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ISPR系统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2020-12-04叶洲杰王心睿

生物技术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库靶标基因组

叶洲杰 王心睿

(1.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州 35001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研究中心,福州 350001;3.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4.国家卫健委非人灵长类生育调节技术评价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13)

探究基因在信号通路中的功能与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作用,仍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因编辑技术作为后基因组学时代的重要研究工具,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人类从未停止在基因编辑技术上的探寻和革新,其研究历程从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到规律性成簇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簇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有了飞速的发展[1]。CRISPR/Cas技术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在细胞或动物水平实现高效率的基因敲除,而受到广泛的研究运用。

CRISPR/Cas系统是以细菌和古细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天然防御机制为基础发展成的一项新基因编辑技术[2],Ⅱ型CRISPR/cas系统在发挥基因编辑功能时只需要Cas9一种核酸酶参与作用,避免了其它类型CRISPR需要多蛋白相互作用的过程[3-4]。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凭借其简单方便、操作性强等优势,2013年被Science杂志列入十大科技研究进展之一,同时Nature杂志子刊方法学杂志将其列入2013年年度研究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小鼠、恒河猴、果蝇等动物的受精卵或胚胎进行基因敲除,构建基因敲除模型,在生长机制调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靶点研究分析、耐药机制研究等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1 CRISPR/Cas9系统介绍

CRISPR/Cas9系统主要两部分组成(图1):一部分由crRNA(CRISPR-derived RNA)含有20 nt序列能够特异性结合不同靶标基因。crRNA与tracrRNA(trans-activating RNA)形成tracrRNA/crRNA 复合物作为Cas9蛋白结合结构域,招募Cas9蛋白到crRNA结合的基因序列处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6-7];另一部分为具有Ruvc1和HNH核酸内切酶活性的Cas9蛋白[8],蛋白两端携带了核定位信号NLS,确保Cas9蛋白能够进入细胞核完成对目的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切割[9]。为了保证Cas9蛋白的有效切割活性,sgRNA靶标目的基因序列的3'端要具有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PAM,-NGG-)位点的存在[10]。

细胞对于损伤的DNA序列能够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和同源介导双链DNA修复(Homology directed repair,HDR)对断裂的DNA链进行修复,实现对DNA序列的特异性突变[11]。对于sgRNA有可能存在基因脱靶与非靶标基因配对而引入新的突变,导致实验现象不准确出现误差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宿兵团队[12]使用与人类进化关系最为接近的猕猴,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CPH1基因缺失小头症猕猴模型,通过对多只MCPH1基因缺失猕猴与其野生型父母本猕猴进行二代测序分析,比对发现在MCPH1缺失猕猴基因组中并未出现大量新发突变,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在sgRNA对应基因切割区域也并未发现长片段的基因结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人灵长类猕猴基因组中,CRISPR/Cas9不会导致较高的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 CRISPR/Cas9生命科学研究应用

2011年,Bhaya等[13]将外源自发突变抗噬菌体感染嗜热链球菌的CRISPR系统导入大肠杆菌中,大肠杆菌获得了抗噬菌体感染能力。2013年,张峰团队[14]将Ⅱ型CRISPR/Cas9系统导入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对于哺乳动物的基因编辑。这些研究结果证明CRISPR/Cas9系统能够在不同物种间发挥相同的功能。至2013年以来,人们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基础科学中的研究成果澎涌而出。2017年,李晓江课题组[15]运用腺病毒侵染运送的方式敲除亨廷顿模型小鼠脑细胞中的mHTT基因,发现缺失mHTT基因表达后能够恢复亨廷顿小鼠的运动能力。2019年,冯国平课题组[16]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对恒河猴的SHANK3基因进行敲除,探究SHANK3在自闭症的作用。研究发现,恒河猴在缺失SHANK3后睡眠质量降低且重复性动作增多。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对于了解人类脑神经环路异常以及自闭症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中,其在临床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CAR-T作为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血液癌症与淋巴细胞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在T细胞中插入嵌合抗体片段主要还是通过慢病毒或转座子随机插入T细胞基因组中,随机插入造成T细胞基因功能的破坏以及出现的风险是不可而预的[17]。2018年,Fraietta等[18]在T细胞的TET2基因中利用CRISPR/Cas9和同源重组的方式插入CD-19 CAR,电转染方式在外源载体导入T细胞中,定点敲入外源表达阅读框,从而实现了在T细胞中定点构建CAR-T细胞。2020年,李大力课题组[19]运用CRISPR单碱基突变技术,成功编辑HBG1/2启动子上的BCL11A结合位点,诱导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γ珠蛋白的表达,明显改善了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成熟程度,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手段。

