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本化课堂 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2020-12-04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陆政华王福洲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 陆政华 王福洲
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从“教书”“授课”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努力以“学习者”身份,从 “学”的视角审视一切语文活动,为学而教,视学情而导,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以学习为核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关注学生需求,商定学习目标任务
为顺应新课改要求,“任务驱动型阅读”“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研究”等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名词,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立足点还是停留在“师本”和“文本”层面。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如果我们能换个视角,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层面多一些关照,尝试一下“学习内驱型”,教学效果也许会大为改观。
例如:我们有大量的选修读本,不如先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推荐哪些篇目?哪些问题需要集中学习研讨?对于自己推荐的篇目和问题,学生自然会更加关注和投入。这种“先学后导”的模式正是“学本课堂”的设计初衷。
二、根据学情特点,优化学习方案
尊重学情特点,让学生部分参与某些重点环节,根据学情,不断优化学习方案,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初读文本,整理自己的典型问题,做成课前学习、课堂学习或者课后作业的学案要点。或者选择关键词,让学生为本次学习活动设计自己喜欢的“导入语”,再择优交流评价。你会发现这样的课堂会非常有趣。我在教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时,曾让学生以“舍得”为话题设计课堂教学导入语。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设计要点:
“导语1:丈夫舍弃自己最心爱的金表给妻子买了琉璃梳,妻子舍弃自己最得意的辫子给丈夫买了金表链。圣诞节,二人都收到了最无用却又最珍贵的礼物。他们舍弃是眼前的物,获得的是恒久的爱。可见,世间最好的礼物并非珍品,而是真情;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浓浓的人文情怀,满满的正能量。在和同学们同台较量中,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中,激情与思维全部迸发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的“教学相长”的乐趣。
三、重视个体读写体验,开展多元互动
语文课堂教学,从构成要素的动态角度看,是一个由“教师”“学本”和“学生”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孤立地谈“教本”“学本”或“生本”都是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作为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引领者,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学生的读写活动。事实证明,经常亲自参与读写,亲身感受到读写甘苦的教师,无论进行阅读指导还是写作评价,都会多一份经验,多一份智慧,多一点底气。
以读促写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的双翼,二者密不可分。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沃土上生出的新芽,是阅读大树上结出的硕果。作文素养中最核心的东西如“语言建构力”“思维发展力”“审美鉴评力”和“文化内涵解读力”等,我们几乎都可以从阅读活动中习得。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必须在运动中潜移默化施加影响。如《菜根谭》所言“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佳作阅读对话活动,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每一次文本研习之后,我们尽可能增加一个作文反思互动环节,看看该文本到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有哪些语料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品味?有哪些词句意蕴还可以另类解读?如此,便可做到一文多学,一文多思和一文多得。
四、倡导独立思考,鼓励个性表达
个性表达是语文的生命。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然而,个性表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放下教师的“权威”,构建高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表达的良好氛围。倡导独思,尊重质疑,宽容独见,鼓励赏识个性化表述等。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可以促进个性化表达能力提升。
老师给质疑“乌鸦喝水”方式的小朋友贴红花,会让孩子高兴一整天;老师给“雪融了化成春天”的表达破格加分,会让孩子得意一个学期;而老师对敢于发表“荆轲侠义精神何在?”“司马懿的战略眼光与空城计的临场智慧”等言论的高考作文给予积极评价,或许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我曾在批阅“阅读经历”与“精神成长”相关材料作文时,发现有孩子如此立论:
“书中自有黄金屋——在经典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书中自有千钟粟——在自由品读中享受精神食粮;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美文赏析中提升审美情趣。”如此个性化解读古人言论,我们自然要不遗余力地为之点赞。
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提升,得益于宽松的表达环境,得益于老师的赏识鼓励和导引。教育评价尺度需要我们灵活掌握,多一个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批优秀人才。
五、尊重个体学习差异,开展个性化作业设计和资源储备活动
高中大班教学,学生个性特点、基础千差万别:阅读思考有深有浅,识记理解有快有慢,表达水平有高有低,要组织实施整齐划一的作业任务,达成整齐划一的标准,的确不易。因此,推行有温度的、有梯度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关键是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对学情有充分了解,了解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对话,可以是课堂观察或卷测分析等。在充分了解学情、学能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方可开始考虑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类要求,分步实施等系列问题。
个性化学习资源储备与利用,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有效的学习资源发掘和储备,不是静态的物理性的采集,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的语料素材大搬迁,更不是杂乱无章的仓储式堆砌,而是通过动态的化学“热反应”,通过吸收内化后的个性化新资源的生成,达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个别化理解和个性化解读,并能多角度灵活运用。
我们不但要储备典型的素材,更要储备随时捕捉到的思想灵感的火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思考方法,如类比联想,因果联想,发散思考,逆向思考,辩证思维等等。要学会选择适合的角度去解读概念内涵,把握语料的侧重点,由物及人,由个到群,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思维活动。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储备充足的思想灵感火种,语言表达方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机会。
语文的学习,功在平时。学本式课堂的构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乃至个性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慢功夫,需要持久战,需要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多一次尝试,多一点智慧,就会多一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