文纸质报刊份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双一流”外的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相比,“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年度购置中文、外文纸质报刊份数均值较高,但二者在比例上基本持平。从种数来看,两类高校图书馆年度购置中文纸质报刊种数(p<0.01)、外文纸质报刊种数(p<0.01)均存在显著差异。“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年度购置中文、外文纸质报刊种数更多,且外文纸质报刊种数所占比重更高。这与上文外文纸质报刊累积量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详见表7)。
表7 高校图书馆年度报刊购置份数、种数馆均值比较 (单位:册)
4 建议
4.1 加强外文纸质资源馆际合作
外文纸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图书馆为相关学科专业提供科研创新及专业学习能力的强弱。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拥有较多研究型人才,应当注重外文纸质资源的采购和选择,保障学校师生的科研需求。然而,通过统计分析发现,51%的购置经费购买的中文纸质资源占比却高达91.7%,49%的购置经费购买的外文纸质资源仅占比重8.3%,外文纸质资源的购置费用之高可见一斑。为了缓解高校图书馆资金的有限与外文纸质资源购置费用昂贵的矛盾,高校图书馆之间可加强外文纸质资源的馆际合作。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优势互补。
4.2 加强特色纸本馆藏构建
数字资源的同质化使各高校图书馆逐渐失去资源特色和学术魅力,特色纸本馆藏成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吸引学者,确立学术地位的安身立命之本[15]。上述分析发现,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本古籍资源仅占中文纸质资源累积量的3.9%,且各高校间存在不平衡状态,形成了古籍资源的“马太效应”。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采购时可适当向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倾斜,增加古籍再版图书的采购,优化纸质馆藏结构,形成自身馆藏特色和学术优势。但由于高校图书馆购置经费有限,可通过馆际互借、馆际合作或者图书馆联盟等方式实现互利共益。
4.3 提高纸质资源馆藏采购质量
通过分析发现,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累积量均值高达三百多万册,且年度纸质资源增长馆均值为7万余册,可见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较为丰富。虽然纸质资源使用率符合“二八律”,即通常只有两成左右的资源被人经常使用,八成左右的资源极少被人使用甚至无人使用[15],但不意味着未被使用的纸质资源就是没有价值的。如果要建设一个有学术潜力的收藏,就必须包含有使用潜力但目前未必有人用的书[16]。这为高校图书馆采购纸质资源提供了思路,即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有潜力的纸质资源。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读者需求采购与专门学者的建议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在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确保所购纸质资源的质量,注重馆藏的数量,更重馆藏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