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分析

2020-12-04磨萍

医药前沿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监护室换药无菌

磨萍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 南宁 530409)

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其他留置针技术有着弹性好、留置时间长、输液选择种类多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显示[1],在临床上应用静脉插管建立多路通道进行管腔分隔时,能够有效避免同时输入多种类药物而导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对患者外周静脉进行的穿刺,减少了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用多腔深静脉插管也促进了对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因此,分析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从而优化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对促进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1.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1.1 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

当前临床护理上,中心静脉置管有着显著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中心静脉置管带来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现阶段发现重症监护室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血流感染现象,这与操作中过程中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有着很大关系。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操作不专业、置管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导致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升高[2]。

1.2 置管部位选择不合理

当前的临床护理中,中心静脉置管的部位选择一般为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位置,在这些部位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时有利于护理前后工作的顺利实施。但相关研究表明,对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时,其感染发生率比普通导管高,感染率普遍在10.8%~28.0%之间;另外研究者在对ICU 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分析时,其研究结果表明,对ICU 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其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率,其原因有可能与股静脉周围皮肤寄生菌多有关[3]。

1.3 导管留置时间存在一定问题

有研究结果认为,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与其体内导管留置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中心静脉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时间在10d 内时,患者感染发生率接近8.90%,当中心静脉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时间超过20d 时,其感染率大幅上升,超过了28.05%[4]。由此可见,导管留置时间与感染发生率存在关系是由于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的,其原因可能为细菌等微生物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其进入人体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等。

1.4 操作护士专业性不足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时,相关医护人员专业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对血流感染问题的重视不够、预防和解决感染情况的知识有待提高、重症监护室的部分护士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上缺少专门的培训、科室内缺乏与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制度等上,这些都使得重症监护室中心置管感染率的升高[5]。从现有的技术要求来看,重症监护室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较为专业,对直接操作的医护人员要求很高。

2.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优化措施

2.1 从制度上优化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工作

针对重症监护室的中心静脉置管的特殊性,要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就要首先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是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相关科室要从感染预防措施为出发点进行基础指导,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室中血流感染预防规章制度,形成对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血流感染目标性的检测措施,进一步降低感染率。第二是要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系统性知识培训,其中应该包括对置管、维护、导管感染预防控制等具体操作工作的培训及教育,同时相关科室也要对置管流程构建起有效的评估制度,从而通过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性来发挥置管技术的最大无菌屏障作用。第三是要对置管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和进一步细化,要强化对置管情况的评估[6-7]。操作人员在做好置管过程的无菌操作同时,适当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同时适当减少附加装置的应用,在预防感染必要时应严格合理的应用抗生素等。

2.2 置管过程中优化措施

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操作护士要按照规范要求严格进行操作,如在置管前要指导患者按要求摆好体位、要选好穿刺进针方向、穿刺操作时要禁止患者活动及说话、当患者咳嗽时要暂停穿刺等,同时护士在进行置管操作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细心观察,一旦患者表现出胸闷、躁动不安、呼吸困难等突发情况时,要及时停止操作以进一步处置等[8-9]。此外,置管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无菌原则加以严格实行,在置管过程中要按要求穿好手术衣,在进行穿刺的部位要严格进行消毒3 遍操作等。另外,置管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记录,护理人员应当将导管留置的日期、时间、部位、姓名等信息如实在记录单上加以标注,从而使得感染评估工作能得到有效进行,以降低置管带来的感染风险[10-12]。

2.3 置管后护理优化措施

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置管完成后,需要对置管后的护理工作进行进一步优化,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其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是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在置管完成后,应当在患者导管出口处用丝线将皮肤缝合,同时要仔细观察检查防止出现丝线断开或被固定皮肤过少等问题。第二是保证管路通畅,防止导管堵塞。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的护理中,由于导管顶端容易出现小血栓,导管堵塞往往就容易出现。当出现静脉压增高、血液返流入管腔情况时,要通过及时将血液冲回来防止导管出现堵塞。若液体输入不畅是由回抽不畅的情况时,则应当避免强行向导管内推注药液,以防止血栓脱落、导管断裂等[13]。第三是正确冲管。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输液操作前,应当用适量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管;当对患者进行甘露醇、血液制品等易沉积的药物输注时,输注结束后应当实施彻底冲管。第四是适时换药。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而言,置管一周后的换药频率为每日进行一次换药,置管一周后换药频率为每周进行2 ~3 次。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护理时,应利用好碘伏这一药物特性来防止感染的发生。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当出现消毒面积大于敷料面积情况时,可利用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实施覆盖[14-16]。

2.4 拔管的优化措施

当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拔管操作时,需要对以下操作加以优化:第一是在对导管进行拔出时,要做到缓慢拔除,拔管过程中的用力要做到均匀,以防止拔管对血管壁造成损害等[17];第二是完成拔管后,要及时实施压迫进行止血,在压迫止血的同时要对消毒后的创口进行无菌敷料覆盖处理[18];第三是导管拔出后,要及时对导管进行长度测量和外观检查,从而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存在损伤、断裂等情况;第四是拔管结束后要对患者加以细心观察,以排除穿刺点的出血情况等。

3.小结

在重症监护室中,对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可以使得重症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监测过程中获得护理上的较大便利,目前该技术已得到了广泛推广。但由于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其他留置针技术相比,其专业性更高,如果在置管护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血液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重症监护室的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要针对容易出现危险的方面,有针对性的优化相关护理工作。从而促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患者血液感染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等。

猜你喜欢

监护室换药无菌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基于风险评估的无菌原料药的无菌工艺模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