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猜想,走进绘本教学之“始”“行”“末”
2020-12-04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曹群芳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 曹群芳
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体,用于叙述一个完整、生动且富有意义的故事,是一门情感交织、互动交流的艺术。《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猜想是人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合理推测。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教师要给孩子们探索、表达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所猜所想大胆表达出来,使其思维灵动,语言活跃。因此,绘本教学中,重视猜想过程和创造火花,放手让孩子用心去猜,用情去讲。以下以大班绘本阅读《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为例,阐述活动流程“始”“行”“末”中猜想之策略。
一、“始”用猜想,拓宽思维
“始”指绘本教学之开始部分。众所周知,绘本结构完整,有封面、封底、扉页等,但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封面,而阅读兴趣的引发首先来源于孩子们对故事开始前的猜想。一本之阅在于始,封面的阅读能帮助幼儿很快进入阅读的角色,并借助猜测故事的主角,猜测故事情节,拓宽孩子想象空间。
(一)封面导读,猜测故事主角
绘本总是围绕故事中一至两个主角展开,因此主角是绘本的灵魂,是故事的“主演”,如何揭开主角神秘的面纱?如何让主角闪亮登场?要通过合适而不花哨的封面导读,运用指向猜测,真正去吸引幼儿去关注、去阅读。
如封面导读部分问:“听,是谁的脚步声?”孩子从封面找到了一双大大的鞋子、长长的腿,于是继续猜:“这是谁呢?”孩子一口断定是“巨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封面问题的设计,让幼儿猜故事主角可能发生的问题,唤起幼儿对绘本探索的兴趣。
(二)介绍绘本,反向猜想内容
绘本都有一个很靓的名字,且都在封面上用卡通的字体呈现,使幼儿在关注封面图的同时,还关注到文字符号。大班孩子已经具备很强的认读能力,因此绘本的题目已不再神秘,教师尽可以大方地介绍给孩子,并通过开放性猜想,设置一个“大悬念”。
如猜测故事主角后,教师向幼儿隆重介绍绘本,于是一个问题应运而生:“为什么说巨人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有的说:“巨人的衣服穿得很漂亮。”还有的说:“巨人的心很善良所以是漂亮的巨人。”孩子尽情地猜想着,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行”用猜想,发展语言
“行”指绘本教学正文部分,也是孩子精读的部分。正文部分的理解应基于儿童对故事的猜想、感受和理解,因为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绘本语言时,这种幸福的感受才会展现出来。可见运用多种猜想,深刻的体验才会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
(一)逐页阅读,猜想故事发展
幼儿阅读从观察着手,孩子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和绘本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引发共鸣,产生好奇,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绘本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逐页阅读的方法,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引导幼儿想象,并通过有条理地分析、猜想,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
如封面导读图一:引导幼儿观察猜想:“你觉得乔治是怎样的巨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接着图二猜想:“巨人乔治想干什么呢?现在的乔治看上去怎么样?他们会怎样夸夸自己呢?”通过逐页阅读,为故事接下来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二)多页阅读,猜想情节变化
图画绘本是一个芬芳满园的 “小花园”,一朵朵小花组成一个个小情节,这些都是绘本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有顺序地连续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而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如:绘本有一个环节“买衣服” “遇到长颈鹿”“把围巾给了长颈鹿”三张图片。教师运用多页阅读的方式请幼儿猜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猜想情节的变化。教师不必顾虑孩子是否按照绘本固定发展情节,对幼儿大胆的猜想应给予及时的肯定。
(三)自主阅读,猜想经典片段
自主阅读,是幼儿能依托自己的已有经验,理解和感悟书中蕴含的情节及内容的能力。尽管幼儿园的孩子识字不多,但已能尝试与书进行对话,并能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阅读。我认为只有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才是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如:这本绘本页数多,一页一页导读时间难以把控。因此把相似的情节归到自主阅读的环节,请幼儿猜想:“巨人乔治的袜子哪里去了?”带着问题、带着疑惑,教师放手让幼儿自主阅读,自由猜想和讲述中,得出结论。自主阅读的形式,激发幼儿探索式、开放式地猜想的故事情节。
三、“末”用猜想,感悟中心
“末”指绘本教学之结尾部分。俗话说:一篇文章能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如来到了一个果园,香气扑鼻,很想品尝。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好的点题,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绘本教学的结尾部分,让孩子在感受绘本生动、有趣的同时,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
(一)适时追问,让猜想“应运而生”
每一则绘本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但意义应该是幼儿自己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教。如何引导幼儿去体验故事的主旨,要先把看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再在教师适时适地的追问下,品味故事,体验感受,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能。
如:故事结尾孩子争先恐后地问老师“乔治后来怎么了?”教师追问:“你猜猜结果是怎么样的呢?”“乔治没有了漂亮的衣服,怎么成为最漂亮的巨人呢?”“你会怎么做?”一系列猜想,孩子理解到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的心才是最漂亮的。
(二)继续想象,让猜想“永无止境”
当孩子合上一本书时,故事就到此为止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绘本的背后,还留有很多继续猜测、想象、思索、创作的空间。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的很多细小的“妙处”,孩子都会继续去发现它,读出故事之外意想不到意思。
如:绘本完整欣赏后,孩子对故事的情节还是“意犹未尽”,这时,教师用猜想留给孩子继续想象的空间:“故事中,还有很多地方是你没有猜到的呢,想知道吗?那就回家继续看、继续猜吧!”教师的幽默和鼓励成了“催化剂”,让绘本猜想一直延续下去。
“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这句话给教师指明了理想教育的方向。相信在绘本教学的“始”“行”“末”中,重视和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猜想,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智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