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

2020-12-04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夏新峰

青年心理 2020年29期
关键词:抗疫中学生思政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夏新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我国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正是高中思政课堂上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堂,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

一、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必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正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将更加激烈,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将更加复杂。面对新挑战,我们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高中思想政治课面向高中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

上好高中思政课,我们必须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利于通过反思感悟伟大抗疫精神的力量,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伟大抗疫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抗疫精神不是抽象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疫这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并将其提升到新的水平。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人文精神与我们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实现了有机统一。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始终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做得卓有成效,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惟其艰难,更显勇毅,疫情当前,人们义无反顾,危难时刻,又见遍地英雄。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科学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中华文化历来推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对外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尊崇“亲仁善邻”。我国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可见,伟大抗疫精神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坚定中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中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基本路径

把伟大抗疫精神及时有效地融入高中思政课,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家国情怀,培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思政课教师找准基本路径,有思想、有理论、有情怀地讲好中国人民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伟大壮举。

(一)走进校园,开展文化建设,增强中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发展政治认同素养,才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伟大抗疫精神具体生动地诠释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救治每一个病人,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我们的党和政府动员了全国各地的精锐力量全力支援武汉,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就是为了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不论年龄长幼、不论身份职业,决不放弃。

学校要开展多种抗疫主题文化活动,力推抗疫精神宣传校园全覆盖,把伟大抗疫精神带进校园,传递给每一个中学生,让中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更深刻地学习和感受伟大抗疫精神。如围绕“伟大抗疫实践如何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开展主题座谈会,畅谈感受,分享体会;用画笔描绘“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共同感受中国力量和英雄力量;以“抗疫榜样的力量”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从而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国情怀。

(二)走进教室,开展主题活动,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

高中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初步形成辩证思维。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实际创新能力。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要坚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善于依靠科学、运用科学。

科技创新是助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尊重科学,是抗击疫情的利器。无论是决策指挥,还是社会治理;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科学防控;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疫苗研发,我们都秉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去抗击疫情。

从疫情防控科普、健康成长心理、勤俭节约美德等方面,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增强理性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围绕“科学抗疫,你我同行”开展主题班会,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中学生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帮助中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鼓励中学生共同绘制疫情防控主题的黑板报、抗疫主题走廊文化墙,展示抗疫相关的手抄报、优秀作文,共同制作积极向上的班级宣言,一起营造弘扬抗疫精神的班级氛围。

(三)走进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增强中学生法治意识

增强中学生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他们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控制住疫情,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践行“居家隔离”的倡导。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向中学生立体呈现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抗疫历程。把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涌现的“凡人英雄”的凡人善举、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丰富的史料、深入浅出的语言,向中学生阐明,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抗击疫情过程中,有的人躲避隔离、瞒报信息;有的人扰乱秩序、冲撞关卡。“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你的亲戚朋友身上,你会怎么办?”将类似问题引入高中思政课堂,引导中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教会学生辩证看待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做到在宣传中引导,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引领中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四)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强化中学生公共参与

培养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有助于增强公德意识,从而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公共道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从线上到线下,到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不计得失。

“疫情不退,我不退!”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新时代青年不惧风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通过广泛参与便民服务、宣传引导、秩序维护、心理援助、医疗救护服务、环境治理等社会志愿服务,用青春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用无悔选择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

教材不等于课程,“生活世界”才是课程的范围。要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共同回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战疫历程,感受伟大抗疫精神;走访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学习“最美逆行者”的优秀品德;走访社区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助力抗疫,热心公益,做好志愿服务,体现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总之,我们要切实强化价值引领,让中学生深入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我们要积极主动创设情境,让中学生深切感悟伟大抗疫精神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学生深刻体会伟大抗疫精神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全校形成爱党爱国爱人民、崇尚科学、守法用法、服务社会的浓郁氛围,推动思政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抗疫中学生思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