现今对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以及运用已经逐渐成熟,该技术已经成功被运用到小鼠、猕猴、拟南芥、线虫、果蝇等动植物基因研究中[20]。CRISPR技术除了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之外,CRISPR系统延伸应用对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高通量筛选人类疾病调控基因、肿瘤耐药机制研究、遗传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诊断同样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有效推动了人类临床医学研究发展。

3 CRISPR系统转化医学应用扩展

3.1 CRISPR诊断技术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运用风靡全球时,张峰、Doudna等多位研究者对除Cas9蛋白以外的CRISPR相关蛋白(Cas蛋白)研究逐渐深入,研究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功能结构不同的Cas蛋白[22-23]。通过Cas蛋白的切割活性,利用CRISPR系统作为体外分子诊断,将CRISPR技术应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21]。CRISPR诊断技术能够在体外方便快捷地识别诊断病原体基因序列,在对靶标序列切割时释放信号达到对疾病的快速诊断,其在新生儿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病毒感染检测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与常规RT-PCR的基因检测鉴定技术相比具有灵敏度强,方便,快速等特点,能适用于偏远山区医疗设施条件差的地区,甚至能够做到即时检测。

2015年,张峰等研究发现另一II型CRISPR系统的核酸内切酶Cas12a蛋白,其同样具有在sgRNA引导下对双链DNA进行特异性切割的活性[22]。随后Doundna等发现,当Cas12a蛋白对双链DNA进行切割后,它能对周围的单链DNA进行极高活性的随机切割[23]。利用这个特性,Doundna团队研发了DETECTR(DNA Endonuclease Targeted CRISPR Trans Reporter)诊断系统,在DETECTR系统中包含了CRISPR-Cas12a、特异性针对靶标sg-RNA、荧光报告分子(图2)。Doundna运用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等温扩增系统,在37℃ RPA能对靶标基因实行快速扩增。Cas12a对靶标基因进行切割后能够对周围单链荧光报告分子进行切割,切割暴露后的荧光基团信号能够被信号采集器收集,通过评估荧光强度,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sgRNA特异性结合的靶标基因序列。Cas12a被开发成高灵敏度的DNA分子检测工具,Doundna博士运用该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出含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样本中的HPV16和HPV18这两个高风险类型[24]。CRISPR-Cas12a对于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的DNA分子检测,这也暗示了运用CRISPR系统作为临床诊断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CRISPR诊断技术同样能够适用于RNA分子诊断,2016年,张峰等发现Cas13a蛋白在切割靶标RNA序列后仍能保持切割活性对周围RNA进行切割[26],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collateral cleavage”。根据这一特性Doundna将Cas13a蛋白运用于RNA诊断中[27],将Cas13a蛋白的“collateral cleavage”特性运用于RNA检测(图3)。然而最初Cas13a用于R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有待提高,这使CRISPR RNA诊断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局限。2017年,张峰等对CRISPR/Cas13a诊断平台进行了优化,SHERLOCK(Specific High-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系统将诊断灵敏度提升百万倍,能够检测出每微升体积中只含1个拷贝的寨卡病毒或登革热病毒[28]。2018年,Science杂志中连发4篇关于CRISPR/Cas13a 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张峰等开发的HUDSON(heating unextracted diagnostic samples to obliterate nucleases)技术在常温下结合SHERLOCK系统能够在2 h内快速完成对患者体内登革热病毒检测[29-30]。CRISPR诊断技术的简便快捷和高灵敏度等特点与传统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相比不需要复杂的检测仪器设备,张峰等将检测信号以检测试纸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30],在高灵敏度检出效率的的同时,避免了携带仪器设备不便以及高成本检测等问题,其作为临床转化研究应用对于人类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图2 CRISPR/Cas12a体外诊断图示[23]

