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与技术“小木工”模块教学

2020-12-04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9期
关键词:劳技木工花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赵 勤

《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 年修订)》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实施建议等方面提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普及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小木工的教学指导建议为: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材料,初步掌握一些木工制作的技能,体验木制品加工的乐趣。通过小木工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定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一、人文底蕴是木工文化的本质

木工是我国传统技术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赋予了木工工艺很多的文化内涵。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掌握常见的木工工具使用方法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纲要对小木工制作项目提出的目标任务。因此,在小木工劳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木制作品的简单制作技能,还要通过木工工具的介绍、木工工具的使用技巧来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技术工艺文化,帮助学生奠定基础性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传统技术工艺的认同、继承。

(一)木工工具的运用是木工文化的启蒙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木工项目“手工锯”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桌子、凳子、床等,多数是用木材制作而成的,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做成的吗?要想制作一件漂亮的木制品,就需要了解木工的有关知识,学习木工的基本方法。之后出示各种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木制品,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表示木材的作用真大,我国的传统技术真令人佩服,也有同学跃跃欲试,准备自己通过整个木工项目的学习也完成一个美观的作品。接着图文并茂地给学生介绍了木工的基本工具斧头、刨子、凿子、锯子、墨斗、鲁班尺,学生通过对木工工具的了解知道了鲁班是我国木工的“祖师爷”。这样的知识介绍,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知道什么是木工,我国木工发展史以及木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学们为祖国这样的伟大工艺感到自豪。

(二)木工工艺的实践是木工文化的精髓

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了木工的工具,但对真正的木工工艺还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在如今的木制品组合中学生接触得更多的是钉子和黏合剂的使用。而在传统木匠工艺中,完全是靠各种楔形嵌套进行组合的。手艺高超的匠人师傅制作出来的木制品其精准度要远远超过机器加工。木制品之间的组合不仅可以保证牢固度,甚至连密封度都能得到保证。这样的直观感受学生一下子是体会不到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请来了当地的一个木匠老师傅,在劳技课上给学生演示制作开榫这一木工工艺,在木料上利用凿子、锤子进行榫卯凹凸结合的连接组合。当学生身临其境之时,很多学生惊呆了,此时他们也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留下的无数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古老技艺。学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木工技能的训练,如利用墨斗弹线、手工刨子来刨制木料,才能体会到充满智慧的中国传统制作工艺的魅力所在,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底蕴。

(三)木工课程的延伸是木工文化的积淀

通过小木工项目的学习,我又把木制花灯制作的学习内容作为小木工学习项目的延伸和拓展,为传承木工传统技术的学习搭建了又一平台。我们把木制花灯制作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花灯看起来。”让学生在赏析花灯中感受花灯的作用,了解花灯制作的材料和工具,从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第二阶段:“花灯做起来。”其中包括:作品探究(绘制花灯草图和木制材料准备)—实践操作(模仿和创新)—再制作(制作结束后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花灯,并和别的同学的花灯进行比较,开展再制作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育。此活动是学生真实地把劳技课中所学的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运用了榫卯的组合,发现要运用好这一技能还是需要不断尝试和锻炼的。第三阶段:“花灯玩起来。”制作好花灯后,我安排学生介绍自己所做的花灯用到的材料的来源以及在制作中技术的运用和工具的运用,这不仅使得学生的木工技能得到锻炼,更是一种职业体验,这样的仪式感造就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

二、合作学习是学生素养的基础

学生在完成劳技作品时,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商讨,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素养。劳技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就是教师提供材料、工具等相关物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境去考虑,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例如:为了解决五年级上册小木工项目中“木笔筒”制作,我们少不了探究学习、实践体验、交流评议、拓展创新这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非常细心,善于计算,就让他们在制作木笔筒时测量画线,也有一部分同学力气比较大,在打磨时可以发挥这样的优势。在实践体验的时候,由于一开始学生锯割技能还不够熟练,用锯条锯割时很多学生会出现锯条断了、木头还没断,木料的锯割面不够平整等现象,这就要求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示范锯割的操作要领:起锯时左手拇指要用指甲对准锯口,右手执锯,锯齿朝前,对准锯口,轻轻锉动,先锯出认锯的锯口,运锯要一推一拉;向前推锯时要适当下压用力,回锯时不用力,锯的行程要大,充分运用锯条长度的量,一推一拉地运锯过程,要有节奏,速度要一致。帮助其他学生解决技术难点,解决这一问题。在整个木笔筒制作的课堂中,黏合筒壁是运用直角黏合,比较简单,在笔筒面上画上图案会使笔筒更美观,运用KT 板先制作笔筒确定造型,以达到在进行木料加工时更准确地设计木料造型等,这样的思维碰撞比比皆是。我总是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利用合作的契机、教师的无痕引导,解决技能养成的问题。

三、追求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素养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小木工项目将引导学生务实负责,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历史上鲁班高超的木工技艺是我们劳技课程追求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助推剂,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才是工匠精神的理念。

(一)劳技课堂教学是追求工匠精神的阵地

在教学“迷宫盘”这一课时,学生制作时先要画底板,制作木条,最后粘体组合。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才能完成一个迷宫盘。最后在课堂作品展示这一环节,学生的交流精彩纷呈。“我们小组之所以能够做出成品没有返工,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在设计底板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木条存在的厚度。所以在底板移画设计稿时,不应画单线,应画出木条的厚度。”“我们小组在制作时认真观看了老师播放包括画线、锯割、打磨在内的木条处理的整个过程视频,自学了操作方法。我们按照视频认真进行打磨木条,边打磨边比对,所以我们最后的黏合可以这么完美。”“我们小组还发现了用直角黏合做出来的迷宫盘更美观,更牢固。”从学生们的作品和交流中,我发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迷宫盘的制作,但是他们身上透射出的是尊重科学、实打实干、认真思考、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二)学生社团是实现工匠精神的舞台

为了延伸学校劳技课程中涉及的小木工教学,学校辟出一个教室设立木工坊专用活动教室,成立木工社团,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木玩空间,为学生尝试木工技艺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能促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专注创新的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养成 “工匠精神”的平台。木工坊分为设计区、制作区、组装区、打磨区四个区域。为了尝试木料之间利用榫卯的组合的技能,设计区的学生在木板上利用测量、勾线、弹线,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无数次的尝试才能换来制作区学生的制作。制作区的学生根据设计利用凿子、锤子凿出榫卯的凹凸面,为了体现牢固度和密封度,学生在无数的木板上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凿、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在这样的学习制作中,学生的木工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技能锻炼的过程中学会了专注、耐心。木工社团的成立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培养勤劳、钻研、创新、毅力的品质,传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设了一个舞台。

(三)生活实践是延伸工匠精神的场所

我们还通过学校的尚美科技节“变废为宝——木工作品制作”的活动传承木工工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从木制材料的选择到小组的合作到操作实践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学生上交的作品有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的灯笼、有冰棒棍制作的小房子、还有用家里装修用剩的木板做成的小凳子,作品琳琅满目。虽然在看到成品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完成的作品质量还不是很高,但是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在劳技课上学到了知识,技能得到了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得到了肯定。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稚嫩,但是他们的作品质量意识在提高,这样的进步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猜你喜欢

劳技木工花灯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挂花灯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把麻烦挂在树上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黄木工
黄木工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赏花灯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