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活动视域下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甜品屋”活动为例

2020-12-04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梅南幼儿园俞燕琴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甜品计划幼儿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梅南幼儿园 俞燕琴 陈 琦

一、研究的缘起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很高的一种活动形式。由于各种原因,幼儿对某个区域活动的兴趣常会“由浓转淡”,例如我们特别注意到我们设置的“甜品屋”,参与的幼儿越来越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活动材料的结构化程度较低而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是导致幼儿对“甜品屋”逐渐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

项目式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在活动中强调幼儿的参与,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构建活动,围绕一个主题确立活动项目,明确项目研究、项目开展的方法,通过项目问题的生成、探究、解决、调整,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试图区别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甜品屋”区域活动的构建,以项目式活动来重构“甜品屋”活动,并希望通过真实的材料操作,更好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给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甜品屋”项目式活动的实践

(一)师幼商讨大计,活动再次构建

1.幼儿说需求

如何让幼儿对“甜品屋”的活动更感兴趣呢?我们倾听幼儿的需求,给予幼儿自主思考与决策的机会。我们将幼儿想要什么、想怎么做、想做什么等内容进行梳理。(详见“表1”)

表1 幼儿对“甜品屋”活动的需求

2.师幼商讨方法

幼儿有需求,但是他们对“甜品屋”并没有任何经验,只是在职业体验馆进行过简单的职业体验。他们对于“甜品屋”工作人员的组成缺乏了解,对于材料的利用也是一知半解。幼儿和教师共同商讨并试图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详见“表2”)

表2 幼儿想了解的“甜品屋”问题和相关方法

在问题面前,教师从商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看到了幼儿美好的期待。教师充分信任幼儿,在商讨中幼儿有充分的“自主”,包括活动自主、表现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等。教师不再以一个传统的权威形象站在幼儿面前,而是以一种支持者的形象出现在活动中。幼儿人人能畅所欲言,教师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和幼儿一起潜心建构课程、真诚商讨。

3.“我们的决定”——项目分组,自主选择

运营“甜品屋”的工作有很多种。在幼儿了解与明确“甜品屋”各个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表格,引导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来确定自己的选择。教师遵循安全性、适宜性和发展性原则,以内容、兴趣、能力等维度为依据,对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划分、筛选,确定适合操作的工作项目内容,并鼓励幼儿投票,最终确定两个工作项目内容,分别为“营业部”与“食品部”的运营。(详见“表3”)

表3 幼儿参与“营业部”和“食品部”运营中的职业选择

(二)教师巧用策略,幼儿推进“工作”

我们运用“计划→实施,再调整→回顾”的策略,支持幼儿自主预设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并对计划进行反思,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和调整的机会。

第一,计划先行。幼儿有了计划,他们的“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自己或者同伴的行动,从而增强幼儿“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甜品屋”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次活动中,幼儿了解什么是计划之后,明确分组,按部门开始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

[场景一]“食品部”的幼儿围坐在一起,就制作什么甜品、要怎么制作、哪些甜品的制作更适合他们的能力等问题进行讨论。在筛选甜品时,教师将调查的结果与“食品部”的幼儿进行沟通,最后确定两种甜品(甜甜圈、木糠杯)。后来,幼儿对于需要收集哪些材料,你一句我一句,更多的是在提出各种疑问。目标不够明晰,商讨无法进行。教师指导幼儿从每人提出各自计划,到相互商讨哪个计划更加具体明确,最后确定一种计划。在计划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制作甜品的材料及工具,明确了自己想要制作的甜品。幼儿形成了两份计划——材料计划和步骤计划。

[场景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恰逢幼儿园“游戏节”活动,需要在户外开展真正的买卖游戏。幼儿来到操场上,进行实地观察,并对“甜品屋”的区域划分进行规划,划分出制作区、收银台、会客区。在计划的过程中,对于甜品展示柜的位置,幼儿出现了分歧:有的幼儿认为甜品展示柜应放在制作区旁边,方便甜品师摆放甜品;有的幼儿认为甜品展示柜应放在收银台旁边,方便购买的人取甜品。幼儿各自表达观点后,希望教师能帮助他们做决定。教师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真实选择,并不是由教师帮他们选择。最终幼儿决定两个地方各放一个。

第二,按计划实施,发现问题后再调整。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操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一些没有预设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调整,从而完善自己的操作。

[场景一]幼儿通过计划的制订,对于制作的过程有了一定了解。他们开始了实际的操作。第一次制作甜甜圈,面粉与水的比例始终控制不到位。电子秤上的数字与“计划”上的数字明明相同,面团却始终成不了形,要么太湿,要么太干,导致制作出来的甜甜圈不是很软就是很硬。看着自己制作的甜甜圈,“甜品师”们开始反思制作的每一个过程是否有误。在反思的过程中,糖糖有了发现,原来装面粉的盆也有重量,一放上秤就已经有数字出来了,所以需要去掉盆的重量才能得出正确的比例。幼儿于是进行调整,他们决定重新制作一次。这一次的甜甜圈松软美味,得到好评。

[场景二]第一次活动中,正当幼儿忙得不可开交时,总是会有很多临时性问题出现。活动结束后,幼儿集中进行了反思及反馈,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交流。他们发现以下问题:(1)两边都放食品柜,但“顾客”不知道,很多“顾客”自取了食物。(2)“顾客”吃完后桌面脏乱无人整理。(3)垃圾无处丢弃。(4)“顾客”吃完,嘴巴很脏,需要的纸巾没有准备。(5)没有进行环境布置,环境不够优美温馨。针对以上的问题,幼儿调整了计划:两名幼儿收银、送餐,另外两名负责整理堂食的现场。他们对“甜品屋”的环境也进行了调整,桌子上铺上桌布并摆上小花,准备了纸巾以及垃圾桶。调整后,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三,活动回顾,分享成果。我们通过“游戏节”的分享与评价环节,引导幼儿进行了一次比较完整的课程展示,鼓励幼儿更全面地分享自己的操作。(参见“表4”)

表4 幼儿相互分享与评价片段

三、活动收获与反思

(一)项目式活动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

自主的学习方式、真实材料的提供,为活动营造了支持性氛围。项目式活动的基本理念是相信幼儿能够自己建立或“构造”自己关于世界的认识,这就意味着学习并非简单地由成人将信息传递给幼儿的过程,相反,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在“甜品屋”的项目式活动中,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幼儿自主安排活动计划、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提出多种想法,相互合作。活动的后期,幼儿甚至已经“忽视”教师的存在。教师只是一位旁观者,而幼儿知道教师就在那里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种主动参与式行为正是源于支持性的环境和教师的支持性引导。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分享交流,并大胆地做出选择和计划,获得积极的、快乐的和自然的体验。

(二)项目式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支持性引导者

原来的“甜品屋”活动,教师主导了环境的创设和活动内容。项目式活动的开展促使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给幼儿自主决定的空间,就意味着限制教师的决定空间。随着活动的推进,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建构了新的角色意识,也慢慢理解了项目式活动的意义。

(三)以幼儿为中心,不断推进项目式活动

“甜品屋”项目式活动中,教师引导活动的手段还比较单一,活动内容的衍生和调整还比较有限。活动的前期,教师常常会忽略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在后续的项目式活动中,教师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设计理念,丰富活动的推进和调整技巧,以支持幼儿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甜品计划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来自马来西亚胡传统甜品
甜蜜的1+1一杯甜饮+一道甜品
将那些爱 用甜品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