2019年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造成全国数万人感染,由于能够在人群中接触传播,造成了高传染性与高致死性,SARS-CoV-2的死亡率为2%[31],已经对生命安全与正常工作活动产生严重危害。SARS-CoV-2病毒具有14-20 d不等的潜伏期,常规的real-time PCR和胶体金病毒检测法由于灵敏度不高且对病毒检出拷贝数有要求,导致不能够及时检测病毒的存在,使得病毒携带者能够在人群中广泛传播。2020年2月,张峰等向全球公布了使用基于CRISPR/Cas13的SHERLOCK技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详细操作流程文档,SHERLOCK技术检测新冠病毒高灵敏性,可以检测出每微升仅10-100个拷贝的病毒。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只需纯化的核酸分子样本,1 h即可完成检测,减少了常规核酸提取等实验操作过程,能够快速方便地准确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

图3 CRISPR/Cas13a分子诊断示意图[25]

张峰团队利用Cas13核酸酶的酶切活性研发出高灵敏度的人类体内RNA病毒,细菌或其他靶标存在的RNA分子诊断技术后,对核酸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推进性的作用。2019年。张峰等将Cas13蛋白的分子诊断能力与抗病毒活性整合在一起,研发 出CARVER(Cas13-Assisted Restriction of Viral Expression and Readout,Cas13)系统[32],该系统在识别诊断靶标RNA的同时能够治疗病毒的感染,研究者通过确定数百种可能潜在感染人类的ssRNA病毒物种中的数千个潜在Cas13 crRNA靶位点,首先将Cas13蛋白表达载体与工程化的crRNA导入细胞中,24 h后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甲型流感病毒(IA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3种不同RNA病毒分别侵染宿主细胞,研究发现在感染24 h后,宿主细胞中的病毒RNA水平显著降低40多倍,而在IA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8h后,检测发现IAV病毒的侵染能力降低了300多倍。运用CARVER系统在检出靶标病毒存在的同时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的RNA病毒,其对于针对已知或新发现的人类病原体感染时,作为快速诊断和抗病毒药物研发中具有巨大的潜力。2020年,面对突发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哈佛医学院Nguyen等[33]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将CRISPR/Cas13d系统与多个靶向SARS-CoV-2病毒多肽编码区的guide RNA输入新冠肺炎患者体内。Cas13d的核酸酶活性切割SARS-CoV-2病毒RNA序列,从而避免了病毒的复制增殖导致对人体的伤害,运用“病毒杀伤病毒”的研究治疗方法,避免了由于病毒容易突变而导致对抗病毒药物耐药性问题的出现,对于高效、方便、高灵活性的快速治疗预防RNA病毒,以及对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突变RNA病毒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然而在进入临床研究之前需在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中对其诊断SARS-CoV-2或其它RNA病毒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评估。

运用CRISPR体外诊断检测平台能够对新型冠状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烈性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判定,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治疗隔离,减少病毒传播。CRISPR在医疗设施条件薄弱地区能够起到强大检测作用的同时,还能够针对病毒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作为一种新的病毒临床治疗手段;不同亚型的病毒检测区分;临床表型相似的RNA病毒区分;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检测等方面具有众多应用。CRISPR诊断技术同时推动了临床即时检验技术(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发展,在不需要专业临床检验医生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检验试纸等就能快速准确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检测,对于对症及时救治提升患者生存率,减缓疾病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3.2 CRISPR基因敲除文库

人类及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初步完成,人们对于基因功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基因在人类生理功能调控、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研究、基因与对于肿瘤治疗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的耐药性机制以及更多问题仍有待科学家们的探索。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实验手段以及对基因功能的认知,解决疾病的发病过程和发生机制、通过寻找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功能性基因,为人类临床疾病治疗研究新的靶点与研究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高通量基因筛选技术的出现在全基因组范围或部分基因组范围内通过干扰基因表达筛选候选基因,成为功能性基因筛选的重要手段。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多基因范围甚至全基因组规模上构建基因敲除载体文库成为了可能。使用CRISPR基因敲除文库构建细胞敲除文库在哺乳动物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基因敲除并筛选候选基因开创了基因组研究的新时代[34]。前期使用cDNA文库基因外源过表达系统筛选候选基因,但是由于细胞转录组比较复杂存在不同剪切体等情况,使得cDNA文库不能覆盖完整基因组[35]。RNAi干扰文库也曾被用于基因功能缺失筛选[36],siRNA通过降解同源mRNA序列而降低基因表达,但是siRNA并不能完全抑制基因的表达[37],使得实验观测表型不明显且存较高脱靶率[38]。CRISPR/Cas9敲除文库由于特异性强,覆盖性广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弥补上述高通量筛选系统的不足而广受青睐。2014,张峰等靶向人类基因组中18 080个基因构建人类全基因组CRISPR敲除慢病毒文库,每个慢病毒载体中携带了靶定不同基因的sgRNA,利用该系统在黑色素瘤模型中筛选维罗非尼耐药性基因,从中研究发现了NF2、CUL3、TADA1等基因参与了维罗非尼耐药机制调控[39]。对于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一直成为急需解决的临床治疗问题。利用CRISPR全基因组敲除文库进行高通量耐药基因筛选,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研究手段。

