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2020-12-0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个体

周 锬 锬

(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州 350100)

1 问题提出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期望值比较高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渐渐的走出对家人的依赖,要独自面临许多以往不曾经历的挑战和挫折,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带给人的情感影响都是深远的。有些大学生因为害怕失败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会主动选择在重大任务前设置各种障碍来阻挠自己取得成功,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因为这样他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将失败外归因到这些障碍:“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些障碍我肯定可以做的更好”,这便是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自我妨碍是指个体在表现情境中,为了避免或降低因表现不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采取的将失败原因外化的行为和选择。Berglas和Jones通过 一个关于“药丸与智力测验”的实验首次对自我妨碍进行解释,即让被试在完成智力测试前自己选择服用两种药丸,其中一种药丸是有助于智力表现,而另外一种药丸则是干扰智力表现,结果发现大多数的被试选择了干扰智力表现的药丸,以便未来将来可能的失败提供借口[1]。

目前有两种主要理论对自我妨碍的出现进行解释:一以Covington为代表的自我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在失败时作为保护自我价值感的借口;二是印象整饰理论,该理论提出在成就情境中,个体是因为担心表现不好会损害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从而采取自我妨碍策略,即他们更在乎自己在公众面前形象以及他人对其失败的反应,而不是失败本身所带来的自我价值感降低[2]。自我妨碍者常把失败归因于一些外在因素,而非自己能力的匮乏。短期来看使用自我妨碍可以暂时降低个体对失败的恐惧、维护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自尊和自我形象。但若长期采用自我妨碍策略,会减少成功的可能性,造成个体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从而陷入恶循环,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找出对自我妨碍产生的因素,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症下药,找出一条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自我妨碍途径是很有意义的。

行动式自我妨碍(behavioral self-handicapping)和自陈式自我妨碍(self-reported handicapping)是自我妨碍最为常见的分类,两者都是个体因害怕未来可能发生的失败结果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而选择在执行任务前设置一些障碍,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个体主动选择在执行任务之前采取的一些行为策略,如在考前通宵玩乐等;而后者是个体主动地向他人说明可能存在某些因素会使自己这次的发挥不好,如身体不舒服、没有复习好等[3]。与行动式自我妨碍不同的是,自陈式自我妨碍通常只是向他人诉说自己可能会失败,但个体未必会减少实际的努力,所以它相对于行动式自我妨碍而言具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2]。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自陈式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通常发生在个体感觉到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可能受到威胁时,正如Rhodewalt所认为的那样,自尊是失败感的晴雨表,所以可能引发自我妨碍。国内外对自我妨碍与自尊的关系做了许多研究,有学者提出自尊与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低自尊更容易出现自我妨碍[4];也有研究认为高自尊更容易出现自我妨碍现象,张晓的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的大学生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自我妨碍现象[5]。李晓东和袁冬华研究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有不同的影响,高外显自尊的男生更倾向于做自陈式自我妨碍[6]。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一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和进行某项任务的主观预测和判断。对自身自我效能感的判断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在面对困难情境时的态度、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和精力以及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先前对自我妨碍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学业自我妨碍,张美叶和李天镐曾对大学生在体育学业中自我妨碍现状以及自我妨碍、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对三者间的关系只是进行简单分析,并未考虑到自尊的中介作用[7]。

综上所述,考虑到自我效能感可能通过影响自尊进而影响到大学生自我妨碍,即在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中,自尊可能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将进一步对大学生自我妨碍现状及其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有效缓解学生自我妨碍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采用集群抽取的方式,对某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考虑到人口学变量的分配,一共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有338份,有效率达到84.5%,表1是本次研究有效被试的构成。

表1 样本分布表

2.2 试验工具

2.2.1 自我妨碍量表(SHS)中文版问卷

自我妨碍量表(SHS)中文版是由李晓东等人修订,一共有14道题(其中6、13题是反向计分),量表是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每个项目都是1-6评分,SHS为单维量表,只能对自陈式自我妨碍进行测量,只统计总量表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有自我妨碍倾向。中文版的自我妨碍量表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9,重测信度为0.74,SHS的14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48和0.70之间[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

2.2.2 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的中文版问卷

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的中文版采用的是李克特4点计分,是单维量表,将10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再除以10就是总量表分,问卷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中文版的GSES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90,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在本测量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2.2.3 自尊量表(SES)

自尊量表(SES)由罗森伯格所编制,包含了10道题,问卷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其中3、5、8、9、10题为反向计分,SES为单维量表,将10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就是量表总分,总分越高就说明此人的自尊心水平也就越高。中文版的自尊量表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中分半信度为r=0.701,α系数为0.754[10]。在本次测量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

2.3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SPSS19.0和Process3.2程序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自我妨碍的现状调查及其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自我妨碍量表为李克特6级评分,问卷中每个题目的理论中值为3.5[11],由表2可知,大学生自我妨碍的总均分为2.96,显著低于理论中值(3.5),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自我妨碍的现象的。

表2 大学生自我妨碍的现状调查和单样本T检验(检验值为3.5)

根据表3的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妨碍在性别和出生地变量上都有显著差异:男生的自我妨碍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出生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的自我妨碍分数显著低于出生地为城镇的大学生。

表3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妨碍在年级变量上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多重比较进一步发现,大四学生的自我妨碍分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三学生的自我妨碍得分最低(见表5)。

