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情境中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

2020-12-03方霞

数码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道德与法制情感体验

方霞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要把情感目标真正落实到道德与法制课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学习,从而做到知情统一,知行合一,达到教育实效最大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情感体验;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198-01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拾人牙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敏锐地捕捉课程资源中的情感体验点,做到知情统一,知行合一,促使学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1“未成曲调先有情”——点亮心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如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何种导入法,只有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思,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

1.1动画情境,激情引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导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新奇的情境,带领他们融情入境,从而深入体验教材内涵,享受课堂乐趣。

执教一年级《请帮我一下吧》这一课,老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汪汪队》中获取灵感,创设了系列情景。特别是上课伊始,一段孩子们熟悉的《汪汪队》片头曲唱出了童年的天真与活泼,孩子们手舞足蹈的跟着哼唱起来。一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汪汪队每天都要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吗?”“对,请帮我一下吧”揭示主题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着汪汪队今天将帮助谁?接着汪汪队接到小咕噜的求助电话带领孩子们分辨困难、解决困难,带给学生新奇,让学生兴致盎然的投入到愉悦的学习中。

1.2游戏导入,披情入境。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资源,能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课程资源,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些资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年级《大家一起来》开课时,师生跟着配乐开着快乐“大巴”进入游戏乐园,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玩“蒙眼贴鼻”小游戏,请一个同学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戴上眼罩独自给黑板上的小丑贴上鼻子,结果失败。趁着掀起的小高潮,抛出问题:如何才能给小丑贴对鼻子呢?(学生想出办法:台下同学指挥)再请一位同学上场,其他同学指挥顺利完成游戏。在阵阵掌声中,师又抛出问题:你觉得一个人玩和大家一起玩有什么不一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在课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出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演绎出了课堂精彩。

2“映日荷花别样红”——敞开心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和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因此,在道法课中,老师要注重实践,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内化,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空间。

2.1挖掘资源,激活真情。追求生态课堂,必须注意学生本身所含有的情感资源运用,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才能使真情源源不断地流淌在课堂之中。

《可爱的动物》一课时,老师在故事馆教学环节中,课前收集了班里小朋友与动物互动的照片;《请帮我一下吧》时,呈现了学校里,班里同学曾经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来》课前也收集了班里小朋友与同学游戏时的快乐瞬间。老师在教学时,都整合了教材,采用了教科书中的事例与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的呈现方法,使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仅孩子们学的认真、积极,在场的老师们也被孩子们的真性情给感动了。

2.2巧妙沟通,释放情感“感人心者先是情。”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让学生拥有安全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点拨,让孩子们能敞开心扉,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2.3注重实践,升华品质。情感体验不是凭空或是只言片语的语言描述就能产生的,它必须有过亲身的经历。《请帮我一下吧》一课时,在学会求助环节,老师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出示课文插图,思考求助时应该关注什么?注意什么?第二步播放小朋友商场迷路视频,小组讨论求助方法;第三步聚焦小朋友自己需要求助的困难,同桌小对子演绎求助场景。一个个环节下来,学生切实掌握求助成功的秘诀,体会到求助成功的快乐。

情感体验不是凭空或是只言片语的语言描述就能产生的,它必须有过亲身的经历。舒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求助的技巧,体验收获的快乐,这对一个人的品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行合一

一堂课上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有限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授课教师必须考虑的因素。

3.1链接生活,学习延续。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课堂结束时,教师要把道德教学的观点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主动地深入地学习。

执教《你真棒》,老师在開展了班内送“糖豆”活动后,又设计了把赞美带到生活中的课后延伸。让孩子课后找生活中的值得自己赞美的人,并把手中的“糖豆”送给他,夸夸他。执教《你真棒》的课后延伸是把赞美带回家,每生把课堂上制作好的赞美卡送给家人,如赞美勤劳的妈妈,好学的姐姐等。

3.2拓展生活,情感延续。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自于生活,但最终又回归到生活,并影响着孩子对待生活的情感与态度,学生的情感体验越深,越能指导他们的言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作为一名心灵播种者,只有秉承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情感目标统领课堂,充分创设各种情境,点亮学生心灯、敞开学生心扉,让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学习,体悟,共情,导行,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充盈生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关注细节巧拨心弦》赵卫玲; 2018年3月 小学教学参考

[3]《小学品的课题资源在一线课堂的拓展和开发》 张善伟;2017(6)小学教学参考

[4]《基于抗疫大事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优化策略》 藤闽军;2020年3月中小学德育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道德与法制情感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