病毒感染造成的人类疾病往往由于其与宿主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造成巨大危害,如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造成人类肺炎感染。运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文库筛选病毒受体或宿主病毒依赖基因,有助于开发新的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2018年,Han等[40]在人肺上皮细胞中利用全基因组敲除文库构建了一个含1.9万个不同基因打靶的肺上皮细胞敲除文库,禽流感病毒H5N1侵染文库细胞后,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SLC35A1基因作为H5N1病毒细胞受体参与病毒结合,而CIC基因能够调控宿主细胞的免疫调控应答,缺失CIC时肺上皮细胞能够表现出良好抗病毒效果。

根据信号通路以及基因作用靶点合理设计敲除文库大小,结合正向筛选系统或负向筛选系统,CRISPR基因敲除文库能够有效的用于药物作用基因靶点筛选、癌症驱动基因筛选、抗病毒感染基因与长链非编码RNA等研究中。

3.3 CRISPR干扰

人们对Cas9蛋白结构解析发现Cas9蛋白具有识别sgRNA指导与靶标基因结合结构域外还存在两个核酸酶切结构域,能够在PAM位点前3个碱基处对双链DNA进行切割,人们通过突变的方式“钝化”Cas9蛋白的切割活性,保留在sgRNA引导下以相同精确度与靶基因结合能力,形成dCas9蛋白[41]。dCas9蛋白通过与转录激活或抑制因子等效应器结合,在启动子、转录调控原件或CDS区等在不对DNA进行精准切割下对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既可以增强基因的表达也可以抑制基因表达。

2013年,Fujita等[42]将化脓性链球菌Cas9蛋白核酸酶结构域引入RuvC结构域D10A和HNH结构域H840A突变,突变后的Cas9蛋白称为dCas9蛋白。dCas9失去对双链DNA核酸酶切割活性,而保留了在guide RNA引导下与目的基因特异性结合能力。dCas9蛋白与Kox1蛋白转录阻遏结构域KARB形成融合蛋白,KARB通过招募多种组蛋白修饰因子通过形成异染色质从而抑制了基因表达[43]。dCas9-KARB系统在不破坏细胞基因组前提下,有效的抑制了基因的表达水平。2016年,Liu等[44]对人类6类转化细胞和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中16 401个长链非编码LncRNA作用位点筛选,利用CRISPR干扰技术抑制了这些非编码转录本的转录,探究其作用位点参与细胞生长的调控。研究筛选发现了499个位点对于细胞稳定生长是必须的。CRISPRi技术适用于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中,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很好的用于细胞生长分化通路研究。

CRISPR/dCas9系统除了dCas9蛋白与KARB等转录抑制因子形成融合蛋白,阻滞基因转录从而敲降基因表达水平外,还可以运用于表观遗传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45],如组蛋白乙酰化dCas9-P300修饰表观遗传激活系统;组蛋白去甲基化dCas9 LSD1表观遗传抑制系统;DNA甲基化dCas9-DNMT3A 修饰系统等研究中。利用sgRNA识别特异性的靶标基因,dCas9蛋白携带基因修饰因子准确定位靶基因,探究基因调控过程。

3.4 CRISPR/dCas9激活系统

经过改良的跨表观遗传调控CRISPR/Cas9系统激活基因表达,对于恢复沉默基因表达、弥补基因缺陷、改变细胞命运等有重大研究意义[46]。许多疾病的发生并非由于基因突变造成,而是由于表观遗传学修饰过度甲基化或乙酰基化等阻碍了基因表达[47]。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白血病与淋巴癌中过度甲基化导致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加强,在慢性淋巴白血病中也显示出更高水平的甲基化异常[48]。CRISPR/dCas9系统揭示了一个基因跨表观遗传修饰表达技术平台,酶切结构域失活的dCas9蛋白不具备核酸酶活性,在sgRNA牵引下dCas9蛋白特异性地与目的基因结合,dCas9蛋白能够招募内源性转录复合物启动基因的翻译表达。