表4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表5 自我妨碍与年级变量的事后多重比较

3.2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尊、自我效能感都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自尊水平越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的大学生越容易出现自我妨碍现象;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6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3.3 大学生自我妨碍、自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根据温忠麟等学者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2],假设: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显著,同时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显著,把三者同时放入回归模式中,若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则自尊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若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则自尊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由表7所显示的结果可以得知,各回归系数均显著,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能解释自我妨碍变异的10.2%。将三者同时放入回归模型中,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发生显著的变化,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共同解释了自我妨碍变异的23.1%,说明了自尊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还使用了Process3.2程序对自尊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95%CI检验结果为[-0.2251,-0.0919],其中没有包含0,表明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表7 运用回归分析对大学生自我妨碍、自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图1 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妨碍的中介作用图

4 讨论

4.1 大学生自我妨碍现象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妨碍的总均分显著低于理论中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还是存在自我妨碍现象,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11]。大学在学习和生活上与中小学不同,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在学习上,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而且大学的学习任务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在生活中,大学生离开了家人的庇护,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要面对许多以往所未经历的挑战,如就业压力等。

大学生出于对自我形象的保护和避免自我价值感降低,可能出现自我妨碍现象,特别是在个体的自我形象与其所付出的努力相关的情况下。同样是失败,“竭尽全力却失败”总是要比“因各种意外而失败”更令人气馁、挫败,那么有些大学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在紧要的任务前自己设置障碍的行为就变得不难理解了。对那些会采取自我妨碍的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因为它既能保护个体的自我价值感也能避免对自我形象产生威胁,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策略:在预先设置的阻碍下,即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他们有理由将失败外归因于这些障碍,并不是自身能力问题,而且他人也能予以理解,所以不会对个体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相反要是成功了,那便是提升他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时机,说明自己有较高的能力。毕竟从某一程度来讲,自我妨碍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不仅没有任何损失,还能保护自己的形象。

同时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中自我妨碍现象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自我妨碍的分数显著的高于男性。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下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以及施测情境有关:人们通常将男性的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不稳定因素 ,而把女性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等稳定因素,在这种压力下,女性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保护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更可能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此次研究还发现,大学生自我妨碍得分在出生地方面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出生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在自我妨碍的分数会显著的高于出生地为农村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城镇的大学生在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以及享受到的学习资源等方面普遍会比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要好一些,所以城镇的学生对自己可能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容许失败破坏了自我形象,所以与出身地为城镇的学生更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

最后,大四学生的自我妨碍得分显著的高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年级的得分最低的。原因可能与大四学生所处的形势有关:即将结束学生时代、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工作中。就业、考研、毕业论文等任务足以让大四学生疲惫不堪,面对家人、老师、朋友的期望,加上对未来的迷茫,他们更加害怕失败所带来的一切,这不仅是因为害怕失败的结果会破坏到自我形象和降低自我价值感,更是害怕让家长和老师失望,于是大四学生的自我妨碍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就变得不难理解了。相比之下,大三的学生的自我妨碍的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大三的学生处于毕业前期,虽然开始对自己的将来进行考虑,但压力还不明显,加上课程较少,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大三学生较少出现自我妨碍现象。

4.2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尊、自我效能感都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即自尊水平越低的大学生越容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大学生也越容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这与常虹以及张美叶等的发现相一致,即低自尊比高自尊的个体更容易有自我妨碍的倾向[4][7][13],但与张晓和张晓东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所出入,他们认为高自尊也会出现自我妨碍现象[5][6]。笔者认为自尊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成就情景时,由于害怕失败所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影响,与自尊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相比更容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一般来说,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比起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可能有更多的失败经历,对失败的结果更为敏感,这就导致他们在新的成就情境中有更可能去预估失败结果,更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即自我效能感较低。所以比起成功所带来的自豪、自信等积极情绪体验和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他们或许更在意过去的失败经历,害怕再一次的失败给他们所带来的无能感、挫败感以及自我形象的损害,未来保护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自尊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自我妨碍现象。

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13]。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某项任务有偏低的主观判断,他们不太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去很好地完成某项任务,这类学生通常会选择比较容易或者特别难的任务。因为任务越简单越容易完成,这种成功的经历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而对于那些特别难的任务即便结果是失败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很难的任务,所以并不会损害到他们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相反他们要是能够顺利完成这些特别难的任务那无疑显示自己能力强的事实。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人,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各种事件,因此他们显得比较自信、乐观,愿意去冒风险、不害怕失败,持能力增长观,认为失败也是一种成长,所以自我妨碍的倾向会比较低。

研究结果还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自尊水平越高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也就越高。一般来说自尊水平越高的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都会比那些自尊水平低的人要高些,会有更多正向的情绪体验,更有信心和冲劲,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进行和完成任务,所以自我效能感也就会比那些自尊水平比较低的人要高些。

最后研究结果显示,自尊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对自我妨碍进行直接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对自尊来间接对自我妨碍产生影响。这就表明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对自我妨碍起作用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大学生自尊的影响。一个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人,通常更愿意去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去完成和解决很多事情,在面对不同的成就情境时,他们显得积极乐观勇敢,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即便结果有失败的可能性,也愿意去冒险和接受挑战,即便是可能会失败的结果对他们来讲也是一次成长和提升的机会,所以这一类人通常很少会因为担心失败而有自我妨碍倾向。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人其自尊水平也相对来讲会比较高。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高低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体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有关,通常来讲一个人所经历的成功越多,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失败经历越多其自我效能感可能就越低。这个过程也会对个体的自尊水平的高低有所影响,有较多成功经验的人会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评价都比较高,所以自尊水平往往也会比较高。自尊水平比较高的人有较少的自陈式自我妨碍倾向,就比如他们很少会因为害怕考不好而选择在考试前主动向他人诉说某些因素会影响自己自己的正常发挥。所以综上所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影响个体自尊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个体自我妨碍的倾向。

5 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果结论:

(1)大学生中存在自我妨碍现象,大学生的自我妨碍现象在年级、性别和出生地变量上都有显著性差异。

(2)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都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自尊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的预测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个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