2013年,Maeder等[49]对CRISPR/Cas9系统进行了改造,研究者对Cas9蛋白的核酸酶活性进行破坏,而保留了在sgRNA引导下与靶基因特异性活性,称为dCas9。研究者将dCas9与转录因子VP64构建融合蛋白,VP64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可以与转录因子的转录活化结构域结合,从而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50]。在sgRNA的指导下dCas9-VP64融合蛋白特异性地结合在神经营养因子NTF3的启动子序列上,特异性地激活NTF3基因的表达[51]。2017年,Liao等[52]在CRISPR/Cas9系统中引入转录激活复合物MS2-P65-HSF1(MPH)[53],并缩短了sgRNA的长度成为14 nt RNA的dgRNA,guide RNA长度的缩短能够避免Cas9蛋白切割DNA序列。如图4所示,研究者在Cas9模型小鼠中通过靶向激活基因成功修复急性肾损伤、I型糖尿病等疾病表型。运用CRISPR/dCas9激活系统,能够提升细胞靶标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剂量补偿效应。在人体基因中往往很多单基因拷贝的发生就能导致疾病的发生,2018年,Matharu等[54]构建SIM1单拷贝突变模型小鼠,小鼠缺失一个拷贝的SIM1基因表达后,能够导致肥胖症的发生。研究者在小鼠4周龄时通过AAV腺相关病毒将dCas9-VP64和靶标SIM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sgRNA运送进小鼠脑部。研究发现接受CRISPRa(CRISPR activation)治疗的老鼠SIM1基因表达水平能够恢复至野生型小鼠水平,而且体重比对照小鼠减轻40%左右,身体也更加健康。运用CRISPRa系统恢复基因表达剂量从而治疗基因单拷贝变异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图4 改进的CRISPR/Cas9激活系统图示

某些疾病的发生或生理功能紊乱是由于基因沉默或表观遗传学修饰导致基因表达剂量不足造成。CRISPR/dCas9激活文库在恢复沉默基因表达,对疾病、病毒感染等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潜力。2015年,张峰等运用CRISPR/dCas9系统针对人体2万多个基因设计70 290个sgRNA,构成人全基因组CRISPR/dCas9激活文库[55]。筛选促进黑色素瘤细胞抵抗BRAF抑制剂PLX-4720耐药激活基因,研究者将CRISPR激活系统导入大量的黑色素瘤细胞中,在激活细胞文库中进行PLX-4720耐药激活基因筛选。实验得到候选基因BCAR3与EGFR作为ERK信号通路下游和上游调控点参与耐药机制[56-67]。2017年,Heaton 等[58]运用CRISPR/dCas9激活系统构建靶向人全基因组23 430个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 bp左右的sgRNA文库[59],将融合蛋白dCas9-VP64与转录因子MS2-p65-HSF1导入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中,构建A549全基因组激活细胞文库。使用甲型流感病毒(IVA)筛选过表达基因后能够抵御IVA病毒的侵染,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B4GALNT2基因后能够显著抑制IVA病毒的侵染能力,其作为一个新型药物治疗靶点对于抵御甲型病毒流感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在后基因组时代对于基因功能研究、肿瘤耐药基因筛选,沉默基因夸表观遗传调控,干扰基因表达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鉴定等用于转化医学研究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CRISPR基因敲除文库,CRISPR激活系统以及CRISPR干扰技术在药物作用靶点,肿瘤驱动基因研究,长链非编码RNA等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60]。以CRISPR系统研发的基因诊断技术减少仪器设备投入的同时,高效快速的能够检测出样本中的目的基因,能够在病人身边随时进行诊断检测。CRISPR系统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被科学研究者们广泛运用。然而科研工作者在医学研究中必须谨慎使用CRISPR系统,避免“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再次发生。人们要谨慎使用CRISPR技术进行人体研究,合理运用CRISPR技术于临床医学转化研究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必须有支持临床应用的证据基础;通过伦理审查持有伦理辩护;实验研究须透明公开等。在生命科学以及临床医学等研究中合理运用CRISPR系统,对于人类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文库靶标基因组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专家文库
“百灵”一号超音速大机动靶标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专家文库
复杂场景中航天器靶标的快速识别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